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理解:①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x的每一个确定值,④y是唯一的,⑤x叫自变量,⑥y是x的函数(不能说y是函数)。
2、 表示函数的方法:①列表法。(不能全部列出,局限性)②图像法。列表→描点→连线。(不精确,但很直观、形象)③解析式法。(能够一一对应,直观,但极难看出其变化趋势)
3、 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当b=0时,为正比例函数y=kx,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 图像:一条直线。
Y=kx是一条过(0、0)和(1、k)的一条直线,它关于原点对称。K>0时,图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过二四象限。
Y=kx+b是一条过(0、b)点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K>0、b>0时,图像过一二三象限;k>0、b<0时,图像过一三四象限;k<0、b>0时,图像过一二四象限;k<0、b<0时,图像过二三四象限。
5、 增减性: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 待定系数法:设出关系式,代入两点的坐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7、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kx+b=0的解就是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8、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9、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kx+b>0的解就是直线y=kx+b在x轴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kx+b<0的解就是直线y=kx+b在x轴下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Y1>Y2 就是直线Y1在Y2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0、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建构一次函数模型,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列出方程,再整理成一般形式。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⑴条形图:横轴是组别类型,纵轴是该组的频数。条形之间有间隙。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特点:①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②易于比较数据中的具体差别。
⑵扇形图:表述的是各小组占总体的百分比。各小组百分比的和等于1。特点:①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应用:①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②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⑶折线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在横轴上取值。
⑷直方图: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适当分组。通常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多少通常分成5到12个组。各条形之间没间隙。特点:①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⑸频数分布折线图:取各小组的组中值(各小组两个端点的平均数),在横轴上还得取出两个端点外的组中值。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SSS.(注意隐含条件:公共边)
②SAS.(注意角是两边的夹角)
③ASA.(注意边是两角的夹边)
④AAS.(注意对应及和ASA的区别)
⑤HL.(注意确定直角三角形)
3、 角平分线:①所分两部分相等,都等于原来角的一半(注意三种写法)。
②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③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四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注意这是一个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2、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注意这是两个图形间的关系)
性质:①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①轴对称变换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③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4、 垂直平分线:①定义:经过线段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②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判定: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 等腰三角形:①性质: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B、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②判定:等角对等边。
6、 等边三角形:①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每个内角是60°。②判定:A、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 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五章 整式
1、整式:⑴单项式:①定义:只含有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一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②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③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⑵多项式:①项:每一个单项式(注意带符号)。
②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3、合并同类项: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字母部分保持不变。
4、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 * an=am+n
5、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
6、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nbn
7、单项式的乘法: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所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8、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9、多项式的乘法: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0、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
②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11、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添负全变”。
12、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想减。am÷an=am-n ,a0=1(a≠0),a-p=1/ap
13、单项式的除法: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 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5、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叉乘”。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①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
②分式成立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为零。
③分时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得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① 通分→找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
② 约分→找公因式:取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的积做公因式。
3、 分式的乘除:①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②除法法则:分式除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③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 分式的加减: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5、 分式方程: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方程→检验(最简公分母是否为零,不为零就是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注:常见格式还有y=kx-1 (第二种考察定义常用) , xy=k(第三种求比例系数常用)
2、 图像:双曲线。是中心对称图形。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K>0时,图像在一三象限;k<0时,图像在二四象限。
3、 性质: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常根据图像解答问题)
4、 实际应用: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Rt△ABC中,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注意:赵爽弦图的应用。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①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性质:A、对边平行且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
③判定: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矩形:①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性质:A、对边平行且相等。B、四个角都是直角。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③判定: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菱形:①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性质:A、四条边都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正方形: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7、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①等腰梯形的性质:A、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B、两条对角线相等。
②等腰梯形的判定:A、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C、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8、重心:A、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B、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C、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D、任意图形的重心用线锤法寻找。
9、中点四边形:①形状:A、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 数据的代表:①平均数:x拔=1/n(x1+x2+…+xn).
加权平均数:x拔=(f1x1+f2x2+…+fkxk)/(f1+f2+…+fk).
注:f1+f2+…+fk=n ,fk是权重
②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小于或大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③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说明:A、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B、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C、中位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2、 数据的波动:①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反应数据的波动范围)
②方差:衡量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
S2=1/n[(x1-x拔)2+(x2-x拔)2+…+(xn-x拔)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