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九年级数学复习系统、高效、决非易事。如果教学内容、节奏安排不当,学生会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教师也会有“炒冷饭、老调重弹”的感觉。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多年的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实践,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实
备课时,我将七至九年级的教材、教案、测试卷都放在一旁。重点浏览“教后感”及学生作业错误分析,先做到学生易错的概念、运算和数学思想方法了然在胸,再精心设计复习课的“问题链”。课上我采用问题点拨、师生互动,集体细化完成知识系统、框架的结构。从而使复习课起到温知新,补上学生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盲点,快速纠错;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自主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学生能力的效果。
二、例题、习题处理
1. 选例题、习题一要有层次性,即要遵循基础性、提高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不可偏废;二要有典型性,即指能较好地体现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的题目,能较好地涵盖相关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或是学生易犯错并与生活联系密切,应用较广的题目;三要分类布置习题,千万不可强求一律。所谓分类,习题可能按学生层次分A、B、C三层,再对A层(学生水平较差的学生层)可以布置统一的必做题;对B层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选做题可与C层学生必做题中的较难题与选做题相同;而较好学生的作业布置则分必做题、选做题、思索题、探究性学习题。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循序攀登渐进。
2. 村绝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乏味现象。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进入“准备阶段”,让他们独立思索,然后小组讨论研究。再让学生“闪亮登场”,自己板演讲解,在登场亮相中可实施“场外救助”,向其他学生求助。再不行的就采用“师生互动”,由老师点拨,共同讨论,对优秀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并完成一题多变:变条件、变选项、变思维方式。最后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纠错。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真正达到了自教育的目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了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状况;从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3.指导学法,“授之以渔”。“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为了不教,要变“教学生学”为“教学生会学”,复习课必须体现“教学生会学”的根本要求。复习中,我强调要求学生做习题要做到十二个字:“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探究技能”。避免为做题而做题,做一题去一题;而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做中进步;学会分析和解题后的质疑反思,善于归纳解法通则。学会把握数学的思维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形成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作新的攀登化解了难点,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准科研的一种态度、方法、铺设了成长道路中的新路标。
三、试卷评价
初三考试频繁,数学学科重要但又难学,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厌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作业互批互改,与教师抽批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做既可以让教师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又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掌握评分标准,了解答题要点。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听课,又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并让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学习了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之后,教师反馈试卷情况,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同学,并将试卷中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且合理的部分,由学生本人交流,使他(她)体会到学习的成功,而其他学生则可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超越他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四、 课后抓紧跟踪反馈
教师的任务并非只完成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确切地说,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尤其对数学学科更为如此,但课延伸,包括作业、作业面批、学生订正也不可缺少。每次课后、考后,先让学生互帮小组进行课后讲练,教师在亲自“过筛子”------由学生------作答讲解,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问题不留疑难点,确保多数学生对重点或常考必考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与常考、必考的题型的解法通则烂熟于心。这样的跟踪过程,教师尽到了职责,学生自然也会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