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语文试卷 >> 正文

 

[图文]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查询语高考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稻谷 干涸 沽名钓誉 多才善贾

B.岿然 皈依 丢盔卸甲 规行矩步

C.沏茶 窃取 雕栏玉砌 彻头彻尾

D.伦理 沦陷 不刊之论 羽扇纶巾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给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 给你。

②他不仅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还是个出色的厨师,自己 出了一些创新的菜式,使得这家菜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③这里高山连绵,水清林茂,走进原始森林,仿佛走进了童话的

A.传播 捉摸 幻境 B.传递 琢磨 幻境

C.传递 捉摸 幻景 D.传播 琢磨 幻景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派出的兵团男女队都是强强组合,人才济济,我队终于因人成事,稳拿冠军。

B.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住几辈子的。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进展,必须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早前下发通知,明确要求自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B.据市各大旅行社的资料表明:天气转暖后,游客至少增加三成,往北方雪景线路出现火爆正在恢复。

C.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6﹪,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部重点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较高涨幅

D.如何看待日本那段侵略历史及其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原则问题。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②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③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④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食酒糟、饮淡酒。②燕国隐士。③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④淮阴:指韩信,曾封淮阴侯。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把守

B.物有以盖矣 盖:遮住

C.释舟辑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承受

D.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登:成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B.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C.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成池

D.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 (3分)

①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木,皆可以饱。

②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③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④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⑤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⑥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A.① ② ④ ⑥ B.② ③ ⑤ ⑥ C.② ③ ④ ⑤ D.① ④ ⑤ 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作者移守胶西一年之后,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作者南望马耳、常山联想到了隐君子,西望穆陵、北俯潍水却又想到了姜太公、齐桓公之遗烈和淮阴之功,由此可见作者虽被移守西胶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在。

D.作者整理园圃,清扫庭院,修补破败,摘蔬取鱼,酿酒脱粟,表现出很快乐,这是他能超然物外的结果。

9.翻译下面句子。(9分)

(1)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3分)

译文:

(2)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4分)

译文:

(3) 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2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 村 兵 后

戴复古

小 桃 无 主 自 开 花, 烟 茫 茫 带 晚 鸦。

几 处 败 垣 围 故 井, 向 来 一 一 是 人 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闻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题旨的?(4分)

答: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 难》)

(2)奚以知其然也? 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翱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12. 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 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 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C. 由于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中秋佳节的传统色彩已经荡然无存。

D. 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

E. 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F. 中秋佳节带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烙印。

13. 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中秋文化仍应体现我们民族与国家对自身的认同和自豪感。

14. 作者为什么说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文中,作者就如何对待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明确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西拉沐伦河漂流

张抗抗

西拉沐伦河来自兴安岭南端的湟源河谷,为商代先民的摇篮。据说湟源的沙丘若垄似链,形成盆地,泉水自谷底沼泽中涌出,万泉竞喷,汇成水泊。上游石壁对峙,悬崖叠起,水流湍急,轰若雷鸣,有小三峡之称。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及乾隆皇帝,曾寻访沐沦河源头并题诗称颂。几百年过去了,西拉沐伦依然奔流不倦、生生不息。

我见到的西拉沐伦,已是中下游地段。水势略减,趋于平缓,灰黄的河水,坦然自若地穿过两岸苍郁的灌木。河道时宽时窄时隐时现,在岸边的高地远望,像一条林中密道。

我独自一人浮在水面,悠悠然顺河而下。

西拉沐伦,你从哪里来,带我去哪里?

没有帆,也没有罗盘,我是一座移动的孤岛,或是一块南极崩裂的浮冰,在水上漫步。

那一天下午,阳光早早隐没,从草原上吹来的风已有凉意;河面上没有闪烁的光斑,水是朴素平淡的本色,甚至显得有些冷漠。橡皮筏子下水的那一刻,只觉得身上的热气忽地被河水吸走了大半;波浪起伏,筏子颠簸起来,身子晃了晃,人就晕了,睁眼闭眼都是流淌的水。阴郁的河面,如同一条狭长的陷阱,会把人吸进去。心倏然抽紧,生出几分惧怕。

