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雕塑 摘要:白居易给人的感觉是平和安适的,实际上其心态内部充满了矛盾。其矛盾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乐“生”与忧“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白居易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关注与其乐天达观的人生态度的矛盾;二、重视享受与道德的内省、自律的矛盾;三、入世与隐居、事业理想与物质需求的矛盾。这几方面构成了白居易矛盾性的人生。
关键词:白居易;矛盾心态;表现
宁宗一先生指出:“文学实质上是人的灵魂学和人的性格学,而一部文学发展史,从有机整体的观念来看,它是一部生动的、形象的、细腻的‘心史’。因此,‘发皇心曲’的作家灵魂的研究,细致入微的作家心态的分析,就会很自然地提到日程上来。”[1]白居易的心态可以概括为由基本积极进取到犹豫、彷徨,最终达观闲适。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的,前期也有寂寞、犹豫的心态,后期也有兼济的一面。白居易给我们始终如一的印象是正直、诚实的,他用他的笔细腻地为我们记录下了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而一个人的心态往往是矛盾着的,么书仪先生说古代文人的心态由于“总是处于种种矛盾的夹缝之中,一辈子在仕与隐、君与亲、忠于孝、名节与生命、生前与身后等问题上痛苦地熬煎,这种痛苦和矛盾的文化性格,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也与复杂社会环境有关。”[2] 从表面上来看,白居易的心态好像是心如止水、平和安适、与世无争的,实际上他的心态始终是处在矛盾当中的,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
长期以来,人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以江州被贬为界,白居易的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矛盾的研究就往往着眼于这两个时期,说前期如何如何,后期如何如何。从表面上来说似乎是合乎情理的,但这样实际上就把这个问题给简单化了,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思想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且有变的方面也有不变的方面。
关于白居易的矛盾心态的问题,有人说白居易的心态本来就是矛盾的,没有研究的必要。矛盾心态不是错的,此言不虚;还说没有研究的必要似可商榷。其矛盾心态的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学术界至今没有非常明确的研讨。以往有关白居易心态矛盾性的研究,有但不是很多,并且比较琐碎,系统性不强,大多集中在其心态内部的儒、道、佛诸方面并存的矛盾,以及讽谕诗和闲适诗歌的矛盾。思想意识方面的矛盾的确存在,但实际上在其生命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特点,某一方面在某一时期往往还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在当时,许多文人士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教义存在着相互沟通与对话的可能,故而士人文化格局呈现出立足儒学而兼取道释的局面,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他们读各家的书,和各类人物接触,无形中受他们影响……,把所吸收来的东西融会入整个心灵”。[3]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方面又不称矛盾,或者至少不是矛盾的很重要方面。诗歌方面的矛盾与他的经历和遭遇密切相关,在同一时期,这方面的矛盾性表现得也不很明显。其心态中的矛盾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消解和达到平衡的,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白居易矛盾心态的表现。
一、乐“生”与忧“死”的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对生老病死等琐屑之事的关注和其乐天达观的人生态度方面的矛盾上。从表面上看白居易是达观的、闲适自得的,然而实际上却又非常关注在别人看来非常琐碎的事情。
在白居易的诗歌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那就是对于生、老、病、死等的极端关注。比如“白发”,本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很平常的生理现象。但在白居易看来,确实很不平常的的。在他的诗歌当中,“白发”这个词出现的次数非常惊人,有74处之多。如果加上与之近义的词,像“华发”出现了1次,“花发”出现了8次,另外还有多处以“雪”、“霜”喻指白发的多处。这样诗歌中涉及“白发”的有近百处之多[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敏感的性格,见出他对于生命的极端在意。另外其诗歌对“病”也是情有独钟,一直“津津乐道”。据笔者统计,其诗歌中仅“病”字就提到了四百多处。这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应该是空前绝后的了。对于死亡,白居易的反应与平常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生命意识。“死”字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也很多,其诗歌中约出现了200多处,“病”的最大威胁便是死亡,可见“死亡”对于白居易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可以说,生死观影响着白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