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白居易,为了能在京城长安崭露头角,拼命苦读,勤奋写作,以致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刚刚20岁,就出现了“未老而齿动发白”的症状。以后他被贬,“谪居卧病浔阳城”,按常规难以高寿。然而,诗人却活到75岁。奥秘何在呢?
首先,白居易乐天如命,始终保持心情的开朗、豁达。他有一个着名的观点:“心是自医生。”(《达哉乐天行》)《旧唐书》本传说他“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为意”。他高歌“无忧乐性物,寡欲清心源”(《养拙》),“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求崇里观居》)。就是对人类无法避免的衰老现象,他也是旷达视之。比如他的头发脱落严重,他不忧不躁,认为这样“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反倒省事。正是由于树立了这种乐天知命的思想,白居易总是处于一种安然自得的恬淡心境,于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其次,白居易十分注重饭食之补。他的早餐很简单,不外是“一杯云母粥”,或“烹葵炮嫩笋”。嫩笋其味鲜美,增人食欲,据现代科学分析,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高胆固醇症有一定疗效。他的午、晚餐也以素食为主。“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午斋何简洁,饼与蔬而已”。就是开荤,不过是“饭热鱼鲜香”。
当然,在积极的练功方面,白居易更是深知其中三昧的。坚持散步,是白居易多年的习惯,少则,“绕庭行数匝”;中则,“散步中门前”:多则,远足“劳童仆”。参禅打坐,精习气功,也是白居易养生健身的重要手段。有时“淡然临水坐”(《约心》),有时面对前庭挺拔的松树,“月好好独坐”(《松声》),还常常“夜半起端坐”。经过一番气功锻炼,“浩然心委化”,融溶进一种凝神静习的佳境(《冬夜》)。由于白居易具有很深的气功功夫,俨然达到了“坐稳夜忘眠”或“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奇妙程度,从而蕴蓄起旺盛的精力。“庭前尽日立到夜”,不觉得累;“灯下有时坐彻明”,也无倦意,这就从身体条件上保证了诗人写出了那么多的传世之作,白居易身体力行,潜心钻研,最终成为古代养生的大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