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重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磨盘 蓦地 秣马厉兵 暮鼓晨钟
B.庇护 裨益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对峙 窒息 叱咤风云 栉风沐雨
D.畋猎 腼腆 恬不知耻 暴殄天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今年,我省高等院校招生15万人,全省高考录取率 与去年持平。
② 冷战后,美国不断以各种名义动用军事力量干涉别国事务, 成了世界警察。
③ 类似的故事 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A.大致 俨然 不止 B.大致 居然 不只
C.大概 俨然 不只 D.大概 居然 不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经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C.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04年最后一
天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
D.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熟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刘涌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7项罪名被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处死刑。据悉,对刑事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B.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灵敏,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对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深深思考。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企业老板,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厉处理。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尔鲁钝之甚也 甚矣,汝之不惠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皇甫谧专注学业行为的句子是【 】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⑤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⑥“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⑦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③④⑥ D.⑤⑥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
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
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
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食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
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答应,还赐给一车书。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处断句。(3分)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译文: ②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译文: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故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3)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广东人的怀旧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弱。比如,中国许多地方曾经在90年代大唱怀旧歌曲,广东人却没有卷入这个热潮。又比如,北京的文化人为浸漫了过去时光的四合院日益减少而痛心疾首,广东的文化人却很少为南国特色骑楼的日渐消失而大声疾呼。怀旧,是一种固守,。怀旧需要某种经历和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怀旧色彩越浓,越轻易陷入自己的窠臼;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轻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阅离不开对香港的熟悉。香港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香港获得了大量投资,在香港找到了走向世界的码头,而且在从香港学得治理模式的同时,也搬来了香港的生活方式,香港的饮食、服饰总是能够一浪接一浪地在广东流行。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实际上,香港是中西文化之间的过渡。它的政体和行政治理是西方式的,它的市民心理和行为方式却依然有浓烈的东方色彩。从某种角度看,香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也是发育得不够的。岭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及文化的相对冷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熟悉偏差、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小富即安的自得等等,大多找得到香港影响的痕迹。
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是个非凡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今天,我们讲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而广东人对于这样的冠名倒不很在意。理论总结是升华,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它也是束缚。岭南文化乐于为历史写第一稿,而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不在于创新是否上纲上线。这种品质,为它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作了预备,也为它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了预备。
12、结合上下文,对文章末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东人对政治相对冷淡,比较重视文化的实用性,不喜欢“上纲上线”。
B.广东人经常“得风气之先”,又经常“开风气之先”,做事讲实效,不喜欢理论。
C.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广东人善于创新,却不长于理论总结。
D.岭南文化的动态特征体现在对冠名权不很在意,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
13、下列对文本相关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怀旧色彩散淡,从文化角度上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能正是因为向前看得多一些,反而不轻易落入窠臼,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
B. 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的原因,在于香港文化品格中突出经济、注重享受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广东。
C.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个典型的研究个案,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和窗口,后者是前者的桥梁和主体,双向促进互动。
D.华侨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 表现出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E.不用烦琐的理论总结束缚自己,这使得岭南文化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好了预备。
14、综观全文,请用一个长句为“岭南文化”下一个准确、全面的定义。(不超过60字,5分)
岭南文化是
15、文尾为什么说“岭南文化常处于动态之中”,请结合全文加以理解和分析。(6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西 瓜
张世旺
夏日。某小城。
赤日炎炎,大地若炙,气温高达39度。
正是西瓜上市时节。可是,今年这一带西瓜绝收,小城见不到一颗西瓜。于是,物以稀为贵,西瓜便成了小城人的稀罕物。
就在小城人想西瓜想得流口水时,大街上出现了一颗西瓜。
这是一颗花皮西瓜,个颇大,二十来斤,圆圆的,样子十分诱人。这颗西瓜就躺在大街上,不知是人掉的还是别的什么,反正,这是颗没主的西瓜,谁都可以把它捡起来吃掉。
第一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大款。当然,赶在平时,就是杀了他,大款也绝不会来大街上捡西瓜吃,他丢不起那人,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一来,除了大款外,在他身前身后一百米内没有第二个行人;其二,他今年还没吃过西瓜,实在反抗不住那东西对自己的诱惑。所以,根据这两点理由,他就把身子弯下去了。
可是,忽然之间他又迷惑起来。是呵,平白无故的,大街上怎么会有一颗西瓜呢,而且,别人为什么不要(他断定,一定有许多人看见过这颗西瓜了)?这样一想,他便认定,那西瓜一定有什么猫腻,吃不得,要不会倒霉的。最后,大款走到一边去了。
第二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同大款一样,中年汉子也想占有那颗西瓜,但不知为什么,当中年汉子用脚把西瓜翻了个个,发现西瓜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裂痕时,他的目光也迷惑起来。最后,中年汉子也走到一边去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第四个……
结果,一个小时不到,大款和中年汉子站着的地方聚集了一大堆人,这其中,除了大款和中年汉子(干部)外,还有工人、法官、警察、医生、商人、学生和本地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很显然,他们都看见了那颗西瓜,都想占有它,但最后他们又产生了怀疑,打起了退堂鼓。现在,他们都静静地守候在这里,看着那颗西瓜,等待着结果。
一阵脚步声,走来了一个农民。农民挑着一副担子,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透了。
在那颗西瓜跟前,农民放下了担子。
大款等人立马来了精神,互相看一眼,缓缓走过来。
农民高声问道:“这西瓜是谁的?”
