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作文构思锦囊
高考作文构思技巧十七法
一、画龙点睛法
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其中蕴含的哲理。点睛之笔不在多,而在乎精。“龙”要画活,“睛”要点准。 世上最珍贵的
傅林江
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答案或许有很多种。但当看到余晓燕姐妹俩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那热泪盈眶的模样,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许多。望着那两张红红的通知书,我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思绪似乎也随着那鲜艳的红色慢慢地荡漾开去…… “妈妈,让我们读书吧!妈妈,让我们读书吧!”当得知家里实在无力供她们读书时,姐妹俩泪流满面,一齐跪在母亲跟前苦苦请求。 “读书”,在我们这些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眼里,是那么普通的一个字眼。但对余晓燕姐妹来说,却是多么珍贵的一个机会啊! 余晓燕姐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抚育着他们姐妹俩,生活异常艰难。 为了读书,余晓燕姐妹天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她们步行几里路去学校。想看书,但又买不起电筒。于是只好早上三四点就爬到高山上,借着微弱的月光苦读……傍晚回到家又要扫地、做饭、喂猪、放鹅……尽管十分辛劳,但她们却感到非常快乐。似乎有书念,对她们来说,已经是令人满足的事了。 但命运之神似乎和她们作对。余晓燕姐妹的母亲上山时不幸被毒蛇咬伤了,家中的两头老母猪因无人照料又相继死去,接踵而至的空难使她们陷入了困境。 但余晓燕姐妹俩没有屈服,她们昂起头,坚强地从母亲肩上接过了生活的重担,向命运之神应战。她们默默地干活,冒着大雨上山采草药,推着小车送母亲到医院看病……她们始终没有叹一口气,没有流一滴泪。 母亲的手或许是柔弱的,但集体的手却是有力的、暖和的。在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下,姐妹俩终于重返校园。而且在自己的努力下,还分别考取了高中和幼师。 我永远也忘不了姐妹俩热泪盈眶,把通知书紧紧贴在胸口这个感人的情景。在余晓燕姐妹俩眼里,最珍贵的,不是漂亮的衣裳,不是喷香的饭菜,不是豪华的别墅,而是读书求知啊!
二、双线组合法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重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想起了爸爸
蒋励
上课的铃声响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第三课是一篇散文《背影》,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上课前,这篇课文我看了好几遍。那个步履蹒跚、行动艰难的父亲的背影总是浮现在脑海中,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脸,但他对我的爱却很深很深。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总是来去匆匆。他白天上班,晚上又要研究学问,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埋头工作。他太忙碌、太疲惫了。天天与书本为伴,没有时间和我促膝长谈,可百忙中,他却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因此,天天早晨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会装满开水。记得小学升初中前的一次模拟测验,我由于粗心大意没取得理想的成绩。妈妈气得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拦住她说:“算了吧,既然错了,骂也无用,下回改正也不晚。”那天,妈妈的骂没有使我哭,可听了爸爸的话,我却背地里流下了眼泪。 老师开始讲课了,她从作者生平到词语到段落一一讲了一遍,接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带感情朗读课文。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我越听越感到不安,为什么他读得这么生硬?一字一顿,一点儿感情都没有,似乎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家事! 不,不是这样的!我听着,在心里说。此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多么希望老师能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倾吐出来。 终于,老师要求朗读父亲买橘子那段课文了。我咬了咬嘴唇,郑重地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激动得连握着书本的手都在颤抖。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个蹒跚的父亲的背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爱我的。记得升中学考试那天早晨,他忙得又是为我预备文具,又是给我灌开水,还煮了两个鸡蛋让我带上。我开始还觉得多余,考试只花了两个小时,煮鸡蛋干什么?吃过早餐,我也来不及向爸爸离别,就匆匆出了门。走出不远,我一回头,看见爸爸站在阳台上正目送着我。他的目光布满了对我的爱怜与深情。这时,我心中顿感一阵激动,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见我回头,挥了挥手说:“快走吧。”我连忙低下头,加快了脚步,在他的目送下渐渐远去。当我走出很远,再次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然伫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 ……我的声音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呜咽了。我努力不让积在眼中的泪滴落下来,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教室里很静很静。我轻轻地坐了下来,心里想,回家后,我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作文,写出爸爸那颗深深爱着我的心。 三、往事叠套法 用回忆的方式叙事,往往能防止作文单调,假如把两个往事的回忆叠套起来,则更显不俗。但要把时间或空间的转换交代明白,来龙去脉说清楚。
第一课
宋玉 湖北黄冈中学
我转学了。今天是我在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夜晚,我犹豫了好久,还是决定给吕珊写封信: 吕珊,你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的那件不愉快的事吧。请原谅我伤害了你的自尊心…… 信才开头,我就写不下去了,泪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面前的信纸上,今天早上第一节自习课的情景,又清楚地浮现在眼前…… 上课铃刚停,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告诉我们在一节课内要做完。我连忙拿出作业本,工工整整抄下来。前面四道题很简单,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惟独第五题,我冥思苦想,怎么也做不出来。于是,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同桌:“这道数学题怎么做?” 他正在看作文选,只是瞟了我一眼,轻声说:“我也不会做,你去问秦昕吧!”说着用手指了一下前方。 我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是第一组第二排的那个同学。谁知问他时他头也不抬,说:“不知道。你去问高原,他数学‘厉害’着呢!” 我又来到高原的座位旁边,轻轻地把作业本放在他桌子上,小声问道:“第五道怎么做?” 他正在做课外习题,见有人打断思路,很不兴奋,拿过本子,很快看了看题目,没好气地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我的心猛一颤:这不是我说过的一句话吗?是什么时候说的? 哦,想起来了!那是去年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忽然听到有人小声叫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吕珊——一个插班生。 吕珊轻声说:“这道题怎么做?”我没好气地拿过本子,说道:“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随手在稿纸上画了几笔,把作业本推给她,“就这么做!” 吕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到自己座位,没过一会儿,来到我座位边,说:“我的得数怎么跟的不一样?” 不一样?我仔细检查了计算过程,没错。一定是吕珊错了。真是榆木脑瓜,老是浪费别人时间!我皱皱眉尖,拿过她的作业,扫了一眼,错误被我发现了:“你看你,这么简单的除法计算都不会,你是怎么考上中学的?” 她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拿走了自己的作业本,回到座位上。我隐约看到她的眼睛里有两颗亮晶晶的泪珠。 “哎,你懂了没有?就这么做!傻站着干啥?”我没有理睬高原,拿着作业本,回到自己的座位。真没想到,时隔一年,曾经叫吕珊难堪的一幕,竟然在我身上重演了!我用手绢擦干了眼泪,继续写道: 吕珊,我也碰到了这样不愉快的事。这是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它告诉我: 一个人立身行事,应该像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四、以退为进法
先反向蓄势,把感情或情节或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跌,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要害是转换处要恰当,不管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
移植记忆≠获取能力
湖南考生
“唉!”我“啪”的一声合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真难背!”我边揉揉太阳穴,边闭上眼睛默想着,“假如能把记忆移植该多好,那我便可一瞬间就满腹诗书,下笔有神了。” “对,不是刚有科学家宣称给动物移植记忆成功了吗?那人类的记忆移植不是也指日可待了吗?”我兴奋地遐想着。 假如真的可以给我移植记忆,我便先移植文学家的脑中物质。于是,我便可看大漠孤烟,江南风物;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览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尝世事沉浮,天地沧桑。我便可以不翻书页,不动笔墨,数秒之内接受他人一生汲取的无穷文史营养。于是,无需时光倒流,我便可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无需程门立雪,便可聆听名师谆谆教诲,耳提面命。于是,我也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 假如真的可以这样,我还想移植政治家、军事家的“记忆库”。从此,我可以指点江山,评论天下,挥洒笔墨,笑对政治风云,或者,我便可亲领雄兵百万,做一回“近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 “哈哈哈……”我自得地笑了,下意识攥紧了拳头,仿佛真已成了一代英豪,可赈平民,造福苍生。我不由摸出《三国演义》,想翻出关于诸葛亮的几章,嘲笑最终落得五丈原一夜秋风的他。“你不是知天文地理,晓阴阳奇门吗?看我日后移植记忆,强你百倍!” 忽然,我翻到舌战群儒一段,见到孔明斥责儒生的一句:“汝辈专工翰墨,惟务雕虫。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下笔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我猛然惊醒了。 是啊,我得到的是他人记忆的知识,却没有获取实践的能力。我背下唐诗宋词,就真能比肩李杜,力扛苏辛吗?我记忆历史兴衰,成败得失,便能在治国治军时游刃有余吗?移植记忆真能让我获取能力吗? 不!不可能!即使记忆真可移植,我也只能获得他人的知识,而无法增益自己的能力,只会像诸葛亮蔑视的满脑知识却无法运用的迂腐儒生一般,胸无一策,即便我靠记忆日后混过了考试,也不可能提高素质!我懂了。 知识,可以记忆,或许还可移植。 能力,只可实践培养,不要妄想凭空“嫁接”! 五、一矢二的法 选材要精,用语要精,力求一石二鸟,一箭又雕。下文中的“伤心儿女”即有二义:一为让人伤心的儿女——儿女的行为让人伤心;一为自己伤心的儿女——儿女为父母伤心。如此立意,一以当十。