四面空无一人,孤独感渐渐袭来,在水面上形影相吊。

那是一个宽广的河湾,弯曲的河道延伸至此,水中突起一滩金色的沙洲,像是一个问号下面被放大了的点儿。筏子一往无前,撞向沙滩的边缘,悄然搁浅,无人能来搭救。用木桨撑住河底,胡乱地用力,听见橡皮筏搓擦着沙滩的声音,像是要揩去水中的痕迹。反复挣扎全然徒劳,筏子像一块磁铁被牢牢吸在河床上。忽而,却又轻轻一颤,猛地弹了出去,迅即将沙洲甩在了后头。却不是桨的力量,而是水流忽然改变方向,将我重新送入河道的主流。

水流逐渐加快,如轻舟过峡,一泻数里。眼见河面朝着前方倾斜下去,形成水的梯级坡度。水势忽猛,溅起团团浪花,水下似乎布满阴谋诡计,埋伏着无数道沟壑岔口,路径纠缠纠结,像是隐形的魔爪,拽着筏子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全然没有方向可言。人在水上,对于水下却一无所知,那水看似温情脉脉,转瞬就凶相毕露。束手无策地看着自己的筏子往岸边直冲过去,一头插入密集的柳茆丛,让粗韧的柳条一根根从头顶擦过,任其拍击鞭打,却无从躲避动弹不得。几回心惊胆战,自以为山穷水尽,流水无情,只能任其戏弄摆布了。绝望之中,水下的魔怪忽然大动恻隐之心,那筏子似有神助,只一个华丽转身,自行掉头突出重围,卷入另一股劲流,如同冰上速滑,瞬息间蹿出老远。等到回过神来,人已在河的中心——天高水阔,水平如镜,筏子稳稳地朝着下游航行,一时畅通无阻……如此三番四复,每一次都在险情绝境中侥幸脱逃。再一次误入歧途时,只需坦然用手轻轻撩开树枝,等着撞击河岸那一瞬的力量,将其顶开——旋转——踮脚——凌空——落地时,已在新的起点上。那一套连贯的动作,完成得如此圆熟爽利,像配合默契的双人华尔兹舞步,在河面上一圈一圈地纵情奔放。圆舞曲的乐声从空中传来,微风、鸟鸣、流水声声……

漂流着,无拘无束。若是碰到浪花翻滚的激流险滩,索性松开水中的木桨,身子一动不动,任随筏子从容漂去——它一个顺势鱼跃,从水瀑上灵巧翻过,稳稳落在水梯的下一层平缓处,衣衫上竟连水花儿都不溅一朵……

目光迷惑地透入水下,似乎隐隐看见了有关命运的昭示,或是另一种解读。

很多时候,人生,生活,就像漂流本身——当水流具有足够的运力时,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水下(或是命运)潜藏着我们无法透视的规律,要说随波逐流,其实也就是循着波浪和水流的动向,借力前行而已。

那是一段平缓的河道,几乎感觉不到水的流动。我独自一人悠荡在河上,把身子放平,躺下来,头发几乎垂在水面。雾气洇湿了我的眼睛,水声充盈着我的耳廓,水滴从我的脸颊上滚落:枕河——那一刻我的脑中跳出这两个字。我就这样枕着西拉沐伦河,摇曳、晃动、眩晕……我的身体蜷缩起来,躲藏在一个透明的水箱里,像是回到了母亲的子宫,羊水丰盈而暖和。于是,半个世纪前,曾经在母腹里的种种感受,都被一一记起并重新经历。那时初有人形,在黑暗中分分秒秒地膨胀,寻找生命的出口。就像在河心漂流,只等着那股暖流把你送去人世间……

潺潺水声对我耳语:漂流是流,漂泊是泊;不是漂泊,而是漂流――流水的流、流动的流、流淌的流、流传的流……

我抬起头,头发在滴水,不知是雨是泪。青青的河岸上,有一匹剽悍的白马在低头饮水, 忽而扬起脖颈,嘶声辽远;岸边的灌木丛,苍老的根部一大半浸在水里,依然牢牢地抓着河岸的泥土;一大丛紫色的雏菊开得明艳,细小的种子落在水里,也将会去漂流。远处的山峰逶迤,山顶上悬着一团浓云,莲花般地展开几片花瓣,山尖上一棵枝叶清楚的小树,深色的树影,恰好镶嵌在云朵里,似莲花的花蕊,吉祥而超脱……

我藏匿于水中,融化在西拉沐伦河的怀里。

真想这样无休无止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漂流下去,直到天荒地老。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

(本文有删节)

