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
查询课程教材教案的详细结果
|
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改依据:“五准”原则 ①定准题点 ②找准诗眼 ③抓准主旨 ④踩准分点 ⑤用准词句 以下四题每题3分,你认为所列举的这些答案该打多少分?请简要分析。 1、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① 表现了作者很乐意,很享受当时的雨景,同时表现作者当时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无拘无束的心情。 ② 表现了诗人阔达、平静、与世无争的轻松心情。 ③ 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轻松闲逸、自由自在的心情。 ④ 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悲观的心情。 参考答案:闲适、轻松、自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①意思是一场风雨正如人生的波折。表达诗人不拘泥于小节,乐观,始终怀着远大志向的人生态度。 ②意思是作者一生穿越了多少风雨迷蒙的路,表达了诗人表面轻松对走过的悲伤的乐观,但实质却消极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 ③人的一生充满困难,风雨满途,表达诗人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①“风雨”指官场上的争斗,“晴”指官场外的闲适生活。 ②“风雨”指官场上的互相倾轧,,“晴”指一帆风顺,没有灾害,暗含官场的争斗。 ③“风雨”既指刮风下雨,又指对词人的贬官;“晴”既指雨后初晴,又指词人重新被皇上重用。 参考答案: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4、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① 不同。《念奴娇》的基调极为雄壮、激昂,而这首词的基调较为悲凉。 ② 不同。这首词的基调是乐观恬淡;而 《念奴娇》则比较潇洒、豪放。 ③“人生如梦”多少表达了诗人无奈之情,也包含了对官场的些许期盼等待之情。而此词,应是后期的作品,是诗人思想内容的转折,显示了其归隐之心,是看淡官场,向往田园之情。 参考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①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4道评改题,依据“五准”原则,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②简介:此词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由生活中的小事感触而作。词中因景生情,借自然景观谈人生哲理,语带双关,有一种迭宕不平之气隐在字里行间。 学以致用 把班上的学生分两半,分别做其中一首诗。 提醒学生注意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渡荆门送别 (唐)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 写 送别 ,表达了 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 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 景,颈联是写 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 ,“大荒”是指诗中的 。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2、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 含在 两个字中。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参考答案:1、故乡水;诗人自己;怀念故乡,热爱故乡。2、虚实结合;实;虚。3、荆门,楚国。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2、燕然;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①将诗词鉴赏的方法通过课堂训练转化成学生的能力。
②简介 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程教材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下一篇文章: 我的信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