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亭送别》教案
|
查询苏教版教案分析的详细结果
|
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座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吗?“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赏析第二部分:“长亭饯别”(送别宴上) (一)赏析【脱布衫】以景写情。 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纷飞黄叶,袅袅烟气、凋零野草。 长亭离筵,环境一变,情随境转。酒席间最使莺莺关情的当然是张生。离筵上的张生,不同于西厢之境,内心难受,但又要矜持,作者用细腻传神之笔,从莺莺的眼睛里写出张生的委曲难言之情:“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这种细腻隐微的情绪,正合离筵特定之境与张生之情,极为精妙。 (二)赏析【幺篇】【满庭芳】【朝天子】三支曲子,说出莺莺唱词中的怨情。 【幺篇】怨张生年少情薄,全不挂念数月来两人耳鬓厮磨的恩爱生活。 【满庭芳】怨供食太急,子母们当回避,分别在际,竟不能与张生举案齐眉,厮守片刻。 【朝天子】怨美酒无味,清淡似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怨世间人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竟忍心“拆鸳鸯在两下里”。 【朝天子】既写离别之愁,又写对功名利禄的恨。借景(物)抒情,杯盘酒菜,都供传情,“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三)依据“长亭饯别”的内容,讨论下面问题。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三辈子不招白衣女婿”,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贵族。 2、“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谁的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3、“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4、【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5、“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是化用了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 6、“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三、赏读第三部分:“临别叮嘱”(话别之境)。 (一)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二)试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 (三)运用想象,以“话别”为题,将话别之境改写成话剧片断。(提供一例) (西风黄叶,寒烟衰草。长亭酒席上崔张泪眼相对。) 莺莺 (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 张生 (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 [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 红娘:金榜题名,倒要小心呀。 张生:(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 莺莺: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 张生(摔杯):还有谁比的过你啊,我怎会生此念?有违情义,如同此杯! 莺莺: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感动,流泪)小姐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泪流满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点睡,野店风霜要晚点行。 张生: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 莺莺: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占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红娘:(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 四、赏读第四部分:“惜别目送”(别后情思) (一)赏析【一煞】 1、【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古道烟霭图。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唐诗宋词中找出有关“愁”的诗句。 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 夕阳:秋草独行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宜宅》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 3、用现代汉语改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苏教版教案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长亭送别》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提要:关注时事 |
下一篇文章: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提要:游山玩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