16. 在整个的漂流过程中,作者的情绪感受有何变化?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到情绪感受的变化?(5分)

17. 线句子“漂流是流,漂泊是泊;不是漂泊,而是漂流”、“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5分)

答:(1)

(2)

18.文章倒数第三段,作者写道“青青的河岸上,有一匹剽悍的白马……吉祥而超脱……”,你觉得这一景物描写是必要吗?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熟悉。 (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性情白岩松

吴虹飞

在工作上极为苛刻的白岩松,却时常被一些细微平常的小事感动不已。有一张照片:农民工回家的路上,一个母亲咬着方便面,俯身递给怀中的孩子。这张照片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白岩松8岁时父亲去世,一直到1978年才平反。“母亲没有再嫁,和我们相依为命。家里是很穷的,在东北那个地方,冬天到了,家里头全都结了霜。我到井边打水,得先提一些热水过去,先把冻住的浇化了,才能从井里提水。”

白岩松的班主任,北京广播学院的曹璐老师提起这个学生就赞不绝口:“岩松这拨孩子挺不轻易的,而岩松非凡懂事,有责任感。”

“虽然他犀利,咄咄逼人,逻辑感强,但我觉得他的性格里实际上布满了一种纯真和热烈的东西,感情很充沛。别人认为习以为常的,他却经常被这些点滴打动。有一次我们做了一期残疾人的节目,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啪嗒啪嗒’地掉眼泪,我就看着他哭。有一次,我还听说他在家里和妻子听交响乐,两个人居然听到抱头痛哭。”

“一方面他像一个孩童一样热烈天真,另一面,他又很世故圆滑,在体制里一步一步地争取话语权。有一次我不小心摔断了腿,而我当时已离开了《东方时空》,那医药费谁出呢?他就出面帮我和领导斡旋,斗智斗勇,硬是把医药费用给解决了。我住院,他拿着他的CD机跑到医院来看我,让我听他买的唱片。”广播学院的雷溶师说

他的一名同事略带促狭地笑着说,白岩松不知为何,无法在工作中和女性坦然相处,只能和男性或者是比较中性的女性合作。“他从来没有过绯闻。”“他其实在人群中匆匆忙忙,只有在自己把握的环境中,才会自如。我觉得他是自信的,而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羞怯和敏感。”

白岩松说,“在大学我基本上没和女生打过交道。我球打得很好,是那个时期的‘球星’。在大学一个男生假如体育很好,那他是很轻易自信的。”

“他很自信,但他并不放大这样的自信。他内心柔软,他轻易不透露这样的柔软。其实这个人骨子里比较骄傲,他对他看得上的人都非凡好。”王立军说。

“我只希望我在乎的人对我点点头。”白岩松说。

白岩松可以说是典型的“68-40”一代,60年代末出生,受教育于80年代,而今40岁左右,正当壮年。

1985年上大学,那时流行尼采、叔本华、朦胧诗。“听说顾城要朗诵诗歌,我们大老远地跑去沙滩一带寻找,去复兴门的书屋四周听中青报的记者沙龙,把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麦天枢等人的文章,绞下来贴在本子里。大小伙子大半夜地写诗歌,热泪盈眶。毕业的时候又在89年春夏之交的变动中离开。那时我们只考虑国家,很少考虑自己。我们愿意寻找意义,赋予意义,这是我们的成长。”

作为一名文青,他喜欢贾樟柯,食指。他觉得自己和贾樟柯有些像。他们来自小县城,他们有着许多冰冷而暖和的回忆。他们几乎内敛,却又对时代,热切地表达自己的声音。

他们曾是集体主义的一代人,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和反叛性,而他们在和世界发生关系时,力图更加友善、宽容、积极并且有效。

(《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8月3日,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19.概括文中令白岩松流泪的小事,并分析其流泪的原因。(5分)

20.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刻主人公?请从文中举例说明。(4分)

21.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人物生平,但本文却不完全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本文这样写是否妥当,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

一天,儿子久久注视一棵小树。“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噢,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

“为什么会打雷呢?”“黑云脾气太坏,爱吵架。”

“为什么要下雨呢?”“啊,天空被乌云弄得太脏,得洗一洗了。”

“为什么雨点往下掉,不往上掉呢?”“。”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调皮,不好好吃饭。”

“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

“为什么许多字我不熟悉呢?”“它们没有告诉我它们的名字。”

