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教学设计 >> 正文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多远的路,但是还有青鸟殷勤的传递消息。 
师:是啊,虽然不能见面,但是有消息传递,聊胜于无。       ――众生笑。 
师:可见这是一句宽心话。 
生14:既然不远,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还需要传递消息呢? 
师:相距近就一定能看得见么?大家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即使很近,也“相见时难”呢? 
生15:那只有女主人公被拘禁了。 
生16笑:还可能男主人公被拘禁,也可能是俩人都被拘禁。 
师:拘禁这词说的有些重了,可能只是说两个人没有自由之身吧。      ――众生点头。 
师:这里还有另外的意思,李商隐做了很多无题诗,都是接男女恋情来寄寓身世之感的。他身处牛李两党的党争夹缝之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当痛苦。这首诗也是一样的。 
师:还有那些句子看不懂?         ――生无言。 
师:那就是说没有了?好了,请同学们读两遍诗,然后齐声背诵。之后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句诗,并说说为什么。 
众生读,然后齐背。 
师:你喜欢哪一句呢?给我们做一些赏析。谁先来?        ――无人举手。 
师:那么,钱坤试试吧。(钱面有难色)没关系,抛砖引玉,你就当那砖好了,鉴赏不好没关系。 
钱:我说说题目行么? 
师:可以。 
钱:这题目好,让人有想象的余地,既可以指男女恋情,有可以不止这些,余味无穷。 
生17:人到了百感焦急之时,恐怕也是无话可说的。 
师:是啊,李商隐写的无题诗是最多的,这里面显然有他难以言说的身世之痛。另外提醒大家,提到这首无题诗时要说,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这样人家才明确。 
生18:我还是觉得最后一句好,蓬山,是海上仙山,有虚无缥缈的特点。 
生19:还是被隔绝的,有大海相隔。开头就有照应:“相见时难”。 
师:大家提醒了我,这句诗从情感上来看,也是很内敛的。我们看,全诗写的是相思,什么样的相思?你能下个定语么?        ――生20:苦的。        生21:痛的。 
师:说成语。        ――生22:痛不欲生。       ――众笑。 
师笑:为什么发笑? 
生:太过了。 
师:好,那再想。           ――生无言。 
师:相思到老,是不是可以说:“刻骨铭心”?(众生点头)。但是最后一句并没有让这种痛苦一直宣泄,反而说:“蓬山此去”毕竟“无多路”,还有“青鸟可以”殷勤为探看”。        ――生23:是自我安慰。 
师:也是劝慰对方。 
师:有同学喜欢其他几联么? 
生24:我喜欢第二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两种实物来比喻深厚的感情,写的是感情到老都不变。还有谐音的用法。 
师:鉴赏得当,这两句诗确实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表达忠贞不渝的情感,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这两句在句式上也是对仗的。 
生25:我喜欢第一联:写景的句子写出了诗人的情感,情景交融。 
生11:我觉得“晓镜”这句好。写尽了两个人离别后的痛苦。 
师:这痛苦是正经历的还是尚未到来的?        ――生纷纷,有的说正经历的,有的说是将来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1:“应”应该是,所以是推测,是将来的。 
师:我们以前学的古诗也有现在预想将来情况的,还记得么?“君问归期未有期,……” 
生齐:“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哪句预想将来?         ――生:后两句。     师:其他的诗句大家可以下去自己鉴赏。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宴殊的《浣溪沙》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思考:
①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②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③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④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⑤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课型:新授       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出词中的生字词。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重点几句话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望月-思归   (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 (抒情)
(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2、与作者对话――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物种起源》导言
    谏太宗十思书
    拿来主义
    五人墓碑记
    肖邦故园
    指南录后序
    《与朱元思书》改写
    祖国山川颂
    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论》教案16
    《听听那冷雨》教案18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备课建议:此情…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议:世相…
    苏教版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我们…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辛德勒名单》
    庖丁解牛
    《我与地坛》教案22
    烛之武退秦师
    奥林匹克精神
    《祝福》教9
    登高
    季氏将伐颛臾
    锦瑟
    雷雨
    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锦瑟
    声声慢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
    琵琶行
    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滕王阁序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4
    《我与地坛》教案14
    《听听那冷雨》教案14
    《六国论》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3
    《离骚》
    不自由,毋宁死
    《我与地坛》教案21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听听那冷雨》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19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听听那冷雨》教案9
    《听听那冷雨》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23
    《我与地坛》教案25
    《我与地坛》教案26
    《我与地坛》教案27
    《我与地坛》教案28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
    《我与地坛》教案20
    扁鹊见蔡桓公
    《六国论》教案17
    北方
    察今
    长江三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发现
    《鸿门宴》
    《我与地坛》教案24
    《谏太宗十思疏》
    《老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来主义
    秋水
    秋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9
    《六国论》教案9
    《两组图片》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7
    蓝蓝的威尼斯
    《亡人逸事》教案10
    京口北固亭怀古
    《金岳霖先生》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金岳霖先生》教案10
    《阿房宫赋》教案10
    《蜀道难》
    《两组图片》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0
    《祝福》教10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0
    听听那冷雨
    心声
    阿房宫赋
    《金岳霖先生》教案11
    《六国论》教案10
    《六国论》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1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1
    《祝福》教11
    鲁迅自传
    《金岳霖先生》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9
    《六国论》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两组图片》教案12
    《我与地坛》教案12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金岳霖先生》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湖心亭看雪
    《金岳霖先生》教案7
    晚游六桥待月记
    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草莓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铁骑兵
    南州六月荔枝丹
    《爱莲说》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一体化.doc
    《金岳霖先生》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
    《祝福》教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六国论》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7
    《两组图片》教案7
    《亡人逸事》教案7
    《我与地坛》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2
    七颗钻石
    《六国论》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第二板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我愿意是急流
    一厘米(第二课时)
    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真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案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7
    《诗经》两首
    《两组图片》教案10
    《祝福》教案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8
    《听听那冷雨》教案8
    《两组图片》教案8
    《亡人逸事》教案8
    《我与地坛》教案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8
    《荷塘月色》教案8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