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部 分作品矜耀富贵,吟弄风情,存在着格调低下的庸俗的 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诗源辩体》 引王世贞语),“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叶燮《原 诗》)。在艺术上他也有相当数量的诗篇,意太详,语太 露,缺少蕴藉含蓄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但他的成 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 《一瓢诗话》),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 想情趣,有力地显示着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 所以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 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内容的深刻和风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会 上流传特别广。他在世时,他的诗歌已广泛传诵,“禁 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 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 处处皆是”(元稹《元氏长庆集序》)。他与元稹两人 唱和的所谓“元和体”,“自衣冠士子,闾阎下俚,至 悉传讽之”(《旧唐书·元稹传》)。白居易的名声远 播国外。当时有朝鲜商人来求索白诗,带回去卖给该国 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苏州南禅寺抄得 一部白集带回国,后陆续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 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视为国宝。 宋代刻本《白氏文集》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晚唐的皮日 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禹□、 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 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 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 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 《梧桐雨》、洪□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变为马 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秋》等。白诗的词 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虽然 不属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团体,却以其创作的实践,推 动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 有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 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 实,见解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 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 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 石上书言事的先声。《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 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而象《草堂记》、《冷泉 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写景状物,旨 趣隽永,又是优美的杂记小品。白居易还积极参与了新 兴文艺样式──曲子词的写作。他的《忆江南》、《浪 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 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 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 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 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 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 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 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