(1)仿照文中“儿子”自问自答的形式,在上文两条横线上也回答两句话。(3分)

(2)体会“儿子”自问自答时所表现的童心,以“童心如花”为开头,运用比喻或者排比手法扩展成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话,作为这段文字的结尾。(3分)

答:

23.观察下面一幅漫,回答问题。 (6分)

这幅漫画取一个有意味的标题,并用一句简明的话揭示出这幅漫的深刻寓意。(4分)

答:

(2)根据漫的主题和寓意,写一条具有强烈警醒作用的宣传标语。 (2分)

答: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说:“事情有大道理,, 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

材料二:“不随地吐痰”是人人应遵守的行为守则,是一条小道理。但随地吐痰的人多了, 不讲不行了,不大大的讲更不行,以至讲到了国外,成为我国出国人员的一门“必修课”。这条小道理也就变成了大道理。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或你的自身体验,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题二:心中有盏灯,

要求:(1)按上面的题目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非凡声明:试题和答案都是一稿的,部分试题和答案有错漏)

一、

1.C [A.贾,谷(gǔ),涸(hé),沽(ɡū);B.岿(kuī),盔(kuī),皈、规(ɡuī);C.沏(qī), 窃(qiè),砌(qì),彻(chè);D.纶(ɡuān),伦、沦(lún)),论(lùn)]

2.B (传播:广泛散播;传递:一方交给另一方。琢磨是反复思考的意思,捉摸是猜测或预料。幻境:指虚幻奇异的境界,“走进”的当然是“幻境”。幻景:虚幻的景象或幻想中的景物。)

3.C (C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符合原句的意义。A 因人成事:是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B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碰到困难或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在此与语境不符。D耸人听闻,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事,使人听了感到震动。应改为“骇人听闻”,属不理解成语含义用错。)

4.D (A语序不当。应是“禁止生产、销售、使用”。B句式杂糅。应改为“出现了火爆现象”去掉“正在恢复”,或改为“出现火爆的现象正在恢复”。C成分残缺。应在“价格”前加上“出现”一类的动词。)

二、

5.A (A守:应为“任职”。)

6.C (因:介词,表凭借。A以:连词,因为,表原因/连词,用来。B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所:“所从遁”的“所”用在介词“从”前,构成介宾结构,作“遁”的状语。“为┅┅所”构成被动。)

7.D (①总说。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②是说明条件的艰苦,是客观的,而不是有意为之,因此不合要求。③是“超然物外”的结果。④⑤⑥句是“超然物外”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为。)

8.B (身体状况变好,并不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9.【翻译】 (9分)

(1)大概要求祸事却躲避福气,难道是人本心愿意的吗?

(“辞”和反问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略微修葺从而使它面貌变新,时常和宾客一起登台游览,伸展情怀。

(大意2分,“稍”、“新”、“相与”、“放意肆志”共2分)

(3)怀想淮阴侯韩信的功业,但伤悼他的悲惨结局。

(大意1分,“吊”1分)

【参考译文】

大凡事物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假如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就都有可以使人快乐的地方,不一定是奇异、宏伟、壮丽的东西。吃酒糟,喝淡酒,都可以醉,瓜果、蔬菜、木一类的东西,都可以饱肚。从这类事物推开来,我到哪里不能快乐呢?大概人们为了追求福气而躲避祸事的原因,是因为福气可以叫人欢喜,祸事可以让人伤心。人们的欲望没有穷尽,但世界上可以满足我们欲望的财物是有穷尽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这样的思辨在心中忽上忽下迷惑不决,好似打仗一般,而且取舍的选择摆在眼前,那么可以叫人欢乐的东西经常是少的,但叫人可悲的东西经常就多了。这个便叫追寻祸事却躲避福气。大概追寻祸事却躲避福气,难道是人本心愿意的吗?只因为人心被物引诱着,遮住了他的真性情了。

我从浙江钱塘调任密州,放弃了舟楫畅通的安逸却承受车马颠簸的劳苦,离开了华丽的建筑,却来住这简陋的房屋,远离了湖山的胜景,却行走在种植桑麻的田野。刚来的时候,连年歉收,盗贼遍野,案件很多,厨房里很寒酸,天天只是吃枸杞、菊花之类,别人当然要疑心我不快乐啊。但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却是面容比以前丰满,白头发也一天天地返黑了。我已经喜欢这里的质朴风俗,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也习惯于我的笨拙呢。