伤心儿女
江苏考生 母亲躺在医院的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模模糊糊的,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预备移植记忆。”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忽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个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 “记忆移植完毕。”一个声音叫道。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生疏,却又熟悉。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子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过这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出现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候闭着眼睛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母亲的。难怪那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他们同样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六、误会巧合法
通过偶然事件的巧合,造成一种喜剧效果。由于信息隔绝,造成误解和错觉,推动情节的发展,就是误会法。运用误会或巧合,可造成波澜,使文章曲折动人。
修车
河南 高建伟
星期天,寝楼门前摆了个摊儿——修车的。 正好,我那辆自行车的脚蹬坏了,在车棚里“抱病休息”,快一个月了也没顾上去修,这下有人找上门来,倒省了许多麻烦。于是,我赶忙把那辆车推到了摊前。 “哦,修车吗?”修车的本能地问了一句,抬起了头,微微一笑。 “对,脚蹬坏了。”我放好车,冲脚蹬处扬了扬下颌,打量起他。看样子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眼睛很大,亮亮的,只是皮肤有点黑。望着他沾满油污的双手,我轻轻一笑,心中倏地升起一种优越感。 “现在开放了,人都有经济观念了,像你这么大,就能挣钱,真是父母的福气啊!”我一边悠闲地瞧他修车,一边揶揄他。 他看了我一眼,嘴唇努动了几下,欲言又止,终于又低下头去修车。嗤!不满足呀?!我白了他一眼,吹起了口哨。学生们如今可都是“骄子”了,别有意见! 他已把脚蹬卸了下来,自言自语似地:“哎呀,里面的钢珠都快掉了。”嗬!小小年纪还挺“门儿精”,想多要俩钱不是?! “怎么样?能修不?假如……”我宁愿不修,也不能让他敲一竹杠。 “嗯?哦,能修,能修。”他忙说。哼,少跟我来这一套,我比你有招儿——我越发不屑地冷笑了一下。 …… 脚蹬很快修好了。我用脚蹬踩着转了几圈,还行。 “多少?”我故作潇洒地耸耸肩,问他。 “什么?” “多少钱呀!”装什么装! “同学,义务服务,不要钱。”他平和地答道。停了一下又补上一句:“其实,现代社会生活中,也并不光是钱啊!”说完。他又笑了笑,淡淡的。 “你是——”我迷惑地望着他。 “我是高三年级的,咱们是同校同学呀。” 我也笑了。不过,笑得很不自然。 七、彩线串珠法 用物、人、事或感情为线索,把多件材料贯串起来。不仅把文章写得错综变化、波澜起伏,还能保证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突出。
钟声
河南南阳县九中 惠心
庄西头,是一片垂柳,歪脖的、垂腰的、躬身的……千姿百态,垂柳掩映外,有一高挂的大钟,钟响时,常有一群顽童从树上或河边一窝蜂朝教室拥去…… 那钟是爷爷买的,也曾被爷爷所拥有。小时候,我常坐在爷爷脖子上拉钟绳。“当当当……当当当……”清脆的钟声传出,我笑了,爷也笑了。于是,爷就教我背关于“钟”的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羁旅长堪醉,相思畏晓钟”。之后,爷把我放在歪脖子树杈上,又教我背咏柳的诗句,爷说:“玉儿背了我便背……”于是,为了骑那个高高的位置,我便扯破嗓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末了,总是我如愿以偿,骑在爷脖子上去拉钟绳。 最妙的是淡月的晚上,爷不再操心敲钟的时间,坐在门前,四周坐满了来听故事的小伙伴,我则悠哉乐哉地坐在爷的怀里,听爷讲“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到了天空,看见蟠桃……”爷的声音抑扬顿挫,极富感情,常听得大家如痴如醉。末了,我们总要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爷便故意留下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晚分解。”夜里,我缠着爷,要他继续讲,爷就提出条件:先背首诗。我兴致特高,不一会儿,便背会了,爷就继续讲,讲到我睡着为止。第二天,我便可以在那些“不知后事如何”的小伙伴面前炫耀,尽管经常把菩萨说成如来,妖精说成神仙,也还是惹得伙伴们跟一屁股。 听大人们说,爷原是教中学语文的,由于几篇涉及时政的文章,被红卫兵整得好惨。平反后,爷老了,却不想闲着,看到村小学少教师,校舍残破不全,连上课敲的钟都是破的。于是,爷用自己的退休金买了口大钟,一边为学校管些杂事,一边管敲钟。 爷敲钟从不误点。我很调皮,总做些让爷恼火的事,一次,趁爷不成屋,我偷偷搬了一个高脚椅“当、当……”钟声清脆而有余韵,我觉得很好玩,正玩得有趣时,爷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把我拉下来便打,打得我直捂着屁股哭,在我的印象里,爷是从来不发脾气的,更不用说打我了。我赌气不理爷,站在墙角看也不看爷一眼,晚上饭也不吃,但终耐不住故事的诱惑,乖乖地坐在爷身边,边吃饭边听爷讲鲁智深,讲土行孙。等我吃完饭,爷轻轻拍着我的屁股:“还疼吗?再敲不?”我直往爷怀里钻,“不敲了,再也不敲了。” 从此,我再没擅自敲过钟,“钟”在我眼里是神圣的,不可以随便乱敲。但惟有一次却例外,那是爷有生之年让我单独敲的第一次。 在我入学的那天,爷躺在椅子上喊我:“玉儿,上课时间到了,你去敲钟,记住,一连拉两下,稍停一下,再拉……”我答应了一声,乐颠颠地搬了椅子去敲钟。 敲钟回来时,爷已睡着了,我拼命摇着他的胳膊,但再没喊醒他。当时,我特怨恨钟,为什么敲几下便把爷给敲没了。 就这样,爷走了,那天上午,太阳淡透了,像一个贴在天幕上的薄气球。村长用钟声召集起全校师生和全体村民,又用钟声护送爷爷走向另一个世界。
八、蒙太奇组接法
选取不同侧面的几个镜头,像电影镜头的剪接一样,组合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构思,往往会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四幕剧
江苏考生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教授布置了一份非凡的作业,看四幕短剧,写篇论文,明天交。 打开投影仪,开始。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几块零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虹…… 全剧终……
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让写道:其实生活中任何情景都是漂亮的,能发现这一漂亮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布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幕:半个甜面圈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它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的快乐状)。 全剧终…… 笔记本上留下了我清楚的字迹:乐观和悲观其实是两种生活状态。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漂亮,因此我选择前者。 第三幕: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乡刚回城的老三届在听一位哲学教师上课。黑板上一行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有人说太阳,有人说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激光……教室里布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位知青站起来,说是在雨夜中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许久,忽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火。全场一片寂静…… 全剧终……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灯》,似乎当时不能体会的暖和渐渐真实起来。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台灯,一如那如豆的灯火。暖和是无处不在的,暖和着自己,也暖和了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却没有看到。够了,这三幕的感动盲目乐观一夜未眠。清晨,我交上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剧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你下笔的同时,第四幕已经上演,你的答案就是第四幕——真实的人生。 我大悟。生活有许多出色的诠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九、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写不成鸿篇巨制,宜大题小做,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选点恰当,表现方法得当,往往能一以当十,做到意蕴丰富,流畅自然。
圆圆的月亮
河北考生
中秋节晚上,祖孙三代坐在院中纳凉。今夜月明星稀,伴随着凉爽的秋风,飘来淡淡的桂花香。
爷爷叼着烟袋锅,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旁边还卧着那只大黄狗。小孙子在妈妈怀里撒着娇,爷爷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似乎想起了什么,把小孙子唤来:“宝儿,你说这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小孙子噘起了小嘴儿,用手搔着头,用眼盯着妈妈,似乎在等待答案。妈妈冲她笑笑,不语。小孙子眼睛一转,拍着手跳了起来:“我知道了!那圆圆的月亮像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眼睛又黑又圆,真好看!”
