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小学数学 >> 九年级下学期 >> 数学九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 正文

 

中考数学复习的策略

查询数九年下知识点的详细结果

中考复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社会倾情关注,学校上下求索,信息恣意传播.如此氛围,难道还有什么密招、什么创意?只是众所周知的规律常常被考试竞争的焦虑所掩盖,理性反思的机会也总是被盲目的追逐所干扰。因此,关于中考论题的重复不是多余的,而是很有必要的。

重复什么呢?让我们从中考复习的四个要素:日程、基点、趋向、智慧谈起。

一般来说,中考复习由三个阶段构成:基础知识的落实,解题经验的具备,应考能力的形成。基础知识---解题经验---应考能力,三个阶段,不可或缺,也不可倒置。尽管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提升,在后一阶段中可以融进、或者补充前一阶段的要求,它们的边界可以模糊,但前一阶段始终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三个阶段的基本任务,确定一个时间表,即我们所说的日程。

日程规划后如何实施?是低起点还是高起点?低起点,由易到难,不断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引领他们逐步实现目标;而高起点呢,可能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挑战性。谁是谁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关键是要选准基点。事实上,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成功经验:坚持基础,始终坚持课本内容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甚至不在压轴题上寄予太大的希望。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看似相反的案例:一进入复习就进行高难训练,始终让学生在中考的制高点上“一览众山小”,因难题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主地回归基础,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里殊途同归,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应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思维方式、个性特征来确定复习的方式。也说明,在复习方式的表象背后,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复习的基点。

那么,基点是什么?就是以夯实基础为第一要务,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关键。学生可以有差异,起点可以有高低,复习的表现形式可以有不同,但本质是不变的,基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重视基础知识。如上所述,“坚持基础”甚至在压轴题上“无为而治”的经验强调的基础,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基础出发,后者须回归基础,相对基础而言,高难问题是引领学生回归基础的手段,也就是说问题情境使基础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前者侧重于教师指导,后者着眼于学生自觉,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学情。不论采用何种形式,我们都不能忘记: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双基”所蕴涵的数学本质及其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利用。

关注基础有两点是必须的。一是构建网络,二是防范错误。如何构建网络?知识网络的物化成果可以是“知识框图”,很多参考资料上都不乏这样的框图,由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或者应用上的关联构成。复习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它,而在于它的生成过程。这个框图不应该是资料上抄来或者教师直接给出的,不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忆的,也不应该是“知识框图+例题”结构中的独立环节,而应是师生共同构建的结果。也就是说,框图的形成应该建立在具体问题的概括上,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由主要线索不断细化、由基本雏形不断完善的环节中。这样,知识框图才会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说被众多教师运用的“知识框图+例题”的复习课形式有可取之处,更存在着不足,就在于“知识框图”只是外在的东西,只有从生成和内化的角度进行改进,我们的复习才会更加有效。同样,如何防范错误,也应有相应措施,比如把学生所有可能的错误收集起来,制定一个错误防范表,其中的要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相关知识的混乱逻辑;对数形特征的直观错觉;对严谨命题的以偏概全;对题设条件的断章取义;对隐含条件的大意疏忽;对推理运算的率马虎等等。以此来警示学生这当然是有益的。然而,更好的办法,还是把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在练习与模拟题中,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获得教训和反思。也就是说,不论是构建网络,还是防范错误,都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点:不是教给学生原则,而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点,以知识的基础为基点,不难推知,在众多的资源中,要以课本为主。因为课本是试题的来源,大多数的试题产生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近年来,因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一些老师,以原来的课本中的问题为问题,以原来课本中的命题为命题,已经删除的东西不愿放弃,迷恋于韦达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四点共圆的相关定理等,既无端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挤压了新增内容的研究。流行于市的很多资料,不适应《课程标准》的内容还来不及彻底清理,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课程标准》后的众多考卷中,确有个别试题,用“教学大纲”的背景知识来处理要简捷些,更有甚者,个别函数题若用高中的知识来解,难度就会大大下降,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命题的失误,容易造成“知识膨胀”的误导。因此,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中考命题的趋向如何?

