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内容 凸显数学思想 考查数学素养
——市直初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数学调研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正确引导教学及评价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市直初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卷由市教研室命题。七、八年级由各学校组织阅卷,九年级由市教研室组织集中阅卷。为认真总结经验,现对本次数学考试质量进行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七、八、九各年级的数学期末试卷均分为两卷,第I卷是选择题(客观题),第II卷是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观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从整体来看,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试题紧扣教材,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考查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关注核心内容;注重过程与方法,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凸显数学思考;强调应用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的同时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由于该试卷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各年级新课内容的质量检查,严格控制了试题的难度,不出偏题,只要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标准这一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各年级试卷的基础题、中等题、难题比例接近6︰3︰1,比较贴近教学实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关注核心知识内容
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注意全面性,又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以及必要的深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意图明显,表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点多”是指考查的基本知识点多;“线长”是指坚持考查重点知识和核心观念,对于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关联性较大的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仍为主要考查对象,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影响长远;“面广”是指命题内容的覆盖面广、素材取材广、形式活、思路新。如九年级试卷第1—6题,第13—15题,第18—21题考查基础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单一,切入容易,有效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基本运算能力,共62分,占总分的50%以上。各年级试卷中大部分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影子,即使是中、高档题,也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拓展而形成的,体现了“以书为本,人人学习并获得必要数学”的基本理念。引导教师重视“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思想方法的考查,凸显数学思维过程
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初中阶段就能适当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重要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视对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考查,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也是整套试卷所关注的。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探索开放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试卷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九年级试卷第16、17、24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八年级试卷第5题、12题、14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3题、24题、25题等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3、着重体现能力立意,考查学生数学素养
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近几年命题所要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本次试题在考查学生对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情况的同时,更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突出表现在:
(1)注重对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考查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景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七年级试卷第5、11、22题,就是来源于社会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取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问题情景学生都比较熟悉,背景知识对广大考生而言相对公平,又没有现成的题型可套,考生必须弄清题意,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又如八年级试卷第23、25题,九年级试卷第22题,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试题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让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要求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2)注重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如七年级试卷第25题租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学生经历了问题变化的全过程,发展了实验研究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得以考查。
(3)注重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收集、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在本次试题中也有体现。如八年级第10题、24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七年级试卷第21题,学生必须依靠捕捉到的一定信息资源的支持,并利用从各种相关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既检测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在无意识中了解了以后高中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性。
二、答卷分析
市直中学期末调研考试七、八、九年级数学学科试题统计表(见附表)。
年级:七年级
学校 |
及格率% |
高分率% |
低分率% |
平均分 |
最高分 |
学校1 |
94.6 |
80 |
0.2 |
105.2 |
120 |
学校2 |
99 |
77.9 |
0.2 |
103.2 |
120 |
学校3 |
54.5 |
26 |
8.1 |
72.5 |
120 |
学校4 |
45.4 |
21.3 |
33 |
66.8 |
120 |
学校5 |
29.2 |
9.8 |
40.7 |
50.9 |
120 |
学校6 |
33.1 |
14.5 |
37.6 |
54.4 |
117 |
合计 |
59.3 |
38.3 |
19 |
75.5 |
120 |
年级:八年级
学校 |
及格率% |
高分率% |
低分率% |
平均分 |
最高分 |
学校1 |
85.2 |
67.8 |
1.1 |
98.84 |
120 |
学校2 |
90.3 |
68.7 |
1.5 |
99.78 |
120 |
学校3 |
42.7 |
22.5 |
24.6 |
63.8 |
120 |
学校4 |
55 |
25.2 |
27.8 |
61 |
120 |
学校5 |
18.9 |
8.93 |
51.89 |
42.22 |
117 |
学校6 |
|
|
|
53.6 |
117 |
合计 |
|
|
|
69.9 |