爷爷皱了皱眉,叹口气,看着儿媳妇,小孙子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快说,妈妈快说,这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妈妈笑了笑,说:“让我看,这圆圆的月亮像咱家房顶上那口天线大锅,有了那口大锅,咱们农家人也能收看到好多电视节目了。什么新闻联播、电视剧,天天都能看,要知道养鸡养鸭的新技术,一看电视就都会了,真是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小孙子乐得直拍手:“对,对,妈妈说得对,我天天还能看大风车呢!” 风有点大了,吹得云遮住了一小块月亮,爷爷熄灭了烟袋,从石凳上站了起来,背起手,连那只大黄狗也跟着他站起来,爷爷慢慢地说:“那圆圆的月亮真像咱家那辆纺车的轮子呀。记得你娘在世的时候,经常摇着那辆纺车给娃儿们纺线做衣裳。那时候家里穷,一家子人的衣裳全靠你娘做。娃儿们有出息呀!考上了大学。你娘就用那纺车给别人纺线做衣裳,挣钱给娃儿们上学用。唉!可怜你娘就是这样把眼睛累瞎了呀!”老汉说到动情处不禁抹了把眼泪,“现在日子好了,衣裳都是买的了,再也用不着那纺车,那纺车也累了一辈子了,也让它在地下跟你娘做个伴儿吧。”小孙子这时也依偎在妈妈怀里,安静地听着,似乎也懂得了些什么。
媳妇揉揉眼睛:“爹,现在政策好了,咱们科技兴农,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您看,那月亮多圆呀,它象征着咱们一家团团圆圆。明年您儿子取得博士学位回来,那月亮就更圆更高了。”“对呀!”老汉抬头看月亮,脸上的皱纹也展开了。 今晚的月亮真圆!
十、正题反做法
避从开从正面切入,另辟蹊径,反其道而立意,行文摇曳,轻盈灵动,别具一格。但写作时务必把握分寸,不可偏激,把生活写得一片灰暗。
“坏孩子”大学招生简单
河北考生
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令不少父母担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老师们所谓的“坏孩子”,具体症状如下:思维活跃,看问题角度怪,立意新,且从不人云亦云,非凡崇尚独立思考。如一学生竟把“冰融化后变成什么”这一如此简单问题的答案写成“春天”,让人匪夷所思,本大学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开办“坏孩子”大学,确保你的孩子无论当初多么活跃,必将在毕业后成为人云亦云的顺民,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本大学特开办如下专业: 限制思维系,此乃我校热门专业。它会使您的孩子思维僵化,毫无见解,毕业后可做秘书一类工作。该系教学特点如下:上课老师拼命灌,学生拼命记,作业如山题如海,只能服从老师的意见,若有个人见解,当被老师罚站、罚倒立等等共有“刑罚”三十六种。开始虽苦,日久天长定有飞跃。该系系主任:榆木头。 限制表达系:该系宗旨:纵有万语千言,绝不能吐露半点。该系学生特点死板沉闷,属于“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型。我系曾有一优秀毕业生,入学前风华正茂,时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经过在该校的努力学习,终于沉默寡言。具体学习方法来校便知。系主任:哑巴。 此外本校还有诸如限制运动系,限制交流系等。由于本校业绩突出,被誉为“制造乖孩子的大工厂”,该校环境死气沉沉,毫无生气,非常适合“坏孩子”学习。 鉴于知识经济的冲击,许多青年人思维异常活跃,以杨志远、李泽楷为榜样,使得学校生源日益减少,我校决定化压力为动力,决定减免部分优秀学生学费,以使本校事业发扬光大。 西谚云“一千人看《哈姆雷特》,便有一千种不同见解”,这在我校统统不适用。丰富多彩的答案在这里变成了固定死板的老师发的讲义。由于思维量大幅度减少,必将使你心宽体胖,类似猪圈之中的“猪猡”。
十一、超现实对话法
运用第二人称手法,与写作对象直接对话,轻易表达感情,使人读来倍感亲切,适宜用在写自己的感悟或抒发强烈感受的文章上。
雨啊,让我怎么说你……
河北考生
雨啊,你是什么样子?
春天,你缠绵于天地之间,串成一条条细细的珠帘,模糊着人们的视线,滋润着人们干冷的心灵,你是温柔的!
夏天,你轰轰隆隆、风风火火地携着闪电雷鸣而来,在人们的屋顶上铺上薄薄的烟雾,在平平坦坦的地面上涌起一片汪洋。你是热烈的!
秋天,你潇潇洒洒,风雅地撕下树上油绿的叶子,兴致盎然地带走残蝉的吟唱,善解人意地为人们退去暑夏的炎热,你是成熟的!
冬天,你变得稀疏了,变得瘦弱了,从云朵上撕下片片羽毛为自己御寒,在地面上安静地结成一片晶莹。你是纯洁的!
雨,你是那么地善变:胖了瘦了,美了丑了。外貌是内心的反映,你的性格也是多重的,善变的。夏日炎炎,大自然萎缩了,蝉也变得烦躁起来,人也变得烦躁起来。这时你及时地来了,不知从哪里捎来一块黑布遮住了人们的眼睛,吹跑了笼罩天空的躁动,你热烈地扑向大地的怀抱,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一次热烈的亲吻。你累了,大地也醉了!地面洼处积满了水,听,还有一两声蛙鸣!
雨啊,我从内心里追求着你,因为你的超俗的漂亮,因为你的善解人意。但你的热情也经常有点过火。你经常频繁地赴大地的约会,但你忽略了人们的心理,你用你的热情抛起江河上的大浪,掀翻了几条船儿?你用你的热情一次次注满河流,造成了几次决口?
啊,雨!望着水面上只留下圈圈的遗憾,却不见了同胞的身影;望着大堤决口,洪水奔腾而下,吞噬了多少家园,我心里涌上阵阵酸楚。雨啊!你为何丢掉了善解人意的特点?你为何变得如此无理?你为何变得如此生疏?
唉,雨,你呀你…… 雨,尽管你喜怒无常,尽管你有时成熟有时却那么幼稚,我在心里依然是爱着你的。也许有人以你为神,也许有人还以你为妖,我一直当你是我今生无悔的纯真伴侣。你温柔着,我便欣赏你的淅淅沥沥…… 你热烈着,我便欣赏你的纯真率直…… 你善变着,我也让心绪随着你起伏。你,雨,我有时那么熟悉你,有时却觉得你好生疏,有时喜你,有时禁不住悲你。
唉,雨啊,让我怎么说你……
十二、以虚写实法
突破时空界限,大胆独特地想象,用虚幻的材料表达现实的主旨,立意便觉新奇独到,韵味无穷。
赏 树
河北考生
上帝在唐古拉山(天山)裁下一棵树。
数千年后,这棵树枝繁叶茂,参天而立。繁花锦簇,散发着淡淡清香;叶绿枝长,遮蔽起千里阴凉。世人莫知此树为何物,争延古今人物共睹之。
第一个来的是屈原,峨冠博带,几缕飘髯,风度不俗。屈原看到这棵树,仍是满脸的愁容,不屈的神态,喟叹一声,提笔写道:“树参天兮干云霄,坐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霄。” 世人看罢多时,摇头叹息为屈原鸣不平。
屈原刚走,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同经树下。孔子喜好研究学问,先站在树下观赏一番,与两个徒弟探讨一通,然后拿出纸笔细细勾画。子路凑上前来观瞧。见孔子正侧面注视着“本”、“末”两字。世人大悟:圣人看树,不忘造字啊。
第三个来的是唐太宗。平时万人跟随的唐太宗现在是孤家寡人而来,却也龙袍玉带,威风不减。却见唐太宗自言自语道:“欲使天下兴盛,还须根深抱土,强须连地!” 世人知道,这是一代明君。
鲁班背着锤凿锯惊喜而来,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若采伐下来建筑楼台馆阁定是上好的材料。鲁班正欲动手,沈括急匆匆而至,摇头摆手万般阻拦,说这棵树至今还无记载,定是个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鲁班兄,你可千万别砍。鲁班扫兴而走,沈括拿出放大镜,这瞧那看,细细钻研。
诗仙李白飘然而至,看到那满树繁花,顿生诗兴,饮酒泼墨,成诗一首:“天下奇花天下开,备宴启酒邀友来。共隐花间避浊世,友人与我自开怀。”世人看着他放荡不羁的傲岸气度,不禁感古伤怀。一阵清风吹过,世间转至今日。
一群环保专家来到这棵树下,研究着树下的蚂蚁,叶上的小虫,枝间的飞鸟,花心的青蛉……
世人们看完这些名人赏树,悟出一个道理,他们在给上帝的报告书中写道:同样一棵树,不同的人看它,态度是多么不同;若问他们各自的感受,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十三、由果溯因法
这种构思方法很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人们不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总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内情。所以追溯探究原因的过程,往往是作者、读者思维共振的过程。
永远的蔡老师
湖北考生
“嘿,你们知道吗?蔡老师昨天出了车祸……”小灵通方方一进教室就大声嚷嚷起来。“什么什么?你说的是真的吗?”同学们焦虑地围了上去,教室里一下子乱了套,像蜂巢一般。一想到慈爱的蔡老师出了大事,大伙儿的心能不慌吗?
