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拣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线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此诗原列《新乐府》组诗第二十九首,题下原注“忧蚕桑之费也”。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诗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以供宫廷铺地便于歌舞娱乐之事,对“宣州太守”一类无耻官吏一味媚上的行为加以讽刺与鞭挞。披香殿,本为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毳,是鸟兽的细毛。从诗的结尾看,明言浪费如此多的蚕丝与劳力去织地毯势必造成民间无衣可穿,表达对“生民病”的深切忧虑。而从地毯的用途看,讽刺矛头实已触及皇帝,此诗的目的就是希望借以绝进奉、救时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