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鉴赏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 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278·《唐诗鉴赏大典》
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
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
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
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
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
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
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
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
中尉正承恩!”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的诗在我国叙事诗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首《宿紫阁山北村》,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画面,叙述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极其深刻地反映出生活中某些本质的东西,达到针砭时弊的目的。
此诗首二句写诗人因为游览紫阁峰,夜里就近住宿在山下老农家里。此处距离京城长安不远,可以说是在天子脚下,当地百姓的人身、财物安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白居易住宿的这家农户也似乎较为富裕,见到客人很高兴,准备开樽饮酒相贺。“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既表现出这位老农的质朴、可爱,又透露出诗人与平民百姓和谐融洽的关系。展现出一幅纯朴的村老敬宾图。
然而,宾主二人举杯尚未畅饮,竟有暴卒一群,挟刀持斧,蛮横无理地闯了进来,欢快的气氛一扫而尽。诗人明点暴卒,而不说是土匪盗贼,说明来者非同一般。因为天子脚下,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者并不多见。果然,来者不善,“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这伙人反客为主,主人反而敛手表示恭敬,退避三舍,把自己的财物拱手相让。而暴卒们夺酒掣飧之后,将斧头对准中庭生长三十多年的大树。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所谓“惜不得”,其实是指“不得惜”,珍惜也没有用。不难想象,生长三十余年的大树,既可美化环境,遮荫蔽日,又是绝好的栋梁之材,无端被掠,主人心中是何等滋味。凡此种种,作者仅用“惜不得”三字道出,而主人的无可奈何则尽皆展现。“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这两句道出了这伙人的庐山真面目,原来竟是吃皇粮的天子卫兵。至此,这伙人何以如此霸道无理也就不言而喻了。神策军设置于天宝年间,德宗贞元以后,逐渐被宦官所掌握,他们依仗皇帝的宠幸,虎假虎威,气焰嚣张,欺压百姓,甚至干预朝政。面对他们的走卒,诗人劝主人慎勿多言,以免惹祸,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此诗纯用白描手法,如实地叙述他所亲自经历的一件小事,情景逼真,用语尖锐,冷嘲热讽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