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市直学校2008—2009学年度期末考试
七、八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 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读图综合题两类。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试卷有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知识点覆盖面广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各重要知识点,重要区域都有所涉及,如七年级考查了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欧洲西部、印度、巴西、俄罗斯、极地地区等国家地区的知识点,八年级考查了四大地理区域、北京、台湾、长江流域、新疆、珠三角等区域知识点,覆盖面大。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
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升华为综合能力。如七年级下册以世界各重要国家和区域为重点,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试题都着重考查了这些主干知识。把核心知识的考查放到了首位,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3、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提取、分析、推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学好地理的工具。试题中几乎所有的题目都配用了相应的图表,呈现了“无图不成题”的局面。图表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判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思维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法的形成。如八年级试题23题,利用台湾地区轮廓图和出口贸易结构变化曲线图,描述台湾出口商品变化基本情况,分析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这样设题既彰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又与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认知过程和形成过程相一致。
4、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如七年级9题,考查根据印度的季节判断其他区域的地理现象,把相关知识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较大,综合性强。
5、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套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考点的语言表述上将原本呆板的词语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如七年级5-7题,设置汶川地震捐赠情境,考查中东的自然、人文环境;八年级25题,青藏铁路修建依据、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让学生放飞思维空间,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特点。试题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关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彰显了学科的社会价值。
二、成绩分析
1、基本数据
市直学校成绩统计表
|
参考
人数 |
高分
人数 |
高分率(%) |
及格
人数 |
及格率(%) |
低分
人数 |
低分率(%) |
均分 |
七年级 |
3539 |
518 |
14.6 |
1830 |
51.7 |
384 |
10.8 |
57.9 |
八年级 |
3485 |
883 |
25.3 |
2098 |
60.2 |
440 |
12.6 |
57.6 |
七年级部分学校成绩统计表
|
参考
人数 |
高分
人数 |
高分率
(%) |
及格
人数 |
及格率
(%) |
低分
人数 |
低分率
(%) |
均分 |
学校1 |
626 |
41 |
6.5 |
176 |
28.1 |
130 |
20.8 |
47.4 |
学校2 |
409 |
63 |
15.4 |
348 |
85.1 |
26 |
6.4 |
68.6 |
学校3 |
984 |
214 |
21.7 |
645 |
65.5 |
24 |
2.4 |
65.1 |
学校4 |
728 |
160 |
22 |
474 |
65.1 |
11 |
1.5 |
65.4 |
学校5 |
298 |
6 |
2.0 |
67 |
22.5 |
58 |
19.5 |
46.2 |
八年级部分学校成绩统计表
|
参考
人数 |
高分
人数 |
高分率
(%) |
及格
人数 |
及格率
(%) |
低分
人数 |
低分率(%) |
均分 |
学校1 |
793 |
106 |
13.4 |
280 |
35.3 |
175 |
22.1 |
49.9 |
学校2 |
384 |
76 |
19.8 |
288 |
75 |
9 |
2.3 |
42 |
学校3 |
1064 |
505 |
47.5 |
897 |
84.3 |
7 |
0.7 |
74.7 |
学校4 |
375 |
140 |
37.3 |
289 |
77.1 |
17 |
4.5 |
69.5 |
学校5 |
270 |
30 |
11.1 |
95 |
35.2 |
73 |
27.0 |
47.1 |
2、总体情况
(1)考试成绩。本次测试,从总的情况上看,两个年级的成绩都较为正常,呈正态分布。七年级、八年级的及格率分别为51.7%和60.2%,均分分别为57.9和57.6。但基于期末这种非选拔性考试来看,成绩还不够理想,合格率不高,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2)学校间成绩不平衡,差距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些学校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较多,低分层面大,与学业考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最高分可达100分,最低分10分以下,学生分化较严重。
3、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考试中,如七年级选择题第9、14、15、17题,八年级选择题第4、6、7题,学生得分普遍不高,这一问题暴露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急待提高。综合起来看,学生在答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地图知识薄弱;三是地理思维能力欠缺;四是审题能力较弱;五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需要加强;六是非智力因素影响成绩,如写错别字、粗心大意等。
4、原因分析
(1)、试题以能力考查为主,综合性较强,针对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较低,试题的难度有点偏大。如七年级的选择题14、15、17题,对知识迁移能力要求高,学生得分率低;八年级综合题23题、25题,对海盐生产原因的分析,青藏铁路修建条件分析等知识点,因学生缺乏知识整合能力,是得分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少数教师在教学上用心不够,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着力点把握不正确等诸多问题。如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地理思维训练和地理基本能力培养;对学生基础知识是否落实关注不够;由于地理教师每人所教班级数量较多,对学生的心理关注程度不够,与学生交流太少,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教师缺乏钻研精神,集体备课还不够规范,效果不明显。另外,专职地理教师人数少,而兼职地理教师也是走马观花换人,无稳定性,导致地理教学水平整体不高。
(3)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心态,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不扎实,读图、判图、用图,知识迁移基本能力比较差。
另外,由于部分学校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地理教师缺乏,地理课时不足,教学常规不落实等学校层面上的问题,也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基础差且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现状,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同时组织深入社会实践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地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2、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发展地理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地理考试中纯粹考查记忆性内容的题目越来越少,而更多是考查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死记硬背的做法背离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也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知识学习本身的兴趣,不利于地理的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当然仅靠死记硬背也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1)夯实基础,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能力的培养;(2)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重视地图教学,抓住地理的特色;(3)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4)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注重各地理要素的比较和联系,注重与地理知识相关领域的拓展;(5)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彻底改变“管学不管教”的状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坚持开展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分工协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