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
诗是吟的,酒是品的。 好诗要慢慢吟诵,好酒要细细品味。吟好诗,品好酒,不但是古人,也是今人的一种美的身心享受。 不过,说来不觉有点遗憾,如今,好酒是越来越多,好诗却越来越少,酒吧是越来越贵,诗刊却越来越糟。写诗的人越来越茂盛,读诗的人越来越稀缺。于是,自20世纪初胡适的《尝试集》倡白话诗以来,中国便成了一个有酒可品,无诗可吟的极其缺乏诗意的国度,想想唐朝,处于酩酊状态下的那些诗人,酒喝得越多,诗写得越好,该是多么令我们羡慕的了。 大约旧时诗人,懂酒、识酒、知酒、深谙酒之妙处,能从中汲取到诗的灵感,当今诗人,善饮者不少,明白酒之真谛而形诸绝妙文章者,却不多。所以,在唐朝诗坛上,无论初、盛、中、晚,凡好的诗人,差不多都好酒,而且还非一般的好,是嗜好,是癖好,有的甚至到了无酒不成诗的地步。因之,诗有酒意,酒有诗情,便是唐朝诗歌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特色。 据宋·叶廷《海录碎事·酒门》:“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人目为醉圣。白乐天自称醉王,皮日休自称醉士”,可见当时诗人与酒是个怎样密切的关系了。再往远看,从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中国,无数好酒的诗人,写了无数出色的饮酒诗。 在中国,凡声名遐迩的好酒,都留在了诗人的作品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捧读他们这些锦词绣句,那佳醪浓浆的口角噙香,那金盏玉杯的诗情画意,那酩酊陶然的情致风雅,那玉山倾倒的酣畅淋漓,仍令人不禁酒兴大发的。 所以,好诗如好酒,耐人玩味,好酒如好诗,让人心醉。 虽然,“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但唐代诗人中,李白写酒的诗,在数量上远不及白居易。“白乐天自称醉王”,当非虚言。一部《白香山集》,真可以说他是一位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文学大师。 抄录在下面的这首《醉歌行》中,他把适可而止,尽兴为善的饮酒哲学,写到了透彻的地步。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歌。 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极易致。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 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五) 还有一首《劝酒歌》,更把人生的况味,世情的参悟,写到了极致的境地。 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身后堆金拄北斗,不知生前一樽酒。 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 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 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 一般来说,不懂酒者,无诗;不好酒者,无好诗;不善于在酒中觅得诗魂诗魄者,诗人的想象翅膀,也难以高高飞翔起来。白居易,甚至到了晚年,还写下《劝酒十四首》,虽醉眼朦胧,但对世界看得异常清晰;虽酒意盎然,但对人生保持相当清醒。诗前的那短短序文,大致可以看到这位自封“醉吟先生”的诗人,是如何沉醉于酒乡之中,而有特别冷静的思考了。 予分秩东都,居多暇日,闲来辄饮,醉后辄吟。苦无词章,不成谣咏。每发一意,则成一篇,凡十四篇,皆主于酒,聊以自劝,故以《何处难忘酒》、《不如来饮酒》命题。 白居易将酒、诗、琴,视作“北窗三友”,可是,在他的诗集中,写琴的诗,其实是屈指可数的,而写酒的诗,却比比皆是,荦荦大观。他的全部诗歌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与酒有关。我一直思索,诗人对于酒的这一份眷恋,这一份陶醉,这一份念念在兹,这一份情有独钟,是否与《旧唐书》称:“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新唐书》称:“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的籍贯,有些什么联系?是否与他祖先成为山西人前,还曾策马扬鞭于大漠朔方,血管里至今仍流动着龟兹民族的浪漫精神,有些什么关联? 经南北朝,到隋,到唐,民族的大融合,已经模糊了五胡与中原的华夷界限,在唐代,很有几位诗人,其出身,颇具浓重的西域背景。如李白的家族源于“碎叶”说,即是一例。碎叶,今吉尔吉斯坦伊塞克湖(热海)以西,托克马克附近的城市,很难说李白不具突厥民族的基因。如元稹,为鲜卑族后裔,已是定论。据近人陈寅恪考证,他与崔莺莺的这段恋情,很大程度上是他用掩饰的写法,讲述他和来自中亚粟特(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汗北古尔丹一带,当时称曹国)的移民女子,所发生的“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 陈寅恪更想象这个被诗人负心背叛的女主人公名字,应为曹九九,是一个美丽得令元稹情不自禁扑上去的酒家胡。诗人压抑不住的冲动,美女无法控制的激情,可能都是缘起边外少数民族比较发达的性腺在起作用了。用现在的语言,曹九九是来自异国他乡的打工妹,在山西永济,古称蒲州的一家酒肆中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白居易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白居易饮酒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