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1日,朱德在中央人民政府元旦团拜会上讲话。右一何香凝,左一沈雁冰,左二沈钧儒。
赵镕
南昌军官教育团的诞生 1926年夏天,朱德同志从欧洲回国,先在四川军队里进行革命活动。这年冬天,朱德同志根据党的指示,来到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 当时驻在江西的是北伐军朱培德的部队。朱培德任江西省省长、第五路军总指挥,下辖第三军、第九军和第六军。第三军和第九军都是滇军流亡部队。朱德同志决定利用他过去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同僚关系,选第三军为目标,着手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工作干部,以便从各方面展开革命活动。 在朱德同志亲自主持下,学校很快创办起来,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接受共产党中央军委领导。校址选定在南昌市进贤门望花园角的讲武堂内,朱德同志任团长,魏瑾钧任党代表,刘介眉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后为陈奇涵同志),还建立了团部各机关。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到1926年底,学校开始接收学员。 朱德同志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护国战争,屡建战功,当了护国军的混成旅长,在滇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作战机智勇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时友军战机不利,有败北模样,只要朱旅长一赶到,把上面绣有“朱”字的红旗往阵地的山顶上一插,敌军就闻风丧胆,望旗动摇;而友军则军心复振,士气重发。常以此转败为胜,扭转战局。因此,朱德同志到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的消息传开以后,滇军各部队的进步青年军官欢欣鼓舞,辗转相告,纷纷要求入校学习。江西各地许多进步青年也赶来报考。到1927年2月中旬,仅一个多月就接收学员一千一百多人。我当时在第三军当见习军官,在自己积极要求下,第一批被选送入校学习。 教育团全团共编为三个营。第一、二营共七百多人,学员大部分是滇军中排级以上的军官、军佐,其中大多是行伍出身的工农子弟。他们在滇军中当兵多年,转战数省,流亡在外,受革命的影响较深,大都趋向革命,当然,思想很进步的只占少数;其中个别的还是共产党员。思想落后,对革命不满的也占少数。较多的一部分是到这里来寻求出路的。他们自以为出路全在苦学,于是老老实实,肯干肯学。第三营约四百多人,大部分是各地选送来的热心革命的青年,少数是江西军阀李烈钧保送的富有人家或其僚属的子弟。这些人大都是想学点本事,以作升官发财的资本。但一般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水平,因此大多数经教育后转向进步,趋向革命。 这些阶级成分、个人经历、思想意识复杂的学员,能不能教育好呢?当时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这些学员大多当兵多年,受到社会的恶习影响较深,已不容易接受教育。但朱德同志对他们的教育改造是很有信心的。记得他曾经说过:学员们的思想亟待改造,也可以改造。在过去,他们就像在茫茫大海里行驶着的无指针的帆船,没有不迷失方向的。现在有了共产党,就有了灯塔,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培养成为革命的力量。 把教育团办成一个革命堡垒 学校接收学员大体完毕,还没有举行开学典礼,就正式开课了。 开学之初,朱德同志忙于校外的活动,学校的教学计划只凭副团长刘介眉拟定。刘介眉是个旧军人,军阀习气很重,不重视学校的政治教育,学员每日的活动还是和旧式学校差不多,每天三操两讲堂。不久,朱德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办校必须为革命,不能因袭旧规。我们必须注意学员的政治进步和思想改造,所学军事知识才能为革命服务。这样,教学计划很快就有了改变,逐渐改为两操三讲堂,三操三讲堂,最后是三操四讲堂。学习的内容,特别是政治教育内容显著增加了。政治课主要是讲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社会问题等。朱德同志常在纪念周(每星期天早晨举行)或晚点名时讲话。朱德同志的讲话,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学员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针对一些学员思想极其混乱,有人赞扬这个主义,有人赞扬那个主义,朱德同志指出: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是与共产主义完全对立的,无政府主义是乱臣贼子主义,自由主义则是用所谓的“人人自由”造成天下多少罪恶,都是我们反对的。我们信仰的唯一真理只有一个,就是共产主义。 又一次,针对某些学员提出的“革命何时才算完”的问题,朱德同志指出:要知道反革命势力是长期存在着的,我们在这里消灭了它,它又会在另一个场合,采用另一种形式,猛然出现在革命人民面前。那里的革命人民把它消灭了,再有机会,它又会重新出现,我们得再次消灭它。这样辗转反复,直到最后把它消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揭示了的。所以,我们当革命取得胜利之时,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反革命的反扑。我们不能有片刻的松劲,不能解除思想武装。我们要时刻准备战斗,我们要有长期革命的思想,要有终生为革命的坚强意志。不然,我们就会被反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朱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朱德同志创办南昌军官教育团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