于是我整理园林,清扫庭院,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木材,来修补破败的地方,作为暂时保全自己的打算。园林的北面,靠着城墙所筑的台已经很旧了,略微修补从而使它面貌变新,时常和宾客一起登台游览远望,伸展情怀。向南面望去,只见马耳山和常山,时隐时现,像很近又像很远,也许那里住有隐士吧!它的东面就是卢山,秦时卢敖隐居的地方。向西面望去,只见穆陵关隐隐约约宛如城郭一般,姜太公、齐桓公盛大事业的遗迹,还有存在着的呢。向北面俯视潍河,感慨叹息,怀想淮阴侯韩信的功业,但伤悼他的悲惨结局。这个台高大而安稳,深广而明亮,夏天凉爽,冬天暖和。下雨落雪的早晨,刮风有月的夜晚,我都在台上,宾客也总是跟随着。采摘园里的蔬菜,捕捞塘里的鲜鱼,酿了高粱美酒,煮了糙米饭,大家一起来吃,说:“这游览多快乐啊!”

10.【古诗鉴赏】 (6分)

(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在繁茂的春后缀以“茫茫”也暗示了荒凉。(2分)

(2)诗人借对寂寞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和凶煞的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兵荒马乱,自见兵荒马乱;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写到“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并对入侵之敌表示仇恨。(意思对即可。采分点在能写出具体的景物(2分),答出主旨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敌人的仇恨(2分))

11.【名篇名句】 (6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分。每小题2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扣完即止。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三、

12.【信息筛选】 (6分)

C、E (C.“荡然无存”说得太绝对了。 E.文中没有这信息)

〔6分。多选不给分,选对一项给3分。〕

13.【语句分析】 (3分)

B (B项应是:剔除的是商业文化中的“落后和庸俗”。)

〔3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14.【内容分析】 (4分)

(1)传统节日色彩越来越淡。(2)商业气息越来越浓,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淡,显得落后、庸俗。(3)在国内被冷落,在国外却有声有色甚至被别国申报为文化遗产。(评分要求: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或参考:(1)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2)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3)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15.【信箱整理归纳】 (5分)

中秋文化的本质是“和”(或“和文化”)。(1分) 具体表现在:(1) 阖家团聚,家和万事兴;(2)游子思念故乡,企盼亲人生活和善;(3)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和平;(4)海外赤子思念中国,盼望祖国繁荣昌盛。(各答对一点得1分)

四、

(一)西拉沐伦河漂流(17、18题目答案有改动,与原卷根本不同)

16.【内容归纳,思路分析】 (5分)

第一问:刚开始时是迷惘、惧怕、孤独,(1分)水势忽猛时是心惊胆战、无奈和绝望,(1分)最后无论是面对激流险滩还是平缓的河道,她都表现出一种坦然、从容和超脱。(1分)

第二问:这样写是为了通过漂流的情绪感受的变化来写出自己在生活、人生和命运中的心态的变化,借此抒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2分)

17.【语句品味】 (5分)

(1)漂泊是被动的随波浮动或停泊,是消极的承受,(2分)而漂流是指顺应水力寻找生命的出口,借力前行,是积极的进取。(1分)

(2)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你的起点,(1分)每一种外力都可以助你到达成功的终点。(1分)

18.【意象挖掘】 (5分)

答案示例:如“灌木丛”,它虽然低矮,可是,它“苍老的根部一大半浸在水里”,借助水,它获得了生命的源泉,因此,它“依然牢牢地抓着河岸的泥土”,这些因水而迸发生命活力的灌木丛,正是生命力蓬勃的表现,它布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它寄托了作者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性情白岩松

19.【信息整合,内容分析】 (5分)

①为一张母子情深的照片而热泪盈眶。②做一节残疾节目时不知何故掉眼泪。③在家里与妻子听交响乐时抱头痛哭。④大学时大半夜写诗歌,热泪盈眶。(以上答对3点即可得3分)

原因:因为白岩松非凡懂事,有责任感,性格纯真和热烈,感情很充沛,所以,当他面对生活中布满真情、善良的事情时,就会流泪,当他感到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己的追求时,同样会热泪盈眶。(2分)

20.【表达方法,内容分析】 (4分)

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即以旁人的反应、态度、评价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2分)。例如,北京广播学院的曹璐老师和雷溶及其同事对他的评价,叙述他的往事,都从侧面表现了白岩松的善良、真情、富有责任感的人物形象(2分)。