“笃,笃笃。”教导主任进来敲响了桌子。他用一种异乎平常的低沉的声调说道:“请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下面让蔡老师的女儿来为大家上课。”咦?大家的嘴巴都张成了O型:蔡芳,她能行吗?平日只见她娇生惯养遇事咋咋呼呼,怎么能让她……正惊愕间,一个粉红色的身影映入眼帘,只见她今天眼睛有些红肿,没有了往日的冷漠与傲慢。
“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第97页,让我们随朱自清先生再去观赏、领略那《荷塘月色》的美吧。”咦?这开场白,这声调,怎么——和前天蔡老师的,有些相似?正胡思乱想间,忽听到点我的名,我唰地站了起来,却茫然不知所措。“丽丽,你今天怎么了?平时你的脑子总是转得最快的呀?”我越发迷惑了:她,怎么连我的“平时”都知道?
“铃——”下课铃响了。“好,今天就学到这里。请大家回去后好好温习一下,再见。”哦,天哪!那临走时合上讲义还轻轻拍拍手撩一下耳际长发的动作,不正是…… “有问题!绝对有问题!”她一离开,大伙儿就嚷开了。看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迷惑呢。没说的,放学后我们约好一齐去找蔡老师的好朋友——闻名的脑科医学博士方爷爷。听完我们的叙述,方爷爷皱紧了眉头。良久,他叹了一口气,渐渐地说道:“看来,是无法再隐瞒下去了。”接着,他告诉了我们一个足以在五分钟内让人失去一切感觉的事实。
原来,昨天蔡老师一被送进医院,就已经危在旦夕了。弥留之际,她说服了女儿,继续她未完成的事业,并答应将自己多年来教学经验的记忆移植给女儿。当然这种尖端技术一直尚未公诸于世,医学家们担心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但它究竟成功了。说完,他拍拍大伙儿的脑袋:“怎么样?这个蔡老师你们还满足吧。其实,她就是你们心中的蔡老师的影像啊!”
离开方爷爷家时,大伙儿都垂着脑袋,没有人吭声。
第二天,当那个粉红色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用生平最大的嗓门喊道:“蔡老师好!”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十四、对比反衬法
将对比和反衬合在一起用,异中求异就会使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更加鲜明、突出。
为你•为我•为他
(北京)严忆
你,曾深情地抬头望着蓝天白云,你说,蓝天是面镜子,照得你的心灵如此纯洁;我,曾在绿树的环抱下尽情游耍,我说,绿树是个伙伴,让我的生活布满乐趣;他,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他说,土地是他的根,永远系着他的心。你、我、他,都曾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都曾感受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时时刻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希望!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盖起了现代的工厂,高耸的烟囟中滚滚浓烟直奔向那镜子般的蓝天,你说,你要成为企业家;我,平地而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把绿树的王国变成了繁华的商场,我说,我要立足于商界;他,建起了设备齐全的化工厂,工厂里流出的污水遮盖住了他曾经留下的足迹,他说,他要追赶现代人的步伐。蓝天变成了很久没有擦过的镜子,黯然失色,污秽不堪;绿树像患了大病的伙伴,无精打采痛苦呻吟;土地像溃烂了的根,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你、我、他在梦境中看到了明澈的蓝天,快乐的小鸟,绿树成阴的美景和那大片大片开满鲜花的土地。可醒来后的你、我、他再也寻不到那个梦中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了,只看到了阴暗的天空,光秃秃的树木和那荒无人烟的沙漠……
你惊觉了,我醒悟了,他明白了,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没有家,哪有你、我、他?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没有支柱,哪有你、我、他?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是我们希望的源泉,没有源泉,哪有你、我、他?你,在蓝天下思考;我,在绿树旁深思;他在土地上回忆。那往日的欢乐,为何在失去时才发觉它的可贵?
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留住你、我、他曾拥有过的快乐与希望!轻轻地告诉你: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你、为我、为他,保护地球,留住最美好的环境……
十五、单刀直入法
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开篇入题,直指要害,这种写法在应考作文中值得提倡,不轻易跑题,老师阅卷时也不轻易误判。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河北考生
世界是千变成化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答案也就不同,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
答案受思维的控制,只有思维无固定框架、不受制约,答案才能丰富多彩。思维一旦被固定,答案就变成了一个。有人做过一项实验,用钢笔在一张白纸上点一个点,然后问人们这是什么。几乎所有被测试的成年人都说“是一个黑点”。而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们的答案却是千奇百怪的。一个小女孩说“那是一个小草帽”,另一个小朋友说“那是一只被捏扁了的臭虫”,“不对,那是一片烤糊的面包”。为什么小孩的答案千奇百怪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被制约,所以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也因如此,童真才最宝贵。
世界在千变万化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答案更应丰富多彩。有一位名人说:“世界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对待一件事情只有一种答案。”要使答案丰富多彩,我必须保持一份童真,也就是说,要打破思维定式。大家所熟知的故事《狼来了》,人们一般都认为是孩子骗了大人。其实骗了大人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战期间,当苏军开始反攻时,德军开始撤退,并在一座苏军必经的桥上部署下重兵。假如苏军强攻的话,不但很难如愿,而且时间上也不答应。此时苏军就一反敌人的习惯思维,巧妙地过了桥。
苏军的办法是夜间把坦克的探照灯打开,并且开动马达,不列战斗队形。坦克是不会开着探照灯、开动马达、不列战斗队形的,因此他们误认为那是自己的坦克。
雨果说:“……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金子,却看不见财富;挥霍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开端,却看不见终点;卖弄风情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自己脸上的皱纹;有学问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自己的无知;老实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坏蛋……”
我说,对一件事只有一种答案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发展的潮流,没有创新,没有灵感的火花,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思维被框架紧紧地包裹。我们只有打破思维定式,让原本丰富多彩的答案从固定的一个丰富起来,才能适应目前千变万化的世界。
我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渴望丰富多彩的答案。
十六、列举点击法
这种写法,以材料充实见长。首先注重选材要得当,扣紧题旨;还要注重叙述精练;三要注重恰当点评,揭示材料的意义,表达主旨。
万紫千红总春
湖北考生
什么是“春”?有人说是黄四娘家“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花,有人说是那只“鸣翠柳”的黄鹂,还有人说是牧童短笛中的那一个个音符。
其实,青山绿水,百鸟红花,村童野花……都是“春”,朱熹有诗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破了“天机”。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高僧对自己的三个徒弟说,寺前有两株树,一株枝繁叶茂,一株枯枝败叶,你们说到底是“荣”好还是“枯”好?大徒弟说“荣”好,二徒弟说“枯”好,三徒弟说“荣”也任它,“枯”也任它。高僧只是点头微笑,并不说出谁对谁错。
其实三种观点代表了对生活的三种态度,认为“荣”好的和尚对生活布满了希望,主张以解脱众生而成佛,最后他自立一宗,弟子云集;认为“枯”好的和尚主张以清修苦行来达到成佛的目的,认为只有经历了世间的磨难才能枯木逢春,最后他也成了一代宗师;最后一个和尚对生活的态度是——任其自然,淡泊无为,这与禅宗的虚无主义不谋而合。
三个和尚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对佛的不同熟悉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取向正确,一样能“得道成佛”。
生活如此,人们对美的熟悉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认为林黛玉美,因为她“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有人认为杨贵妃美,因其温文尔雅,丰满宜人,胖得可爱;可有人认为赵飞燕美,因为她体态轻盈,行为若燕……对美的熟悉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大可不必唇枪舌剑,大动干戈。
世界上绝对找不到“增一分则嫌肥,减一分则嫌瘦”的人,因为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即使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也只能把她当成模型来看。可是模型是不美的。
就是写诗作词,也可以朝着不同的风格迸发,或豪放,或婉约,或清丽,或凄凉,或雄浑,或沉郁……不一而足。李白的浪漫是美,杜甫的沉郁是美,陶渊明的清淡是美,李义山的隐晦也是美,李贺的“鬼气”也是美……不同的风格成就着不同的美。
有人评《灞桥风雪图》道:“此为阳刚派之正宗,毫无柔媚之姿……铁画银钩,沉郁顿挫……这才是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该评画者失之偏颇,苍凉、老辣是画的一种美的风格,但我们也不能否定清新、绮丽之作,唐寅的《四美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评诗论画就好象对生活的感受,感受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评判,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一棍子打死人。任何事情都有其美的一面,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熟悉的多样性。
苏轼《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人处世,写诗作画,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化。万紫千红总是春,只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分析事物,我们便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了。
十七、回眸一笑法
这是讲究结尾的写法,在前文扣住中心铺展论述的基础上,文末的回扣话题,强化主题,既显得思路严密,意蕴丰富,又能使阅卷老师印象深刻,迅速把握作文主旨。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在所举的四个不同图形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人们各抒己见,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每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屈出不穷的,而答案更是丰富多彩的。譬如一条小溪可以流向大江大河,去领略江河汹涌澎湃的气势;也可以直接奔向大海,直接感受大海那宽广的胸襟;甚至可以选择在陆地上断流,升华成空中那五彩的云。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校园生活,到走上工作岗位,人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选择,即从丰富多彩的答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譬如失败后面临的问题多,答案亦多多!你可以选择退却,因为你说自己已筋疲力尽;你也可以选择向前,因为你体内涌动着不服输的热血。
人生能有几回搏,勇敢的人们都愿意从丰富多彩的答案中选择富有挑战性的答案。邓稼先隐性埋名,为的是研制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核武器;马克思一生辗转,为的是全世界受苦的人民;戴高乐浪浪英国,为的是光复法国。在丰富多彩的答案中,他们本可以选择安分守己,自足自乐,但是他们毅然的选择,充分说明了他们那伟大崇高的志向!
