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荆门市数学中考试题在继承我市近几年中考命题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坚持“整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求变、以人为本”的命题原则,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和《荆门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科大纲》(以下简称《数学科》)所阐述的命题指导思想,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创新意识.
一、总体评价
试题命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的相关要求,充分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整套试题覆盖面广,题量适当,难度与《数学科大纲》的要求基本一致.在考查方向上,体现了突出基础,注重能力的思想;在考查内容上,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
1.整体稳定,局部调整
今年中考,荆门市实行网上阅卷,为此,今年的数学试卷在保证整体格局稳定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些调整:填空题由原来的10个小题减至8个;解答题由原来的8个小题减至7.部分试题的分值和考查重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2.全面考查,突出重点
整套试题所关注的内容,是支撑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强调考查学生在这一学段所必须掌握的通法通则,淡化繁杂的运算和技巧性很强的方法,回避了大阅读量的题目.
试题重点考查了代数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三角形与四边形等学科的核心内容,同时关注了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以及特殊与一般、运动与变化、矛盾与转化等数学观念.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研究问题的策略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层次分明,确保试题合理的难度和区分度
2009年荆门市中考数学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25道题,其中数与代数约占59%,空间与图形约占28%,概率与统计约占13%,综合与实践应用融在三大板块之中,容易题、中档题及难题所占比例之比为1:2:1.试题在结构上形成合理的层次,整套试题从易到难形成梯度.其中第一、二大题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6小题、第9小题及第11~13小题)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判断、运算,学生能直接上手;第二层次(第7、8、10小题及第14~18小题)旨在考查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以及小范围的综合题.
第三大题注重数学能力,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9、20、22小题以及第23小题前两小问、第24小题第一小问),考查代数式变形和运算的能力,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基本的几何证明与计算,以及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第二层次(第21小题、第23小题最后一小问、第24小题第二小问及第25小题压轴题),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包括知识综合、方法综合以及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
同时在试题的赋分方面,既尊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又能较好地区分出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较好地保证了区分结果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具体情况见下表.
|
|
|
|
|
2009荆门市数学中考题小题分析 |
|
|
|
|
题号 |
小题号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满分率 |
零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标准差 |
选A率 |
选B率 |
选C率 |
选D率 |
xz1 |
|
3 |
0 |
2.32 |
0.77 |
0.23 |
0.77 |
0.38 |
1.26 |
0.06 |
0.77 |
0.15 |
0.01 |
xz2 |
|
3 |
0 |
2.65 |
0.88 |
0.12 |
0.88 |
0.36 |
0.97 |
0.02 |
0.88 |
0.04 |
0.05 |
xz3 |
|
3 |
0 |
2.52 |
0.84 |
0.16 |
0.84 |
0.46 |
1.1 |
0.04 |
0.04 |
0.08 |
0.84 |
xz4 |
|
3 |
0 |
2.39 |
0.8 |
0.2 |
0.8 |
0.48 |
1.21 |
0.03 |
0.8 |
0.13 |
0.05 |
xz5 |
|
3 |
0 |
2.14 |
0.72 |
0.29 |
0.72 |
0.58 |
1.35 |
0.11 |