大款等人回道:“不是谁的,是有人掉在大街的。”
“真的?”
“真的,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作证。你砸开了吃吧,保证没有人找你麻烦。”
农民砸开了西瓜。果然是颗好瓜。农民捧起西瓜客气地谦让了一回,大伙都说不吃,农民便大口吃起来。
很快,农民吃掉了半颗西瓜,剩下的半颗,他放进担子一头,预备带回去给家人们吃。
正预备离去,大伙将农民围住了,纷纷问道:“怎么样,你头晕不晕?”
农民:“不晕。”
“肚子呢,痛不痛?”
农民:“不痛。”
“这就怪事了。那么,你腿发不发软,就是中毒引起的那种?”
农民烦了:“你们城里人怎么回事,想咒我啊?告诉你们,这是颗好西瓜,味道非凡甜,吃下去长力气。”
说完,农民挑着担子离去了,那样子,起码比刚才精神百倍。
看着农民精精神神离去的样子,大款等人这才从心里“哎”了一声,差点没悔断了肠子,是呵,西瓜是他们先发现的,结果却让这农民捡了便宜。
16、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大款等人对待西瓜的表现,用意为何?(4分)
答:
17、大款等人看见农民来了,为什么“立马来了精神”?这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5分)
答:
18、你如何看待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爱迪生传
81岁,爱迪生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个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在他的一生研究工作中我从没见过他比这一次更聚精会神的了。几个月前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兴奋。’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中的7个助手。临行前,已经收集并试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为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他认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为了满足美国对橡胶的急需,他要求采集的植物的生长期必须很短,“八、九个月就能成熟,并且是用机器收割。取胶工艺也将机械化,尽量少用手工劳动。”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非轻易。这时,爱迪生全家一心想的就是橡胶。用爱迪生太太的话讲:“我们一家大小无时不在谈论橡胶。我们说的、想的、梦见的都是橡胶。因为除此之外,爱迪生先生不许我们做其他事情。”虽说爱迪生想把家里人锁住,一直锁到他们发现了解决办法再放出来,但这种想法却很难实现。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3000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14000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认为,有几种菊科植物可能符合要求。经过杂交,爱迪生培育了一种高12英尺,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费厄斯通用它提炼出的橡胶制作了福特牌旅行车的4只轮胎。但是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1928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他估计用了他发明的经济的提制机器在每亩菊科植物中可以制出100磅的橡胶。“我希望产量能增至100天10磅,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假如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他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消息传出,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之中。唁电像雪片般从美国各地、从世界各国飞来,与此同时,爱迪生的家属和美国白宫也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有关怎样纪念爱迪生的各种建议。曾经不止一次称颂爱迪生的德国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格主张由纪念活动开始后,全世界的电灯都象征性地关闭一分钟。有的主张由胡佛总统下令,在葬礼当天将美国全境的电源切断一分钟。当人们发现这种设想不切实际时,又有人建议,除要害的电灯以外,其他所有的电灯都在自愿的情况下关闭。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节选自李其荣《爱迪生传》)
19、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产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4分)
答:
20、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5分)
答:
21、一位闻名的心理学家说:“工作、爱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而爱迪生连生日那天都在工作,你认为他算精神健康的人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五、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22、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预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轻易接受的话。(不超过20个字)(4分)
23、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3分)
元朝文人胡石塘名声很大,他应聘到京城,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上朝时,胡石塘没有察觉自己的斗笠戴歪了。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那些学问,胡石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皇帝笑他说:“ ”结果没有任用他。
24、有一位老师对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说: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中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大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没参加工作呢;你参加了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了好差事,你不一定有了好位置;你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好你的社会角色。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聪明、勇气和毅力赢得社会,你才算是成功了,但是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可是他对一位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同学说了一番和前面说的思路相反的一席话,鼓舞了一个后进的学生。想想看,他是怎么说的。(5分)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假如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怀集一中200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07.8.26)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B (A.磨、蓦、秣读mò,暮读mù;B.全读bì;C.峙、窒、栉读zhì;叱读chì;D.畋、恬读tián;腆、殄读tiǎn。)
2 A
3 B (A.不嫌麻烦,应用“不胜其烦”;C.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用“沸沸扬扬”;D.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4 D (A.介词“以”使用不当;B.搭配不当;C.应为“防止文化受污染”。)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5 D (表,上书) 6 A (助词,如此,这样;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介词,用来 C、动
词,去,到 D、介词,被) 7 B (①叔母的教训③勤奋学习 ④勤奋学习 ⑥追求知识的决心,命顺自然的态度) 8 D (赐予一车书,是指另一次上书) 9 (1)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2)①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把握的呢!