坐在考场中的我,此时思绪万千,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都未可知,其实知道怎样,不知道又怎样?考上大学固然搬开了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然而高考落榜也并非就是一件犯错误到家的坏事。我可以回家务农,为祖国多收些粮食,也可以做些生意,活跃市场,甚至搞搞科学研究也未尝不可,吴吉昌不就是棉花地里的科学家吗?袁隆平不就是稻田里的中科院院士吗?
我的思绪像一条流淌的小河,缓缓流动在答案的群山中。这里有挺拔的,有低首的,有苍翠的,有煞白的……外形各异颜色不同,真可谓丰富多彩,你可以去攀登那挺拔的高山,考验一下自己的毅力,也可以去缓步游览低首的小山,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到苍翠中染绿自己,让自己有一直向上的绿色生命,还可以到煞白中体会肃穆的感觉。
的的确确,在这变化万千的世界中,面对层出不穷的疑问,答案怎会是惟一?世界正是由于答案的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人生,更是由于答案的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
创新作文构思例谈
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不仅是学生作文水平的展示,更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感悟体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创新构思是创新作文的基础,通过创新构思的思维练习,使学生把握几种创新构思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构思,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写出新意、生动、新奇、与众不同的作文呢?首先要从创新构思入手。创新构思可以从内容和定法两方面进行。 一、 从内容上创新的构思方法。 1、 另类式构思。 作文要求的提示语中总会提供一些写作范围或范例来启发学生思维和构思,我们在构思时尽量要做到与提示语中的信息不同,这就是另类构思的基本思路。 如以“服务”为话题,学生可写由于父母对“我”的全方位服务,“我”完全变成“废物”式的“学习机器”,从而质疑子女教育问题。这无疑是一篇既有现实意义又较为新奇的文章。 2、 逆向式构思。 逆向式构思就是从某个论点的对立角度确立新的观点,阐发新的见解,如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杞人忧天——忧患意识不可无,防患于未然;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是要不断进取。如我省辖市2001年中考是以“喝彩”为话题,学生可写为“我”喝彩,“我”为别人喝彩,或生活中不可缺少喝彩等等,这些都是正向思维。有一考生立意为“拒绝喝彩”,理由是:我们不是为了捕得别人的喝彩而活着。作者叙述自己从小到大为得到别人的赞赏现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而使自己心身疲惫,进而提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色彩,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 象征式构思。 有些话题,如“桥”、“路”、“网”等,都既有实在含义,又有象征意义。构思时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发掘话题的深层含义,就是象征式构思。如“桥”,不仅指实物桥,又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商桥”、“信息之桥”等;“路”可指信息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网”指实物网,也指交际网、人生网、人情网、心网等。 4、 比喻、拟人式构思。 比喻、拟人式构思,经常使作文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入题,既新奇又形象。如以“母爱”为话题的“母爱如一条河”“母爱如佛”;以“书”为话题的“书的滋味” “书的色彩”“生活是一本书”都不失为一个独特的立意。拟人式构思的“过程与结果的对话”“规则的遭遇”等也都是较为独特的构思。 5、“巧合”式构思。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可以营造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别有洞天”式作文。如教师授完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后,指导学生模拟这篇小说独特的构思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尾写篇作文。有位学生据此写了一篇习作《我和书》。文中讲一个穷孩子很想得到一本《战争与和平》。为此,他参加了俄文竞赛,他胜了……“发奖后,我抱紧书,兴奋地回到家,第一个告诉妈妈,妈妈终于露出了很久不见的笑脸,然后她也给我一包礼物,当我打开一看,也是一本《战争与和平》,不由得怔信住了。 妈妈像明白我的心事似地对我说:“我怕你得不到这本书太失望……”很显然,这篇习作艺模拟了《麦琪的礼物》,却又反其意而用之,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6、“生疏化”式构思 “生疏化”式构思即从生疏角度写熟悉材料所造成的一种新奇感。如《红楼梦》写刘姥姥初进大观圆,睁圆眼睛,张大嘴巴,惊异世上有这么些妙处,而丫环们却见怪不怪。当然,至于达贵的曹公对此自然熟悉,那为何能有那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描述?这自然是生疏化的作用。这种手法在《陈奂生上城》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课文《童年趣事》(二则)中,从一个放大了的微物中体验“青云白鹤欢”(蚊子与烟雾)之妙趣,也不失为一种生疏化构思。 二.写法上创新构思 近年来,文体创新构思可谓五彩纷呈,如广告,日记,合同,报告,寓言,庭审记录,剧本等等。如一篇题为《单飞》的作文,以日记形式,写自己入寄宿学校读书由不适应,渐渐适应到完全融合在新集体中的三个生活片断。时间跨度为三,四个月,由于是日记体,所以中间环节尽可省略,突出自己的内心体验,表现“单飞”的主旨。不管作文形式如何,下列构思可供参考。 1.组合式构思 把几个相互关联的画面按一定顺序组合成文,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使文章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例如在《我的一家》中,可把家庭分成三个部门,“教师部”,“商业部”,“学生部”,分别写爸爸,妈妈和“我”的生活,把三个部门各自的特色写得火灵活现,又将三个部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家”,这样的结构严谨又别出心裁。 2.排比式构思 以排比的形式谋篇布局,这是属于散文体的方式。如以“环境”为话题,学生可用“我渴望这样的环境.........”为主体部分的层段排列,构画出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时代环境等理想“环境”,结构匀称,内容层进,形成一喝三叹的艺术效果。 3.标题式构思 恰当运用小标题,能使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使用简洁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减少过度文字的铺排,使重点突出;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心悦目,又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吸引读者注重。如《我这一年》为例,可列“春,夏,秋,冬”,又可里列“喜,怒,哀,乐”为小标题,还可列“绿,红,黄,白”为小标题。又如以“雨”为话题的一篇作文,以四句古诗文为小标题,分写春,夏,秋,冬的雨。这样的作文还给人诗情画意般的无限想象空间。 创新作文构思作为一种作文构思方式,只是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不是灵丹妙药般的化腐朽为神奇,更不可代替扎实的作文基本功练习,从而走进一味求新的写作误区。如受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的影响,“就诊报告”边一窝蜂涌现,反而给人倒胃口之感。更有甚者竟“标新立异”为“早恋”,摇旗呐喊,为腐败分子开脱,真是“石破天惊”,让人对中学生的道德标准产生怀疑。 因此,我们写作文时,尤其在考场作文中,应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构思理念,不能因为想达到某种创新,而片面的狭隘地追求某种结构形式。慎重的态度是根据自己的特长, 首先确定适合自己文体,然后再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去构思,方能尽显“英雄本色”。
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记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非凡是她勤劳一生”表明叙事线索,后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楚的总枢纽。
2.一线串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述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得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元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
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出色,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真,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爱;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文章以要害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有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熟悉。
6.一箭双雕的收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布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雪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话题作文的寓言式构思创新法
综观近几年高考中优秀作文,不难发现其中的寓言作品,作者均将立意幻化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恰切而具体,从而获得了高分。仔细分析,可以探求出以下三种构思创新法。 一、巧仿妙袭,同中求异 所谓巧仿妙袭即对范例进行选择性模拟,非凡是对思路结构的模拟。把模拟当作创新必要的手段、过程,把创新当作模拟的目的和结果,在模拟的量变与质变中,一个新的"这一个"就诞生了。自古以来,文章相袭,文辞相袭,手法相袭,一直是答应的。它要求学生平时注重多阅读、多积累,临用时,可借它山之石来治玉,熟练运用记忆中的素材(哪怕是书上的),用完整的结构、流畅的语言描述出来,完美地表现主题,所以模拟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2003年高考中,一考生的寓言故事《最漂亮的鸟》就是借鉴、仿作来体现"感情亲疏和事物认知的关系":猫头鹰生了一窝小鹰,需要一个保姆,便请多年未见面的亲戚猫来照看孩子。她告诉猫,她的孩子是鸟国里最漂亮的鸟。猫在家待业多年,非常渴望这份工作,所以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了猫头鹰妈妈向他描述的小鹰相貌。当猫到林子里寻找小鹰时,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小鸟,但都不符合猫头鹰妈妈描述的小鹰形象。最后,他看到了一窝长得非常丑陋的小鸟,他们的长相和猫头鹰妈妈的描述风马牛不相及。于是,他美美饱餐一顿后走了。当猫头鹰妈妈回家时,只发现一窝小鹰毛。考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把题意巧妙地隐藏在寓言中,孩子在母亲眼中,总是完美的,所以,在猫头鹰妈妈看来,她的孩子是最漂亮的鸟;而小猫头鹰对素不相识的猫来说,却是丑陋至极。这充分说明了感情亲疏和事物认知的关系。构思非常独特。值得注重的是模拟的目的是借鉴,而不是抄袭,是创新而不是守旧,不能生搬硬套,不能象邯郸学步。