0.14 |
0.72 |
0.03 |
xz6 |
|
3 |
0 |
2.41 |
0.81 |
0.2 |
0.81 |
0.4 |
1.19 |
0.11 |
0.04 |
0.81 |
0.05 |
xz7 |
|
3 |
0 |
1.62 |
0.54 |
0.46 |
0.54 |
0.4 |
1.5 |
0.06 |
0.34 |
0.06 |
0.54 |
xz8 |
|
3 |
0 |
2 |
0.67 |
0.33 |
0.67 |
0.53 |
1.41 |
0.15 |
0.11 |
0.67 |
0.08 |
xz9 |
|
3 |
0 |
2.57 |
0.86 |
0.14 |
0.86 |
0.4 |
1.05 |
0.86 |
0.08 |
0.04 |
0.02 |
xz10 |
|
3 |
0 |
1.41 |
0.47 |
0.53 |
0.47 |
0.53 |
1.5 |
0.47 |
0.29 |
0.14 |
0.1 |
11-18 |
1 |
9 |
0 |
6.35 |
0.49 |
0.12 |
0.71 |
0.67 |
3.13 |
|
|
|
|
11-18 |
2 |
9 |
0 |
5.95 |
0.42 |
0.12 |
0.66 |
0.67 |
3.14 |
|
|
|
|
11-18 |
3 |
6 |
0 |
2.76 |
0.26 |
0.25 |
0.46 |
0.72 |
2.31 |
|
|
|
|
19 |
|
6 |
0 |
3.19 |
0.49 |
0.41 |
0.53 |
0.92 |
2.85 |
|
|
|
|
20 |
1 |
4 |
0 |
1.76 |
0.37 |
0.49 |
0.44 |
0.84 |
1.85 |
|
|
|
|
20 |
2 |
4 |
0 |
1.7 |
0.42 |
0.56 |
0.43 |
0.86 |
1.96 |
|
|
|
|
21 |
|
10 |
0 |
3.78 |
0.07 |
0.18 |
0.38 |
0.53 |
3.12 |
|
|
|
|
22 |
1 |
5 |
0 |
3.25 |
0.55 |
0.28 |
0.65 |
0.79 |
2.16 |
|
|
|
|
22 |
2 |
2 |
0 |
1.27 |
0.64 |
0.36 |
0.64 |
0.74 |
0.96 |
|
|
|
|
22 |
3 |
3 |
0 |
1.47 |
0.35 |
0.44 |
0.49 |
0.77 |
1.35 |
|
|
|
|
23 |
1 |
3 |
0 |
1.66 |
0.55 |
0.45 |
0.55 |
0.97 |
1.49 |
|
|
|
|
23 |
2 |
4 |
0 |
1.91 |
0.48 |
0.52 |
0.48 |
0.97 |
1.99 |
|
|
|
|
23 |
3 |
3 |
0 |
0.79 |
0.25 |
0.72 |
0.26 |
0.74 |
1.3 |
|
|
|
|
24 |
1 |
5 |
0 |
3.37 |
0.64 |
0.32 |
0.67 |
0.88 |
2.31 |
|
|
|
|
24 |
2 |
5 |
0 |
1.32 |
0.21 |
0.71 |
0.26 |
0.77 |
2.11 |
|
|
|
|
25 |
1 |
5 |
0 |
1.36 |
0.2 |
0.64 |
0.27 |
0.78 |
2.02 |
|
|
|
|
25 |
2 |
2 |
0 |
0.32 |
0.1 |
0.77 |
0.16 |
0.52 |
0.64 |
|
|
|
|
25 |
3 |
5 |
0 |
0.56 |
0.02 |
0.81 |
0.11 |
0.38 |
1.18 |
|
|
|
|
4.科学严谨,确保试题的信度、效度
试卷题目陈述简明,图形、图象规范美观.凡是联系实际题目,情景不仅不会干扰学生对其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其中数量关系的把握,这就确保了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
试题的设置,在提问方式、分值和位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不同的解答习惯、学习水平和承受能力.除压轴题以外的几道解答题,设2~3问,形成问题串,起点很低,循序渐进,层层铺垫;压轴题思维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解答完整、准确,则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这样的布局,能确保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具体情况见下表:
区县名称 |
1卷难度 |
2卷难度 |
全卷难度 |
1卷区分度 |
2卷区分度 |
全卷区分度 |
1卷信度 |
2卷信度 |
全卷信度 |
全体 |
0.73 |
0.48 |
0.54 |
0.45 |
0.73 |
0.62 |
0.66 |
0.88 |
0.9 |
市直 |
0.74 |
0.53 |
0.58 |
0.49 |
0.76 |
0.66 |
0.68 |
0.89 |
0.91 |
东宝区 |
0.67 |
0.43 |
0.49 |
0.44 |
0.66 |
0.56 |
0.61 |
0.87 |
0.89 |
掇刀区 |
0.66 |
0.43 |
0.49 |
0.52 |
0.73 |
0.63 |
0.65 |
0.88 |
0.91 |
屈家岭 |
0.72 |
0.51 |
0.56 |
0.34 |
0.6 |
0.46 |
0.56 |
0.85 |
0.87 |
钟祥市 |
0.7 |
0.45 |
0.51 |
0.49 |
0.77 |
0.66 |
0.67 |
0.89 |
0.91 |
京山县 |
0.78 |
0.52 |
0.58 |
0.37 |
0.69 |
0.57 |
0.64 |
0.88 |
0.89 |
沙洋县 |
0.77 |
0.47 |
0.55 |
0.38 |
0.66 |
0.55 |
0.66 |
0.87 |
0.89 |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三基”核心内容的考查,恰当渗透人文性、教育性.