所谓趋向,就是要研究:中考考什么?可能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包括哪些基本考点,哪些是重点,什么是制高点?应该坚守的基本东西是什么,备考者应该关注命题,不仅要关注考试内容,还要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如阅读分析题,可以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规律题,可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可以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试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之所以受中考试卷中的个别试题所影响,在于我们对《课程标准》研究不够到位,对考点的分析不够透彻。复习与新课一样,也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三角形”为例。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图形与几何”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内容。三角形不仅是最基础的平面图形,而且研究几乎所有其他图形有关的问题,大都要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明确了考点的地位和结构特点,组织复习时就会思路清晰,而不至于偏离基础。

把握中考趋向,首先要立足基础,其次是关注热点。比如应用性问题、实验操作、探索规律、方案设计、图形变换、读图与识图等。可见,基础是“不变量”,热点只与题目的形式有关。

当我们规划了日程,选准了基点,把握了趋向,决定复习成败的因素是什么呢?是智慧。我们究竟以怎样的态度来应对考试的竞争?真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是不是中考复习的唯一选择?考试竞争需要高强度的训练,沉重的负荷是否一定是竞争力?带来的是不是还有厌恶、焦虑和无奈。超负荷的训练,对考试竞争是否真正有用?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是否一定能增加中考分数?考什么就训练什么,考到那个层次,就把训练的标高定位在那个层次,是否就一定有针对性?作为中考能力,难道可以通过孤立的训练获得吗?任何能力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难道中考能力可以例外?中考复习的智慧,不仅在于思考并正确的应对上述问题,还在于正确处理如下一些关系。

(1)模拟训练和模式化训练的关系。中考复习必须有足够的题型训练机器模拟训练,有些基本的题型达到自动化的要求也是不无益处的,但过度模式化训练会导致思维僵化,走向反面。我们看一个例子: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一个小于5,另一个大于2,求的取值范围。

这道题,一些学生马上想到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因为该题既未指明哪一个根比5小,哪一个根比2大,也未限定比5小的根一定比2大,比2大的根一定比5小。这就要做出三种情况下的图象,而每一种情况,都关联着二次不等式组,超出了知识范围。“数形结合”当然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即便如此,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陷入误区,这道题还容易使人想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无法割舍的一个定理,经不适当的训练成为解此类题的套路。不妨一试,用这个定理真正做下去是很难的。实际上,这道题强调的是最朴实的方法,求出原方程的两个根,再根据已知条件转化为不等式组就可以了。这是一道设计得很好的题目,不难解得原方程的两个根是,何其简单。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考查能力的题不一定是难题,往往是那些基本而需要独立思考的题,特别是那些被模拟训练所遮蔽了的题。通性通法是重要的,过度模式化训练的弊端就在这里:通性通法可能会被技巧所遮蔽。

(2)主干内容和解题细节之间的关系。主干内容,比如方程与函数、三角形与图形的变化、数据分析等,它们是考试的重点,决定着试题的效度。而决定试题区分度的,可能是一些细节,比如作答不规范,比如运算失误,比如忽略了某一特例,比如一些常识性知识,甚至是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0度角和45度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的记忆误差等,也会导致考试的遗憾。决定成败的当然是知识的主体,是基本能力,但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会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中考复习时,既要强调主干内容,又不能忽视细节。具体操作上,就是要求学生,在训练时把运算进行到底,把推理进行到底,不因“显然”而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不因事小而不为。