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因此,模拟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拟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这样通向创造的阶梯。 二、触类引申,化旧求新 它的意思是利用人们熟知的材料加以细化,对旧的材料进行组装、修饰,作文就在有限的材料中出新出采,显出无限的意蕴,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延伸、创新,如高考优秀作文《农民的日记》,文章以守株待兔为立足点,化用大家非常熟悉的寓言,展开想象,逐步衍化,以日记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感情亲疏"对事物熟悉的主张,某些事物不是简单的,要认知它,靠的是自己,别人的建议都只是参考,更别说因感情亲疏而区别对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一定的新奇性;全文语言流畅,描写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三、独思妙想,自成新高 构思时发挥想象,套用寓言的写作方式,将人物化或将物人化,让笔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非常态的抽象性,呈现出寓言的光泽。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点燃创新之火,根据主旨的要求进行创造性作文。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百元钞票的自述》,以一张百元假钞的经历,用拟人化的写法,从钞票的诞生写到它的生存环境,通过写钞票的感受来巧妙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了那些失去"诚信"后的人们助纣为虐的丑恶行径。在假钞痛苦的呐喊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颗呼唤"诚信"的美好心灵,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者渲染的这种氛围中,真心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之花,开遍神州大地。如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有同学具体化《一滴清水的选择》,写一颗水珠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选择大海的决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路途中面临湖泊的诱惑、同伴的埋怨、生命干枯的危险,它都坚定选择,矢志不渝,最终投入大海的怀抱, 值得注重的是在进行寓言构思时,不要过于幼稚而不合常理,这样易让人怀疑作者的思维认知能力。情节可以有虚构,但若脱离了生活真实,一味夸张或者过于离奇,文章便没有什么真情实感了,自然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 编审意见:话题作文答应考生文体自选,自然可写寓言。但文中所举事例,有些不是寓言,删去,以免误导学生。可采用。
考场作文构思三忌十法
考场作文从写作的根本目的上看是有别于个性作文的。个性作文、日记、文学作品主要是为表达个人感情和熟悉而存在的。但是在高考作文的机制下,作文是阅卷者品评你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能力和情感的依据文本。所以,考生要注重在考场作文中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阅卷老师。下面我就考场作文构思忌讳给大家谈谈。
一忌不知取悦阅卷老师:有些同学似乎很高傲,觉得作文怎么写完全是自己的事,这就大错特错了。正如作家一样,一个忽视读者的作家,一个闭门造车的作家绝对不会有忠实的读者群。高考作文的构思也同样,时时注重设置可以取悦阅卷者的“亮点”,就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二忌刻薄偏激:高中同学个性是很鲜明的。有的同学头角峥嵘,目空一切,行事高调,发表言论不顾后果,一派愤青的做派。经常在高考作文中对当今的教育制度,大加指责,甚至把高考制度与封建科举制度相提并论。还有的同学可能对老师心怀不满,在作文中经常针对整个教师群体,指责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结果可想而知。
三忌奴颜婢膝:有些同学年纪不大,但是深谙马屁之道。虽然他并不熟悉这位阅卷老师,但总会留出几行来赞扬批阅他这份试卷的老师。他会非常体恤地考虑到老师在酷暑下阅卷的疲惫,用文字献上一杯茶,点一根烟。他神奇的笔见人就赞扬,自己更要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中学生切不可学到这样的“本事”,你的人格全在这儿了。
高考作文的构思实际上是建立在自己苦学作文的一些技巧,并不是教你投机取巧,只有这点明确了,你才可能赢得高分。
一要心旷神怡:此亦老生常谈。阅卷老师看到的第一印象就是卷面。不过现在的情况与两年前有所不同,卷面扫描之后在电脑上要看得心旷神怡,更要求你的字笔力健壮,间构疏朗,字迹清楚,段落分明。很多同学现在很不注重自己的书写,任意而为,或豪放到上天入地,无规无矩,或婉约到如花蕾之未放,辨识不清。当然,临考了再练字不太实际,那就要求你写作文时笔划不连带,清楚可辨,切不可写得太小。
二要语句通畅:老师拿到试卷开始往下读,可是怎么也读不下去。要么别字连篇,要么句意不明。有些同学从初中开始就忽视语文学习,所以语文的基本功比较差;有的同学基本功很不错,热爱文学,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学了一些旁门左道的语言,枯涩不通。这两种同学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都要注重反复朗读自己的文章,尽量做到文章如行云流水。不会写的字一定要勤查字典,着重记忆。
三要有情有义:其实有情有义本身就是语文教学情感培养的目标。教学中大多数的记叙文,小说和诗歌都会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让同学深切体味个中情感。同样,同学们写的作文布满了对父母的感激,对老师的怀念,对朋友的诚挚,对优秀人物的赞扬,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对壮志未酬者的理解,这些都在表明十八岁的你已经有了正确的感情取向,当然这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强烈共鸣。
四要壮志凌云:十八岁,是一个布满幻想的年龄,许多血气方刚的同学更是有着改变自己现状,改变社会现状的雄心。没有哪位教师愿意看到一篇怨天尤人,空自嗟叹,没精打采的文章。才十几岁就已经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创造力从何谈起?哪个高校愿意录取这样的学生呢?高考作文的话题通常是社会的正面思想和观点,因此在考场作文中不露声色地表现自己的壮志,挥洒自己的青春,是会得到阅卷老师肯定的。
五要品格高尚:作文是个人修养展现的窗口,阅卷老师窥800字可见你18年的人生取向。有些同学布满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国家的报效之心,知名利得失,晓是非曲直,对事发表意见切中肯綮,对人满怀宽宥感激之心。有些同学平时品德素养不够,纪律意识淡薄,所以作文中时常出现打群架,谈恋爱,互相倾轧的不良行为。我不是教这些同学说假话,而是说其实每个同学都有优点,应该善于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
六要求新求异:十天,这是阅卷老师重复作文批阅的时间。你可以想象面对面目相似的文章,教师的视觉疲惫和心理疲惫。所以文章的中心要么深入,要么可以独辟蹊径。比如有的同学围绕“竞争”这个话题,立论是“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必需的”等话题,立论虽未尝不可,但若选材仍是“进化论”等老生常谈的东西,势必难得高分。有同学进行反向思考,立论“竞争亦有温情在”,观点非凡,情感高昂。所以平时可以在中心上多思考,如何取悦于人,避免审美疲惫。
七要人文积累:十二年的学习到底积累了多少人文素养,作文尺幅之间多少要有个体现。世界和中国五千年来的艺术、哲学的积累就是你考场作文挥洒思想的源泉,是大学教育起步的前提。一篇厚实人文底蕴的文章会得到所有人的青睐。考前可重点积累一些世界文化名人的作品,名言,故事,也可重点了解回顾历史中具有思想变革、政治变革的年代。
八要关注现实: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复古倾向泛起。如重庆市2004年的六篇满分作文中只有一篇是写现实生活,但这篇后来也被认为是抄袭之作。古代的科举考试考策论也是对当时现实的分析,而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似乎只有写古代人物才能得高分,这似乎很不正常。阅卷场对这一现象很有警醒,非凡强调其关注现实的倾向。高中生要关注现实,把握时事。
九要结构清楚:受网络作品和情绪化表达的影响,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忽视结构清楚在高考场上的重要作用。你的文章要尽量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人读懂。所以你要在极短的时间里亮出自己的观点。假如写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都力求摆在鲜明的位置。比如段首,段尾,甚至单独成段。假如写诗歌,切不可写“朦胧”诗,让人摸不到头脑。阅卷老师是喜欢一个思维清楚,逻辑分明的学生的。
十要妙笔生花:文章的语言怎么样,直接决定阅卷教师对你的欣赏程度。有些同学说,我的文笔一向很差,没有办法做到。其实高考作文对文笔美丽的要求并不很高。只要能结合话题,得心应手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基本的修辞手法,已经可算是较好的文笔了。所以可以针对高考,重点练习语言表达题,能够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展现比较美丽的文笔。
“高考作文三忌十法”就像是其他行业的业内规矩一样,细心体会,并且脚踏实地地按要求做,必将提高你高考作文的应试能力。
比喻性话题作文构思模型
2006年部分区县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写作试题为“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或者类似问题的思考,写一篇文章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标题自拟。”为材料加提示加要求的话题作文。题目明示“类似问题的思考”,可见这是个比喻性的话题。
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这里的“门与墙”是有寓意的。有关这个话题前面已分析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但假如将其模型化,我们认为分析材料、拓展喻体是写作此类话题话题作文的有效方法。下面,让我再举例说明。 (一)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如: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果断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或者类似问题的思考,写一篇文章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标题自拟。
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 ①甲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乙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甲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乙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要害。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由此,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
(二)拓展喻体则是抛开材料,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主题。
“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确立的主题和联系的素材有:
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
②善良帮助人,平凡见伟大。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
