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的五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了。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一八四○ 年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2)开始的,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达一百○九年。正如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的,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一百○九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3)为止的前八十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一九四九年为止的后三十年,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一辈的中国人,是亲自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这两个时期的,并且接着又亲自经历了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同以前的各次革命比起来,是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次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宣布成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次革命引起了全国的民主革命精神的高涨,为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打开了道路。但这次革命远远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谓中华民国很快就成了有名无实的东西。代替清朝封建统治而起的,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4)的反动统治,以及后来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回忆辛亥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这次革命的光荣传统,吸取它的宝贵的历史教训,在今天还是有重大意义的。 辛亥革命是经过了长期酝酿而发生的一次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力、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5)。辛亥革命的公认的领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十九世纪末,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中间,出现了两个派别,这就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6)的失败,使幻想清朝政府可以实行某些改良的维新派破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和影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九○五年,同盟会(7)成立。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时提出了包括“创立民国,平均地权”(8)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这个方案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他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清朝的统治来“创立民国”,这在当时,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的。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后,会员们很快地就分头回国到各地去组织革命团体,联合爱国人士,准备起义。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就我当时在那里上学的云南省来说,法国那时在云南修建的滇越铁路(9)已达到昆明,并且掠夺了七个府的矿产开采权。英国也伺机侵掠我国边疆的片马(10)等地。法、英帝国主义对云南省的加紧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云南人民更感到“内巩国基,外御强敌”的迫切,于是积极起来反抗。一九○六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创办了《云南》杂志,在发刊词中号召云南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万死不懈,以抗强敌”。一时以昆明、腾越(11)的同盟会支部为中心,联络爱国革命人士,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这样,云南就成为策动革命运动的重要省份之一。 孙中山先生当时很重视军队工作,注意在敌人军队中开展工作,这对辛亥革命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九○八年,孙中山派黄兴(12)到云南河口发动起义(13),不幸失败。接着同盟会员杨秋帆(14)等又在永昌举行起义(15),结果也没有成功。这两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革命的影响却在云南日益扩展起来。我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一九○九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 云南陆军讲武堂,原来是一九○九年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为了培养清朝政府的军事人才办起来的。同年冬,云贵总督李经羲到昆明上任,把新军(16)第十九镇(17)的随营学堂也并入了讲武堂。当时讲武堂的总办是李根源,教官有方声涛、赵康时、李烈钧、罗佩金、唐继尧、刘祖武、顾品珍等人。他们大都是同盟会员,其他一些教官,或者是同盟会员,或者是受到了同盟会革命宣传的影响的。讲武堂的学生有五百多人,其中许多是不满于现状的青年。不久,就在讲武堂中建立起同盟会的组织,秘密传阅同盟会宣传革命的书刊。大家经常谈论的和考虑的,就是怎样发动革命起义。这样,云南讲武堂就成为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那时,蔡锷(18)经李根源和罗佩金向李经羲推荐,担任了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的协统(19)。蔡锷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也从来不公开和讲武堂来往,可是他却是一个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人,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当时清朝政府对革命力量的压迫是极端残酷的。蔡锷当时对讲武堂的革命活动,作了很好的掩护。 一九一一年,讲武堂第一批学生一百人提前毕业,其中有十八人被派到蔡锷部下当军官,他们就在士兵中进行革命的宣传活动。我当时被派到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当排长,标统(20)是罗佩金,管带(21)是刘存厚。新军士兵都是从乡村征调来的农民,他们对于清政府的专横腐败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苛重的剥削,以及旧军队的打骂制度和旧军官克扣军饷的行为,本来就存在着激烈的不满情绪。我们就深入到士兵群众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革命的种子渐渐地在士兵中撒播开来。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朱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辛亥革命回忆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