120 |
年级:九年级
学校 |
及格率% |
高分率% |
低分率% |
平均分 |
最高分 |
学校1 |
82.7 |
61.2 |
3.4 |
93.6 |
120 |
学校2 |
78 |
44.8 |
6 |
87.5 |
120 |
学校3 |
38 |
13.7 |
29.4 |
58.7 |
119 |
学校4 |
54.3 |
15.4 |
7.6 |
72.5 |
115 |
学校5 |
21.5 |
5 |
53.6 |
41.1 |
110 |
学校6 |
11.7 |
3.9 |
58.4 |
36.8 |
110 |
合计 |
47.7 |
24 |
26.4 |
65 |
120 |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新课内容掌握得较好,说明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较为到位。
但是,从各校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答卷中也存在一些典型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概念性质理解不深,基础题正确率仍然不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对概念的理解还处于机械地应用,以致解题时概念不清,不能正确地写出答案。如七年级第6、7、12题,八年级第7、12、16题,九年级第7、9、12题等,失分严重。
2、运算能力没有过关,一看就会算,一算就错。如七年级第18、19、20题还有少部分学生出错,特别是18题的第2小题计算时去绝对值和去括号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九年级第19、24后两问,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计算能力。
3、几何证明思路混乱,表述不清。如八年级第22题几何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由于等量太多,学生反应不过来,所以此题丢分太多。九年级第23题的几何探索问题,尽管本题不难,但得分率不高。学生能添设辅助线,却叙述不清楚,证明思路混乱,逻辑缺乏条理,导致了失分。
4、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比较欠缺。如七年级第24题,九年级第16、17、24题,大部分学生答题不完整。
5、对应用题的文字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应用题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有些学生无法把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不能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如九年级第22题的应用题第(2)问,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无法正确寻找关系式。八年级第25题不少学生马虎,建立了y与x的函数关系,画图象时不少学生没有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6、解题缺少方法和策略。如九年级部分学生在做到24题后,将精力全用到了这一问上,对全卷没有检查、部分题没有检验。
三、对今后教学的一些建议
每一个旧阶段的结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针对这个过程的反思就可以指导今后的教学。现就如何抓实平时的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要认真研究分析课标,确实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日常教学的不足;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状况,教学中极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有提高;要加强课后反思,要清楚每个单元教学的达成度是否符合要求。
2、学生——加强分层教学,提高数学训练的效率
在研究教学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中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反馈意识,摆正讲和练的关系,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知识、技能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益。
加强分层教学,从课内到课外应充分关注不同学习基础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作业),使数学训练能更有效,要熟练掌握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对每次练习(测验)的情况要进行定量的分析,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地进行矫正练习,最后达到真正掌握;重视学生的补缺补差工作。对于成绩接近及格的这部分学生,老师要更加关注,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在分层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鼓励,要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学业考试,提高及格率。
3、思维——加强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学中,要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复习题等,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能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新授课、复习课中都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遇到新问题也有解决问题的方向。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在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特征,寻求适当合理简便的方法上,以求得最佳效果,努力做到“特别的方法给特别的题目”。
4、基础——重视教材的基础地位
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形成。教材仍然是当前学习数学的最重要资源,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注重挖掘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们无论在新课教学和复习教学都应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新授课阶段务必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掌握牢固,对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多引申、多研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形成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快速准确地存储、检索、抽取、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做题时要突出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的理解;鼓励学生将运算进行到底;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与适当的训练,保证基础题扎扎实实全部达到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合格率。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分层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5、非智力——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渗透
学生是有情感的群体,老师的情感投入显得尤其重要。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与关心,这远比埋怨、批评和训斥效果要好得多。其实,根据当前课改的要求和数学课程标准,要解决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合格问题也不是很难的,但目前我们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部分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处理好这个棘手问题,是要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鼓励他们向合格的方向刻苦努力。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中考命题的导向都需要我们加强对中下层面学生的关注,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后进生并不是对所学知识一点也不知道,而是知道的不全,不能形成能力。我们要研究这些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布置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多一点关心、多给一些机会,让中下层面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2010年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