④汲取知识,运用聪明,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民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
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然可以提炼到新奇的观点。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
2005年高考试题中,比喻性的话题作文占有相当的篇幅,我们高三有必要对此给予一定的关注。如:
福建卷 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
注重: ⑴联想或想象要与两幅图都相关。 ⑵题目自拟。 ⑶立意自定。 ⑷文体自选。 ⑸不得抄袭。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熟悉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平常细微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重](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 自定立意,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江苏卷 我们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出色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重] (1)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2)自定立意。(3)自拟标题。(4)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附:2005年福建卷详析及范文:
【解题详析】这是一份由两幅各配有提示文字的图形组成的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在审题时,一要看清图形,二要研读提示文字,三要认真审读“注重”。本题要将两幅图连同提示认真仔细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再联想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或事物与这两幅图形所表达的情形相似,这个联想过程是要害。然后将联想的现象或事物和自己的感悟结合起来确定文章的中心(即立意)。还要非凡注重“注重”中的第①点,即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不能只与一幅图相关。这就暗示要从两方面,甚至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可以说世间事物都各有各的优点、优点,也各有各的短处、缺点。要害是怎样看待他们。应该说这是一道写作空间大、素材丰富的作文题。
【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向】这是一道有新意的作文题,能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写作空间大,与去年福建题一样,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今后还会继续开放的。
福建之一:晶莹雪寂寞林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漂亮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漂亮与气质。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暖和。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得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借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非凡,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漂亮。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奇--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玉。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独特的漂亮光环。
“故事新编”——话题作文构思一法
所谓“故事新编”,是写作话题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在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编”这一类作文争奇斗艳,最惹人注目。比如,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作文,出现了《爱因斯坦复活之后》、《堂·诃吉德新传》、《火星拯救行动》(此文是翻新电脑游戏《帝国时代》)等。2000年以4个几何图形做“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出现了《红楼选美记》、《谁是打虎英雄》、《宝玉的困惑》、《三国英雄开会》、《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类优秀作文。天津一考生写的《阿Q正传》竟得满分。无独有偶,2001年依“诚信”为话题作文,江苏又有一篇《阿Q新传》,还是得满分。一个阿Q,可谓见仁见智。2001年,广西日报一次刊出6篇高考佳作,就有3篇“故事新编”类,《南国早报》刊登的也有一半是这类作文,如《西游记新编》、《赤兔之死》、《朱贵开店》、《刘备访友》等。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出现了《刺秦》、《〈小重山〉后的选择》、《选择:在泰山与鸿毛之间》、《昭君的选择》等满分作文。2003年同样出现了这类佳作,如《既生“亮”,何生“关”“张”?》、《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楚王的忏悔》、《宝钗鸣冤》、《陷阱》、《水浒论杂》等。
“故事新编”,好就好在它翻了花样,出了新意,使文章显得底蕴丰厚、幽默风趣、神思飞扬,令人耳目一新。有专家曾点评说:“《刺秦》、《赤兔之死》、《西游记新编》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坏了‘重组’,再塑造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也有专家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认为此类文章展示了“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高考、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可见,“故事新编”是被专家看好的一种构思方式。
写“故事新编”这类作文,要注重两点。一是一定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假如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凡“故事新编”,必须熟悉“故事”,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故事新编”的起始点是一个“旧”字。必须借助部分原有的故事因素,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的发展脉络等;一般不必另起炉灶,目中无“古”。比如演绎阿Q,只能塑造一个半新的阿Q(如其行为、语言新奇而精神本质不变,或者反之),一个能为读者所认同的阿Q,不要塑造一个全新的阿Q,一个徒有其名的阿Q。
二是一定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要害。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三国英雄开会》,让三国英雄刘备等人对阿斗进行评点讨论。“阿斗的江山——白送”、“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阿斗已成为懦弱无能之人的代名词,历史悠久。作者却拎出这一个人物加以讨论,三国英雄见仁见智,对阿斗无能的外因、内因作出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各人的分析又具有各自经历、各自性格特点,“会”开得有声有色,新编的故事既与原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作者的创造。可以说,“新编”是写好“故事新编”作文的灵魂。
总之,“旧”就是强调写熟人,“新”就是强调写“生疏的熟人”。同时,大家在运用“故事新编”写作时,要忌一个“乱”字。完全无视话题题意,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严厉不足,油滑有余,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预备高考的同学们,不妨大胆的尝试一下“故事新编”吧!
高考作文构思指导
从高考出发,作文过程最好分为这样三个阶段:构思阶段、起草阶段和改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若干作文技巧。
本书对于作文技巧的熟悉,是宏观把握和精心提炼古今中外文章写作理论方法的升华。选取最为简炼实用的几个技巧来阐述。技巧原是溶于动态的生命中的(因此是高妙、模糊和动态的,也就难以彻底认知),为了学习只好把它们与生命剥离开来,——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以便于学习抽象的技巧熟悉后再把它们归回自身生命的具体运作中。
一、写作辩证法
写作方法有三个辩证统一的层次:辩证方法、写作手法和一般方法。
1.辩证方法。生命及大脑如宇宙一样奥妙无穷,只有一种理论及方法粗线条地勾勒了它,这就是辩证法。文章是一个精神的生命,同样只有辩证方法技巧才能写好它。我们熟知的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历史求证法,都是实证科学知性思维方法。这种科学方法以有限的工具行为,以某种实践目的作为规律和尺度。目的的实现成为最高原则。知性思维方法,经常在非此即彼的逻辑中陷入偏执和迷误,将统一的活生生的生命和自然予以意义的规定。而辩证法是根本的方法,是一切方法的灵魂。
具体地说,作文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作文辩证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分为不同的类别。从主客体关系上有主观与客观,有我与无我等;从构思上有形与神,虚与实,大与小,藏与露,全与不全,抽象与具象,有限与无限,似与不似,单纯与复杂,夸张与写实等;从表达上有疏与密,曲与直,断与续,出与入,正与反,抑与扬,巧与拙,生与熟等;从风格上有华丽与朴素,自然与雕饰,强烈与冲谈,阳刚与阴柔、沉着与飘逸等。
选择对于高考作文有直接作用的重点辩证技巧解释如下:
(1)有我与无我。我,是自我意识。无我,是对自我的超越,而非取消个性。无我,一是指忘我,即心灵自由驰骋,和外物交融在一起,达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二是指大我,在说我的时候其实是在指国家、民族和时代。有我才能真诚,有个性。无我才能不受限制有普遍感和历史感。高考作文大多数是要有我的,采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熟悉和感受。要注重的是,要争取无我,即写出普遍的意义来。
(2)有限与无限。有限指具体的文字(高考大作文一般在600字以上,小作文一般在200字以上);无限指语句及作文的内涵。要害是写好有限。
(3)虚与实。实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的描绘而直接传达出来的信息。虚是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而间接获得的信息。虚实结合一是化实为虚,如“化景物为情思”,二是化虚为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运用比喻。
(4)小与大。小与大指的是描写对象的大小。要以小见大,
2.写作手法。可以说是比较大的方法,在科学上称为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在文学上称为某种流派手法。
(1)科学文章写作法。
以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历史求证法为主导。这种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符合这种方法的理论熟悉,便是科学的学科。不符合这种方法的理论熟悉,如东方的凭借直觉领悟而产生的艺术化论文,只能说是科学的熟悉,不能称得上学科。古代东方的论文,明确地使用大量的比喻,即运用喻证法,而在科学论文中喻证法只能是次要的一种方法。科学论文起码要有模式化的三段式结构,形成学科专著更要有一套独立的体系。