②现在(他)当了郡太守却(要用酒宴)为他饯行,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这不是我心安的做法。
10 (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自得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11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12 C (A、B两项未揭示句安闲文中的比喻意,“不喜欢理论”的说法也不符合文意;D项“岭南文化的动态特征体现在对冠名权不很在意”的表述不合文意,“冠名”也不是“冠名权”。后半句相对于C项更肤浅,再说针对的对象应该是广东人而非岭南文化。正确答案C,主要是根据后文中提到的“理论总结”与“创新”要害信息。)
200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第1页 共4页 | | 13 B C (B太绝对。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不仅仅是该项罗列的两个特点。参看上下文。C应为“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和主体,后者是前者的桥梁和窗口”,才符合文意,原句的表述不合逻辑;另,典型的个案有时间限制,参看 “而且也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一句)
14 岭南文化是一种在港澳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或答“融合港澳文化和华侨文化特点的”)(2分)、以广东为特定区域的(1分)、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的(1分)、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1分)。
(四个要点5分,顺序不做统一要求。每超过5个字扣1分)
15 (1)作为岭南文化的推动者,广东人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的特点,是让文化产生动态的先决条件;
(2)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而香港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过渡,文化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关系密切,而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文化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4)岭南文化与华侨文化关系密切,而华侨文化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促成了岭南文化的动态特征。
(答出四个方面的因素给4分,始终结合“动态”来分析给2分,共6分。若分为两方面答,包含上述内容,且结合“动态”来分析的,也可得6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16 其目的在于展现大款等人既想占有西瓜又怀疑西瓜的矛盾心理,并与下文农民对待西瓜的做
法形成对比,为接下来小说人物的出场垫定条件。
(能根据文中“很显然,他们都看见了那颗西瓜,都想占有它,但最后他们又产生了怀疑,打起了退堂鼓。现在,他们都静静地守候在这里,看着那颗西瓜,等待着结果。”一句作答2分,分析出对比手法2分)
17 因为农民的出场使得大款等人的等待有了结果,他们可以利用农民验证西瓜有没有问题。这反映了大款等人轻视农民、戏弄农民的不健康心态。
(正确回答出原因2分,分析出大款等人的心态3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8 答案示例:
(1)在本篇小说中,大款等人分别代表了小城里各个阶层的人,他们中不乏有文化、有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人,如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法官,警察,医生,本地新闻媒体的记者等,也有像大款、商人等聪明人,更有像学生这样本应很单纯的人,但他们对待西瓜的态度却如此的一致,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人与人之间的猜疑、相互观望的心理,既体现了小城人共同的心理特征,也折射出都市人处处设防的自我意识。(3分)
(2)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精神层面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大款等人代表了物质条件较高的一个群体,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农民则代表了物质条件较低的一个群体,但他身上也保有我们民族最本真的纯朴与善良。在小说中,大款等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可以让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他们对农民的轻视、戏弄,这恰恰透露出社会飞速发展中不和谐的一面。(3分)
200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第2页 共4页 | | [能根据文本指出小说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言之成理,2分;能提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指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意思明了,2分。语言流畅,2分。没有联系原文内容的,最多给4分]
19 爱迪生是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为了美国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幸福,尽了心力投入到研究产胶这项工作。(4分)
20 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3分)
21 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本举例分析3分,语言1分。
示例:我认为他精神确实是不太健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业,生活异常单调,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日,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却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牺牲了他一个人的爱情和游戏,但却给全人类带来福音,这是更有意义的事。
五、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22 ① 我和你一样需要洁净的脸庞。
② 你追求的是绚丽多彩,我追求的是清亮见底。
③ 让我们共同为漂亮的鱼儿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
23 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如何能平天下呢?(符合文意,语言简洁得满分)
24 示例:你小学没有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有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有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你将来还要走向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谋到好职位,这不要紧,你尝试着做几件事,你会对自己有所发现。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写作点拨】: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布满了聪明,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聪明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布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如同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审题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200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第3页 共4页 | |
200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第3页 共4页 | | 附:文言文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幼年名静,是安定朝郡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虽然天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什么呢!”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获。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自己号称玄宴先生。著有《礼乐》《圣真》的论述书。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 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把握的呢!” 城阳太宗梁柳是皇甫谧父亲堂姊妹的儿子。当梁柳要去阳城赴任时,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谧说:“梁柳未做官时探望过我,我都不出门迎送,吃饭也不过盐菜之类,贫穷的人不以酒肉来招待。现在他当了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那样做,我的心会不安的。” 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督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自称草野之臣,皇甫谧的恳切言词,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泰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甚多,皆为世人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