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於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农历正月二十日(2月28日)出生於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於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十四日(9月8日)逝世於河南洛阳履道里第宅,埋葬於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
虽然白居易出生和逝世,甚至埋葬的地点都是在河南,而且他的子孙也在洛阳落籍,并且在以后的几百年中繁衍为当地大族,而白居易本人却没有“误认他乡为故乡”,因为在这位伟大诗人的心中,河南只是他的父、祖几辈游宦生涯中的客居之地;而埋葬其数代父、祖的陕西华州(今渭南市)下圭,以及同州韩城,也只是他的家族的“寄籍”之地,从他的理智和感情上讲,这些地方都是不能和自己的原籍故里——山西太原同日而语的。因此,他在不少诗、文中一直自称为“太原白居易”。
他的这一自称,也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承认:其好友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就称其为“太原人白居易”;在他逝世以后,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为他撰写了题为《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居易墓碑铭 并序》的碑文。在其他同代、后代人中间,他也一直被称呼为“太原白公”。
但是,白居易到底是太原何处人?一千多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悬疑不解的谜团。
(一)
要解开这一谜团,先需要了解白居易的家世情况。据载有白居易“从弟”、曾任唐代三朝宰相白敏中小传和白氏世系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於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於秦,受邑於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为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乞丙,其后以为氏。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念其功,封其子仲於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二十三世孙、后魏太原太守白邕,邕五世孙建。”(1)
又据白居易在“元和六年(811)十月八日”给多年前逝世(大历十二年(777)六月十九日殁于新郑)的祖母撰写的《巩县府君白皇夫人河东薛氏墓状》自述:
“白氏于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於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乙降是也。裔孙白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於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
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公讳皇,字士钟,郎中第六子……”(2)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和以上自述,白居易家族的远祖是秦朝的名将白起,因有“大功於秦”,被封为“武安君”。后遭疑获罪,赐死杜邮(今陕西咸阳)。秦始皇念其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子孙遂为“太原人”。这样,白氏家族落籍太原的时间,可以上溯至秦始皇时,即公元前246-前215年前后。此后,直至南北朝的西魏(535-556)时期,才有其二十三世孙白邕担於“后魏太原太守’,其间度过了长达七八百年的时间。可知以白起——白仲为始祖的白氏家族,从秦时直到西魏时的二十多代人,乃是实实在在的“世居太原”,并不像个别学者所说“白氏先居关中,於北魏初徙居太原,到北朝末年又返居关中”(3)。但是,白起、白仲为秦时人,距离白居易已有一千多年,其间二十七代的世系情况不详,难以作为确定白居易籍贯的根据;白邕虽然是在时间距离较近的“后魏”时担任“太原太守’,但也没有说明居家太原何处,[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