本套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三基”,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有效的考查,基本是难易有序,层次合理.同时本套试题还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有机渗透于解题过程之中,使其水乳交融.如第2、7、10、15、18、24、25题等.《课标》明确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试卷为了体现这一精神,在设计试题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如第22题以“助残”捐款活动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扶残助残”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2、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也是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理解水平的一个标志.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造这种模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过程,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如第21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为题材,设置的一道背景公平的实际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商品意识和建模意识,考查的知识有方程与不等式、方程,通过这类试题的考查,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社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设置开放探究问题,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是《课标》提倡的一个基本理念,而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性,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是近年来提倡的一个命题原则.试卷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通过设计开放探究性问题,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思维结构,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自由、更发散、更创新,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如第18题属规律探究归纳题,要求考生具备有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有较强的归纳探究能力,才能正确地作出解答.
4、设置图形变换,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课标》一再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以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是新课标的目标,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试卷设计了计算量小、思维空间大的操作探索题目.如第3题旨在考查三角形中角之间的关系,但打破过去单一的问题呈现方式,而是与折叠操作相结合,有机的融入了轴对称变换的相关知识.
5.设置字母参数,考查综合能力
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备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学综合素质,对这种要求的考查,一般都是放在压轴题来实现.而这类压轴题都以所学的重点知识为载体,融数形结合为一体,以探究性试题形式呈现.在设计方法上注重创新,都善于放在主干知识的交汇点上;在考查意图上,极力让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实质,突出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考查.
第25题压轴题,融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数学思想于其中的综合题,考查的知识主要有:抛物线的对称性、抛物线的平移、一元二次方程等重点知识,此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只要把抛物线的解析式用含m的式子表示出来,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但如果考生的思维走入了“求出m的具体值”这一误区,此题的失分就在所难免了,这就要求考生仔细分析题目,正确把握“m为常数”这一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
三、教学建议
(一)命题建议:
1.试题要严格依据教材和课标.今年的这套试题中,个别试题超出了课标教材的知识范畴.第20题第(1)小问的“四点共圆”的问题已经删掉,但从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看,还是沿用过去大纲教材的知识在解决问题.
2.表述上应更加严密些.压轴题的第(1)小问中“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若用括号说明“用含m的式子表示”,那么第(1)小问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研究,转变观念
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适应当前中考的变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课程标准》、《数学科大纲》和教材自身的学习与研究,不断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数学科大纲》和教材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衡量日常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我市近几年中考数学的试题,均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数学科大纲》的要求,紧扣教科书.也就是说,《课程标准》、《数学科大纲》和教材才是编拟中考数学试题的真正“题源”.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紧扣课标,吃透考试要求,回归教材,发挥其示范作用.唯有这样,教学和复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正确认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当前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仍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加强“三基”的训练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们首先要对加强“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中考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常规数学问题的“通法通则”,而并非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抓好“三基”,绝不是片面追求解偏题、难题和怪题,更不是刻意去补充课标和教材要求之外的知识与方法.
加强“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解题规范性的培养.只有做到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推理严谨,才能保证学生考试时会做的题不丢分.建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的规范要求.
加强“三”,不能通过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来实现,而是要将这些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置于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以适当的解题训练是必要的.但加强“双基”,又不能仅靠大量的不加选择的解题来完成,更不能把数学课变成习题课,搞题海战术.
要认识到,“三基”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次认知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发现、归纳概括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数学概念.任何匆忙追求教学进度、最后依靠机械性的强化训练的做法,都不可能取得真正良好的效果.
3.关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要想在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关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而这正是目前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它应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在“分式”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与分数的类比),在方程组的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与方程的转化)等等.只要我们平时注重这一点,数学思想方法就会自然的“内化”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之中.
4.注重过程教学,培养思维品质
“重结论、轻过程”,仍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误区.这种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只重视结论本身,甚至死记硬背结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更谈不上在考场上灵活运用与迁移转化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重视知识结论转向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真正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思维方式不断发展的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还应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上下功夫.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严密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