这种方法主要表现为运用逻辑方法进行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实论点的全部推理过程,首先要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正确的概念,再用准确的概念进行恰当的判定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一是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非凡到一般的逻辑推理。它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从一般到非凡。从人类熟悉史来看,科学及社会的进步主要运用了归纳法。而封建社会却把演绎法推到不可动摇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例证法即举例法,就是运用归纳推理。说服力很强。引证法就是运用演绎推理;人所周知的定论,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是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一个事物分解成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分别加以研究。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再综合起来。西方科学思维传统善于分析。东方思维传统着重已成的综合。其实,两者应当辩证统一,先后有序。因果分析法,遵循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熟悉规律,是分析和综合的具体运用。
三是具体和抽象。具体是指客观存在着的或在熟悉中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整体,是具有多方面属性、特点、关系的统一。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科研熟悉的规律是,首先从具体到抽象,而更高的熟悉还要从抽象到具体。由于抽象是对具体各个部分的单独考察,具有相对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因此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由抽象上升到高级的理性的具体熟悉的方法。这就要把获得的各种简单概念,结合具体事件,作系统而周密的综合考察,探寻出事物各方面之间的内部联系,达到具有多样性、统一性的具体。这个具体是综合各方面的具体,是综合各方面的统一体,是高级理性的具体熟悉。
历史求证法,是科学发展中形成传统的一种材料选取方法。目的是要取得最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来进行论证。培根的实验学说非常推崇实验取证的方法。可以分为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这在高考作文中是很难清楚运用的,但其论证方法建立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的简单运用。
(2)文学作品创作法。
文学作品的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意象,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意——人的意识(包括情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审美需要和熟悉需要),最终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作者个体生命的投射和表现。象——客观事物,外在于作者,但最终为作者生命本质所对象化。两者结合成为意象,而两者成分的多少及关系的隐显疏密等造成了两种基本上的文艺创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义和重象的现实主义,也成为表现论和反映论的渊源。文学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创作流派。它们的手法往往是对某种一般方法的扩大,如浪漫主义对夸张和现代主义对荒诞的发展。
3、一般方法。应试者都学到了不少,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大量的是修辞种类。如比喻、对比、夸张、烘托、线索、照应等等。
方法在写作实践中的熟练运用,就是技巧。因此,技巧可以说是个人性的,是在写作实践中的领悟和惯性。古人有所谓“大匠能喻人规矩不能使之巧”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在高考作文过程中,最好不要刻意追求。
二、灵感信息法
在起草之前和起草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灵感。在起草之前产生的灵感,可以称为整体结构灵感,是产生文章整体的契机。而在起草中间产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可以称为部分灵感,或灵机、灵气等,是形成文章实体的生气。
灵感,是最高级生命刹那间独创性极强的表现,它是在人脑意识层面积聚大量信息并有潜意识中隐信息随时涌出的可能之后,往往在巨大的情绪高涨的推动下,或者在理性约束力大大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一个途径不一的要害信息的加入,所有信息迅速沟通形成一种创造性有机体。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灵感是建立在思维势态和大量信息的必然性上的偶然性,正如梦一般难以再现。作者必须在灵感出现时,快速地记录下来。
高考作文同样需要灵感并会产生灵感。考生意识中积聚了大量作文信息,如作文知识方法、范文、试题要求等。考生的迫切需求是:怎样形成一篇作文的雏形,即产生以立意为核心的恰当结构。在巨大的压力和情绪下,忽然会有一个要害信息出现,于是,所有信息都迅速组合成一种自己感到吻合高考需要的精神生命体。这时,会伴随有一种豁然贯通、轻松愉快的感受。
产生灵感的要害信息,途径不一,大致可以分为:
1. 外界信息。如牛顿思考时落地的苹果。高考中极少。从考场情
景写起的作文,应当说是在这种信息的作用下产生的。
2. 思维信息。在紧张思考中,潜意识的大海里忽然跃出一个信息,
使已有的多种信息一下子沟通,形成一个创造性整体。柯岩一直想写一首怀念周总理的诗,感情十分真挚,但却苦于构思平常,“忽然,我想到我们的民族有一个为逝者喊魂的习俗……”于是,《周总理,你在那里? 》这一反映全国人民心声的绝唱诞生了。这是高考作文常见的信息种类。
3.启迪信息。郭沫若说他创作是“先看大家之作”,目的是得一点“暗示”,促进“爱好”。 他还坦率地说:“我有一个秘诀,就是多看作品,用人家的构思,套自己的生活。”欣赏郭诗,多方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他向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借鉴摹仿或者说从中提取启迪信息。许多作者还从别的艺术意象中找启迪信息。诗人白居易从音乐中获得灵感,写出《琵琶行》。这在高考作文中也常见——很快想起一篇类似文章。
4.自由信息。来自于潜意识,与思维信息不同的是它是在意识放松控制或受到麻庳时如做梦或酒醉出现的。
高考作文必须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面临如何处理涉及构思的几对关系的问题;正确处理这几对关系,对作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联想的相似性和相关性问题
这里说的联想,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科幻式的随意想像,而是指根据高考作文题目的表意指向所进行的拓展性思维。这种思维无一例外地带有相似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例如:面对话题作文“准考证的启示”,考生想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凭证的世界里,会员证、驾驶证、身份证、营业证、结婚证等各种证件细微地体现着社会关系”,这是联想的相似性;考生想到了“人生处处是考场:有形的考场,无形的考场;人们在这形形色色的考场中,制约并锤炼着着自己”,这是联想的相关性。
上述联想的相似性(由准考证想到其他证件)和相关性(由准考证想到各类考场)要使读者———确切地讲是阅卷者感到自然和谐,必须与高考作文题目的表意指向有紧密联系,即联想源(准考证)与联想点(其他证件和考场)的紧密联系。检验其紧密与否的方法很简单,假如随意更换一个联想源而联想点依然与之搭配和谐,说明这种联系并不紧密;反之则值得肯定。如上述题目有人写丢失了准考证,从而想到“失去的才知珍贵”;这种联想非常牵强,因为丢失了其他东西也完全可以使人得到同样感受。
二、联想的形象性和抽象性问题
执笔茫然而无可言者往往犯以下两类错误之一:或由 A画面想到 B画面,再由 B画面转辗到 C画面,从形象到形象,周而复始却想不出个明晰的道理。或由一个道理想到另一个类似的道理,再由这个类似的道理引申出另一个毫无新意的道理,从抽象到抽象,徘徊轮回而跳不出那干巴巴的几条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例如,在构思话题作文“感受奥运”时,我们由奥运赛场滚动的电子广告、形形色色新奇的运动器械、等级分明的颁奖仪式等形象画面,抽象出奥运会具有促进传媒发展、刺激科技进步、振奋民族精神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再如我们由不同国家和各色人等的运动员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随枪声冲出跑道的形象画面,抽象出奥运会体现出的民主平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文化价值等,这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和谐统一是作文的最佳境界。
三、联想的表层和深层问题
不能误以为这个问题重复了上述第二个问题。形象性固然属于表层的范畴,但表层绝不仅限于形象性;同样,抽象性虽属于深层的范畴,但深层绝不仅限于抽象性。通俗地讲,表层和深层的问题是探讨形象和抽象的档次问题。例如,对话题作文“生活中的民族文化”这一题目的写作,学生就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联想的表层和深层的差别。第一层次的文章只是笼统地写了生活中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现象,大体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节日文化等。第二层次的文章除回答上述问题外,还稍微探讨了一下生活中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来历,如川菜为何麻辣、粤菜为何清淡;再如中国服饰与娱乐道具为何以红色为主调等等。而第三层次的文章则是体现深层者。它的一般表现是,鲜明生动地写出一种或一类文化现象(绝不贪多求全以致散而杂),在此基础上不仅写出这种(类)民族文化的内涵及渊源,而且还写出它所反映的民族性格特点(深度就在这里)。如有学生写中国建筑中的水文化,在公共园林或私家庭园中,流水总是以平缓静流或以居高下泻的形式出现,它体现了这个民族喜欢平实沉稳、追求低调处理世务的特点,与西方建筑中司空见惯的喷泉由下往上激涌喷射而体现的个性张扬形成鲜明对照。
四、联想中的面与点的问题
把“面”放在“点”的前头,是因为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的思维指向经常是先落脚于“面”,再挪步于“点”:前者的语言形式表现为一个词或短语,后者表现为围绕这个词或短语而构成的一个句子或数个句子。例如,在话题作文“责任”中,“责任”就是一个“面”,它笼统且跨度大;而围绕“责任”构成的以下三个句子就是“点”:1、人类社会共同承担着发展经济、维护和平、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责任;2、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3、孝敬并赡养父母和抚养并教育子女是家庭责任的主要内容。
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作文中将“面”化为“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反映了布局谋篇中由模糊到明确、由笼统到具体、由轮廓到成形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方法很像小学生做“造句”的作业,如上述的“责任”就是一个用来造句的词,句1、句2、句3就是用它造的句。这种“造句”法的优点是,不仅规范了文章的思路,使行文有的放矢,而且使文章的立意没有“跑题”的后顾之忧。
高考作文当然不仅仅受以上四对关系的支配,但谈到构思,这四对关系不容回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