(3)学生训练和教师讲解的关系。数学能力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训练和反思。特别地,模拟考试就应该是模拟,要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答案讲评应在学生足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讲究实效,答卷讲评不应只是参考答案的照本宣科,学生答卷的判正勘误。答卷讲评讲什么?主要讲四个方面:①讲题目的背景,这道题的来源,它与历届试题的关系。②讲思维过程,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识别模式,如何减缩思维;使解答更简捷。③讲与题目相关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题目及其解答中体悟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实践证明,中考复习设置“思想方法”专讲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容易导致繁琐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应该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揭示、运用和提炼,成为试题讲解的自然延伸。中考复习的任何阶段,都应该从基本题、精心设计的例题和数学中的问题出发。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在这些具体的材料中才有生命力。中考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是抽象的,但复习则不能在抽象的层面上行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正是如此。抽象的结论只有通过具体材料来表达,才是有效的。④讲学生的作答情况。首先是讲学生在答题上的良好表现,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对学生的鼓励。不断的鼓励学生,把学生引向上进,这是被中考复习实践证明了的;二,学生的探索成果、创造性思维是我们中考复习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它,充分地利用它。其次,是研究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出错的原因,总结教训,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答卷讲评要突出重点,讲那些最能激发思维,最能引起学生反思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答卷讲评要强调交互性,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教师沿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

(4)培养能力与调整心态的关系。中考,不仅是能力的比拼,也是心理的较量。能力是基础,心态是保障。一位具备相当能力的考生,可能因为焦虑、浮躁、中途受阻丧失信心等原因而抱憾。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考生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心态决定成败。

从考试性质来讲,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但它的选拔性并不是“纯粹”的 ,它必须维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秩序和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就意味着,中考命题不能为选拔性而随意拔高,必须控制难度,必须适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水平,还必须为落实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有所作为。试题必须以基础为主,在能力层次上不能设“卡”过多。这个时候,基本知识、基本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只要发挥正常,本来会做的题不出现错误,丢掉个把关卡也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所谓学业能力,已经比不出高下,把学生区分出来的往往是考生的心态。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克服焦虑、浮躁、丧失信心等情绪呢?

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家长、教师、社会在爱的名义下给学生的压力太大,期望值太高。在这样的气氛中,弥足珍贵的是理解、宽容和幽默。我们应该根据考生的情况实际合理的设定考试目标,而不是强人所难;我们理当具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所表现出来的胸怀和大气,而不应因“教师本位”让学生长期浸染在狭隘的心理氛围中。帮助学生克服上述不良情绪的办法,首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其次是运用模拟考试的功能。比如,在试卷中设置障碍,解决中途受阻致使后面失控的问题;创设陌生的情境,解决面对陌生情境茫然不知所措的问题;适当选用课本中的题目,解决忽视课本的倾向;设置把考生思维诱入困境的试题,以增进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说,模拟试卷的设计,不只是知识能力的设计,还应包括个性品质的设计。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信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中靠复习的主体是学生,比关注命题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态。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数九年下知识点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的策略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论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数学兴趣的积极作…
    浅谈生活与数学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备考建议
    上学期九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二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背景鲜活近距离 立意高新考能力
    谈谈数学检测试题改革
    熟悉课文是前提 认真审题是关键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中心对称图形…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浅谈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误区
    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思想品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观摩教学示范课有感
    初中教师业务水平考试数学质量分析
    把握限制性 增强针对性
    如何增强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意识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到九年级数学必须记住的重要知…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
    九年级数学圆这一章的全部知识点
    怎样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湖北省黄冈高中物理知识点实用口诀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政治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可作…
    八年级思想政治主要知识点(上)
    怎样抓好初中数学复习
    期末考试前数学复习攻略
    初中数学知识点详解(七、八、九年级…
    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考试大纲
    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市直初中七八年级期末考试思想品德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市直初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数…
    中考地理试题命题思考与质量分析
    中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英语试题答案
    中考历史九年级上下册考纲知识点
    荆门市七、八年级数学调考试题评析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荆门市七、八年级数学调考试题评析
    物理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优质课评价标准
    春市直初中期末考试生物科质量分析报…
    中考英语试题
    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试卷命题说明…
    打时代烙印 存地方记忆 渗课改精神
    初中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掀开网上阅卷面纱,规范学生作答习惯
    对近两年中考物理试卷的评价及复习需…
    追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业务水平考试数学第二卷(专业知识…
    网上阅卷问答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初中学业考试思品考试大纲
    初中期末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数学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英语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
    期末考试(英语)学科质量分析
    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