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双促双发”教改实验教例

查询课程教材教案的详细结果

                    文/杨邦俊 李少毅
 
  教学构想
 以《胡同文化》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外延方面认识文化,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
 2.引导学生重点考察宜都市一中这一文化实体,获得关于文化的一些直观认识。
 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将带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出示教具:一张八开白纸,上面用墨写着“文化”)。
 师:睁开眼,小心看,这是什么?
 生:(齐)文化!
 师:不错。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有。
 师:(点生发言)
 生:这是一张白纸。
 师:(自言自语)一张白纸,上面写上“文化”,就是文化。有意思。
 (点评:开篇即创设一种文化味很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设身体验。)
 师:事实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定会有很多收获,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做了一些搜集工作,不知你们找到哪些?
 生:(众)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比如吃文化,我们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饮食讲究色、香、味,烹饪强调刀工火候,吃东西用筷子,轻挑慢夹。那西方人就不同了,牛排鲜奶,刀子,叉子,还有爪子一齐上。(众生笑)这每种吃法就代表了一种文化。
 师:说得精彩,那你是否注意过文化的本质特征呢?
 生:(面露难色)
 师:不要紧,拿出词典看看,词典上是怎样给文化定义的?
 生:(查词典)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我也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过一些考察,发现人类的这种物质和精神财富大致有三种类型:(1)精神型的。容易理解,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精神文化产品就是。(2)物质型的。主要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物质产品,如(点示)我穿的西服,他穿的中山服,她穿的和服(众生笑)。这每一种服饰就代表着一种文化。(3)心理型的。比如,吃文化、酒文化就较为复杂,主要指人们通过某物某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定式。
 (点评: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领会什么是“文化”,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文化熏陶已见端倪。)
 师:下面我们选择一个更加具体的对象来试试。胡同大家见过吗?
 生:(众)见过!
 师:胡同能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生:(众)能!
 师:那么它应该属于哪一种文化类型?
 生:(私语)物质型的。心理型的。
 师:请申述理由。
 生:(热烈地讨论)
 师:静一静,说它是物质型的,一定强调的是胡同的——
 生:(众)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师:心理型的呢?(沉默,教师随意点一学生作答)
 生:(迟疑地)可能着眼于胡同里人的生活吧。
 师:汪曾祺写有一篇《胡同文化》,下面我们看看作者笔下的胡同到底属于哪种文化,好不好?请大家翻开书,读课文1、5两段,思考我提出的问题。(点评:在学生对文化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导入课文的阅读和研究。)
 (学生浏览课文,读后教师点生作答。)
 生:心理型的。
 师:请用书上的原话申述理由。
 生: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生: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生: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师:也就是说在作者笔下,胡同就是胡同文化,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就是北京人的思想。
 作者写到哪些胡同,观察到哪些文化现象?课文2~4段中有,大家边读边找。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议一议,我提领,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对应的下句。
 北京的胡同真多啊!
 生: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师:北京的胡同真奇啊!
 生:什么狗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大绿纱帽胡同……
 师: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生: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刀师傅的“惊闺”、算命先生的短笛听得清清楚楚。
 (点评:1、5段作简略处理,重在引导学生对北京胡同获得整体印象。)
 师:胡同如此,胡同内的生活怎样?下面我们深入阅读课文,随作者“走进”胡同看看。请大家注意课文6~7段。找一位同学朗读,读后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点生朗读,读后问)
 阅读课文应该从语言入手,要抓中心句关键词。大家想想,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应该是哪句?可以讨论。
 生:北京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对于我们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最为重要,这个词应该是?
 生:(齐)封闭!
 师:这“封闭”怎么讲(教室里一阵轻微躁动)。我不希望大家简单地从字面上解释,而是要你们阅读课文。
 读后想想北京市民的哪些生活内容可以反映他们过着一种封闭生活。
 (点评:调动学生的想象,努力把课文从静态的文本形态还原成生动的生活面,重在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
 生:(欣喜地)舍不得挪窝;住家是独门独院。
 师:北京人的“窝”是“金窝”,还是“银窝”?他们不忍割舍。
 生:(笑)不是!房屋很旧,也不太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的。
 师:那胡同里的居民为什么不愿意搬家?
 生: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
 师:喔,也就是说他们愿意过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也就是说北京人深居简出,彼此从不交往。
 生:也不是!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随一点“份子”。
 师:那么,这能说北京人封闭吗?
 生:能!北京人平常的日子,过往不多,只是街坊里道,谁家婚丧嫁娶的时候,才随一点“份子”,而且是为了“合礼数”。
 师:我明白了,北京人的交往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众生笑)。我们一起总结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师生一齐)读课文;找中心句,抓关键词;透过语言文字“看出”相关联的生活现象。
(点评:及时归纳学习方法,以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运用。)
 下面大家就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第8段。
 (学生读书,同座研讨,教师提示)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关键词—对应的生活现象——我们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中心句是“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关键词是满足!
 师:有相关的生活现象可以验证吗?(学生响应热烈)且慢,我不愿看到你们平平淡淡说出来,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摹,希望你们真情地把它朗诵出来,读出北京人那种满足的味儿。先同位的同学彼此对读练习,读后,我们请一位同学表演。
 (试读后点生朗读)
