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坎曼尔书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 其中如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 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 情绪感伤,寄托深微。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 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 者的同情。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 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 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琵琶行》则有遭际 之感。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 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 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 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 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 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卷四)。感伤诗中还有不少亲朋间酬赠的篇什,如《别 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宝乐叟》、《画竹歌》、《醉 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朴挚 动人。这类诗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感伤色彩,如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朝哭心所爱,暮哭心 所亲”(《自觉》二首)等;厌苦尘世烦恼,力求加以 解脱,声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同前), 明显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 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 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意盎 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而一部分铺陈故实、排比声 韵的长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艳情风月的小碎篇章,颇为 时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浅切,明畅通俗。平 易,是指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 够领略。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 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就 是对于这种平易自然、浑成无迹的诗风的高度赞扬。平 易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刘熙载《艺概》说:“常语 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 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赵翼《瓯北 诗话》也认为“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指 出“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 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诗的平易,又是同叙写情 事的直切畅达联系在一起的,意到笔随,挥洒自如,“情 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 侔”(王若虚《滹南诗话》),有很大的感染力。这样 的平易,是提炼的结果。赵翼又说:“其笔快如并剪,锐 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 是平易,其实精纯。”宋代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记叙 白居易作诗令老妪都解的传说,虽不必真有其事,而他 的作品文字浅显,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便于广大读 者接受,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他还喜欢提炼民间俗语 入诗,增添诗歌的神趣。《唐音癸签》引《阅耕余录》 说:“白太傅诗:‘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吴中 以水涨船动为船活,采入诗中,便成佳句。”龚颐正《芥 隐笔记》也说:“诗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 他、欺我、生憎、勿留、赢垂、温暾,皆乐天语。”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后世颇有訾议。有人说他 “俗”,说他“浅”,甚至说他“力□而气孱”(司空 图《与王驾评诗书》),这些批评看到了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