21.【写作技巧,分析评价】 (6分)

妥当。本文不是纯粹的传记,而是传评结合,文章不按时间顺序叙述,是由本文的主旨和结构特点决定的(2分)。其一,本文要表现白岩松独特而有个性的“性情”,就必须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2分)。其二,从结构上看,文章由白岩松“时常被一些细微平常的小事感动不已”写起,突出他的性情,接着再写他性格中的另一特点:羞怯、敏感、骄傲。这种写法就不需要按时间顺序来叙述,只要事件能够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两部分相得益彰就可以了(2分)。【评分要求】符合意思即可。另外,单是回答“不妥当”,理由讲得不清楚,给0分;若能自圆其说,可给2分。

五、

22.【仿写,语句连贯、得体,扩展语段】 (6分)

(1)答案示例:①“因为往下掉有地面给接着,地面是它们的妈妈。” ②“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叫它们回来。” 【评分要求】:语句要符合儿子答句的形式;内容上富有童心;表达富有形象性。

(2)扩展示例:童心如花,绽放着生命的力量;童心如诗,布满着快乐的创意;童心如画,描绘出五彩的卷!【评分要求】运用比喻或者排比手法;语句通顺,与上文意思连贯;不少于30字。

23.【简明、生动,情境表达】 (6分)

(1)答案示例:第一问答案示例:生存与尊严;虎落荒山。(2分,能扣住面的环境“荒山”或老虎生存需要来取标题1分,有意味1分)。第二问,寓意是:人类破坏大自然,必将带来生命和尊严的丧失。(2分:“破坏自然”1分,“带来的恶果”1分。意合即可。如将寓意理解到“老虎的屁股到底摸不摸得”这个方向去了,则视为偏离了主题,全题得0分。)

(2)答案示例:今天砍掉老虎的家,明天我们无家可归。【评分要求】符合漫的主题和寓意;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2分。

六、

24.【写作】 (60分)

【评分要求】参照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题一参照材料作文的评分要求。该材料的中心意思有两点:一是,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二是,大道理和小道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道理也可以变成大道理。考生作文能顾及其中一点,即切合或符合题意。同时,评卷时要看考生是否顾及“小道理”与“大道理”两者关系,不能只谈其中一种。 (2)题二参照命题作文的评分要求。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高考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福建卷)
    2009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运动会上的兔…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
    绩效工资
    MAM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
    高考必背篇目之四
    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Ⅱ)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三
    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二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四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六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八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五
    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三
    高考复习语文模拟试题
    高危试题!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七
    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题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联考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八)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五)
    高考必背篇目之九
    高考必背篇目之七
    语 文 高 考 试 题
    高考调研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
    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高考必背篇目之六
    高考必背篇目之八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
    高考语文第一次六校联考试卷
    高考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考语文模拟题(二)
    高考语文摸底测试模拟试题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九
    高中毕业生语文五月调研测试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次联考试题
    高考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高考复习语文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想说爱你不容易
    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详解·全国卷Ⅱ
    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卷(生物部分)解析
    北京语文高考试题
    高中毕业生语文四月调研测试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
    高考语文新课程模拟试卷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系列
    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2月统一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检测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2月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系列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高考作文猜测话题之一:精神信念
    温州市高考调研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 模拟试题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高考语文 摸底测试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
    高考语文统一考试模拟题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解析
    语文高考试题
    全国语文高考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文学常识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一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系列资料
    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A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文学常识
    高考作文构思技巧十七法
    十五校高考模拟联考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咸丰一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1
    辨析并修改病句及逐题详解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语文零 诊 模 拟 检 测 题
    MAM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四)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强化练习五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9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语文突围每日一练60天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三)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六)
    高考必背篇目之五
    高考必背篇目之二十一
    高考必背篇目之二十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之二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
    上海市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第二次八…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潮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13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4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2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必背篇目之一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7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6
    高考必背篇目之三
    高中样本分析考试语文卷
    高考必背篇目补充材料
    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高考语文统测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3月统一考试试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考摸底自测语文试卷
    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四)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三)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十一)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3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三次质量猜测
    高考语文 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调研测试模拟考试题
    高考语文猜测试卷
    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高考 语文猜测试卷
    高考语文联合测试试卷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九)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八)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一)
    高考语文 模拟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新考纲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上海市闸北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