 生:(深情地)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师:不错,不过京味还不够浓。有没有去过北京或研究过北京人说话风格的同学?
 生:有!张为。
 师:张为,请你读读。
 张: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没的说。(众生笑)
 (点评:通过充满声情地朗读,尽量产生类似现场经历的效果,直接感染学生。)
 师:看来北京人确实易于满足。阅读方法大家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余下的9~12段自己读读吧!看看北京胡同还有什么文化内涵。
 (学生阅读思考充分后回答)
 生:(争先恐后)还有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师:有没有例子。生:有!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一个是作者楼道里发生的一件真事。
 师: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同位的同学先在下面分角色朗读、练习。然后我们再请人来表演。(学生试读两遍以后点生朗读)
 生(甲):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生(乙):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生(甲):卖!
 生(乙):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师:(抢过话头)能忍就忍吧!(众生笑)像老师一样,根据当时的情景,在省略号处再补足一句。
  生:有吃的就行……
  师:北京人真能忍耐。还有更精彩的。表现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有一句很典型的话——
 生:(抢着)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师:“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在哪里?
 生:(调皮地)想起儿时睡午觉。那时贪玩,上床睡不着,妈妈硬逼我把眼睛闭上。只好强忍着,等她一走,小眼睛又睁开了。妈妈恼了,索性守在我跟前,那滋味真不好受(众生笑)。你不说,居然还睡着了。
 师:喔,精彩。这北京人的睡法(重读,强调)和你一样,太精彩了!(众生笑)。
 生: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睡法问题,还有言外之意。
 师:言外之意?说说。
 生:你看那小姑娘对小伙子无可奈何。怎么办?不活了,跳楼(众生笑)。不行。权当一回儿子打老子吧!(众生笑)充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程教材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双促双发”教改实验教例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张锐:听到他们喊封杀
    在贾老师热衷高考的时候我没有对他说…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谁来保护教师的教育权?
    教师的实话受到法律保护?
    评山西杀师案——谁来保护教师的生命
    《浣溪沙》《赤壁》
    幼儿园教师烫伤幼童事件四大疑点待解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老师拿熨斗烫幼儿脸被轻罚,警方称因其…
    《南方周末》沙兰镇水灾采访手记:真…
    中学教育实话实说之五种教师
    电熨斗烫儿教师被辞,遴选教育工作者…
    孩子何时才能告别“幼儿园暴力”
    熨斗烫伤孩子,政府认定“误烫”太荒…
    丑陋的中国新闻时评圈(人民网/征服新…
    品味兴化“熨斗门”两大关键词
    家长发帖幼儿园老师打娃,当地政府出证…
    学生打老师,谁人无奈?谁人尴尬?谁…
    男生遭女老师诱奸无法立案 警方提醒男…
    中国教师的批评权和外国教师的批评权…
    实话实说谈考试
    荷花淀
    611定州事件记者采访手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
    黄鹂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忆
    沁园春.长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项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论语》十则
    荷塘月色
    小石潭记
    谈骨气
    想和做
    中国当代诗四首
    [高四册·阅读] 第二单元
    [高四册·阅读] 第三单元 林黛玉…
    失街亭
    我的信念
    童趣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什么是法律说课稿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
    说“木叶”(论坛精华帖)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论语》十则
    林则徐
    杜鹃枝上杜鹃啼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童趣
    七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理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最后一课
    陈峰:孙志刚事件采访记
    中国石拱桥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晋祠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五…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三…
    短文两篇
    让孩子掌握预防意外伤害技能
    拿来主义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备课笔记
    《灯下漫笔(节选)》备课笔记
    荷塘月色
    杜鹃枝上杜鹃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概述(旧教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研究性学习…
    过万重山漫想
    纪念刘和珍君
    胡同文化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琐忆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luyanlaoshi)
    冬天之美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触龙说赵太后(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跑跑折射当今中国教师生存状况
    中国现代诗四首——(《我爱这土地》…
    教师论《师德规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背影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阿房宫赋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涉江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丰碑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
    敲出豪放——《安塞腰鼓》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阿Q正传(创新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用熨斗烫伤七个学生的老师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
    孔雀东南飞
    回忆我的母亲(创新设计)
    邓稼先
    《雷雨》WebQuest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
    别出心裁敬恩师 明天 给老师过节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教师的实话受到法律保护?
    我的信念
    吾家有女初长成

    谁来保护中国的深喉:大案举报人至今…
    我们为什么难保“深喉”
    美国记者拒绝透露消息来源被判入狱
    《触龙说赵太后》备课笔记
    “幼师虐童”能警醒整个社会吗?
    促织
    禽兽教师肆意强奸女生15年 揭发者反遭…
    请看一个教师的真情告白!
    维护正义  遵守规则
    关于对“禁止教师与异性学生单独相处…
    受访中学生实话实说,青春期性问题惊…
    访谈——小天:另一种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