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馆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
查询苏教版教案分析的详细结果
|
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 检验课后练习一完成情况:重点品味王利发的性格。 二.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 常四爷的形象: 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 松二爷的形象: ①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② 个性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 “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三. 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 “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四. 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茶馆文化”。 五. 课外活动: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六. 作业布置: 1. 课后练习二。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苏教版教案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茶馆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
下一篇文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