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教学设计 >> 正文

 

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原则是让学生读懂读通,告诉学生,使劲读了读不通不要紧,世界上读不通的文章有的是,没关系,你把读不通的做记号,仔细想想。
编者不是叫学生作评点吗,我让学生比评点更进一步:请再读第二三遍,写一篇五百字文章,题为《我更加喜欢〈今〉(或〈想〉)》,写明我更喜欢那一篇的理由,再写出我不喜欢另一篇的理由。如果你一篇也不喜欢,你就写《我不喜欢这两篇文章的理由》。怎样也要凑满500字。
有了任务学生不就读得更仔细了嘛,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仔细读书,读过了,还说出了喜欢的理由, 



学生练笔选
念念
----比较两篇文章
我想,我是偏向老舍的,偏向它的心占百分之五十一,偏向刘亮程的心占百分之四十九。
先来谈一谈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吧。
不得不提到的是,本人较为欣赏这篇文章淡然却深刻的语言风格。据资料可知,刘亮程本身就是一位题材与风格都很独特的散文作家。自然这篇文章也不落俗套,与一般乡思作品不同,刘亮程没有一味地抒情,相反,有点刻制(林中雪注:此种说法好像是参考的说法。),多少有点理智的作品,但却少了一种由衷的让人为这份思乡情感动的力量。
全文犹如一篇对话般行云流水的作品,随意自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描绘情感,而是进一步追问思乡情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与故乡的关系是什么等,这些看似与思念故乡毫无关联的问题,其中渗出的情感却令人激赞。平和宛如轻轻流过的小,给人清洌之感,却似乎无法给人撼动心统的振奋。
说到这儿,《想北平》便技高一筹。
老舍的文章一向坦然。是的,坦然,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他的情感。而这篇想北平,更无时无刻不伴着罹故乡的曲调。刚开头,作者就以轻松而愉快的笔调,点出自己对北平的热爱,后来也把北平和其它城市作了比较,由此突显了北平的优点,从而表达出了热切的思乡之情。
老舍之所以为大师,与他严密的思维是分不开的。开头提到,以北平为背景写小说,他可捡知道的写,但若要将北平一一道来,却是说不清的。这里老舍为在一篇散文中表现北平而苦恼,却又更怕挂一漏万了,理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在抒写对故乡情感的文章中,仅靠一味地罗列是无法激起人们共鸣的,因此老舍才抒发了他内心最本质的东西。
然而,老舍还说:他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这份爱犹如母爱一般,也是说不出的。言语是不够表现他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出一些来。我们知道,老舍爱母亲,是文坛的一段佳话,他将北平喻为自己的母亲,这其中的份量自是超越常人。
整篇文章之中,老舍多次说自己无法表达对北平的爱,而这样却令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他的深情。说得多了,会流泪,不说,却又只好闷着。
老舍曾说过一段话:“许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总能产生好的作品,这应该是他成为文坛大师的一个重大原因吧。
我更喜欢《想北平》,也许就是因为它平静宛如休眠着的大海,却蕴含着震天动地的能量吧。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物种起源》导言
    谏太宗十思书
    拿来主义
    五人墓碑记
    肖邦故园
    指南录后序
    《与朱元思书》改写
    祖国山川颂
    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论》教案16
    《听听那冷雨》教案18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备课建议:此情…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议:世相…
    苏教版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我们…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辛德勒名单》
    庖丁解牛
    《我与地坛》教案22
    烛之武退秦师
    奥林匹克精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登高
    季氏将伐颛臾
    锦瑟
    雷雨
    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锦瑟
    声声慢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
    琵琶行
    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滕王阁序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4
    《我与地坛》教案14
    《听听那冷雨》教案14
    《六国论》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3
    《谏太宗十思疏》
    不自由,毋宁死
    《我与地坛》教案21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听听那冷雨》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19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
    《两组图片》教案9
    《听听那冷雨》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23
    《我与地坛》教案25
    《我与地坛》教案26
    《我与地坛》教案27
    《我与地坛》教案28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
    《我与地坛》教案20
    扁鹊见蔡桓公
    《六国论》教案17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北方
    察今
    长江三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发现
    《我与地坛》教案24
    《老王》
    《鸿门宴》
    《离骚》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来主义
    秋水
    秋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9
    《六国论》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7
    蓝蓝的威尼斯
    《两组图片》教案10
    京口北固亭怀古
    《祝福》教9
    《金岳霖先生》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金岳霖先生》教案10
    《蜀道难》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六国论》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9
    《我与地坛》教案10
    《祝福》教10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0
    听听那冷雨
    心声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教案10
    《金岳霖先生》教案11
    《两组图片》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1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1
    《祝福》教11
    鲁迅自传
    《金岳霖先生》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亡人逸事》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听听那冷雨》教案12
    《两组图片》教案12
    《我与地坛》教案12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金岳霖先生》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第二板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金岳霖先生》教案7
    湖心亭看雪
    晚游六桥待月记
    草莓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铁骑兵
    南州六月荔枝丹
    《爱莲说》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一体化.doc
    《金岳霖先生》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
    《祝福》教8
    《听听那冷雨》教案9
    《六国论》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7
    《两组图片》教案7
    《亡人逸事》教案7
    《我与地坛》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六国论》教案12
    七颗钻石
    《六国论》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我愿意是急流
    一厘米(第二课时)
    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真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案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7
    《诗经》两首
    《六国论》教案10
    《祝福》教案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8
    《听听那冷雨》教案8
    《两组图片》教案8
    《亡人逸事》教案8
    《我与地坛》教案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8
    《荷塘月色》教案8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