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党的文献》发表的朱德诗词12首,是从作者1906年至1926年期间创作的40余篇早期诗词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绝大部分没有正式公开发表过。认真研读这些诗词,颇感其是研究朱德早年思想历程的珍贵史料。本文仅就朱德早期诗词及其思想历程作一初步探讨。 一、朱德1906、1909年的诗词反映他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前就忧国忧民,并立下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的宏伟志愿 朱德1906年和1909年分别作了《顺庆府中学堂留别》和《赠诸友》两首诗。追溯这一时期朱德的思想轨迹,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两首诗反映朱德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前就忧国忧民,并立下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的宏伟志愿。 1906年秋,也就是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一年左右,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学习。在这里,他不仅进一步较系统地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新知识,还接受了曾留学日本、具有强烈民主革命思想的校长张澜和刘寿川等教师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他听了对孙中山组织同盟会纲领的讲解,借阅了《革命军》、《天演论》等革命书籍,懂得了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拯救国家的道理,其思想开始逐渐向革命民主主义方向发展。1906年冬。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学习期间,多次对同窗戴与龄讲,我听到有人说,在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起义不断发生,可惜都失败了。我根据鸦片战争以来国内外的情况分析,中国要打败帝国主义侵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我准备先考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再去学习军事。[1]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朱德十分关心国家的兴亡,痛恨如虎狼一样贪心的“污吏”,深感自己即使是“一介书生”,也要对祖国安危负责任。因此,当1906年底朱德离开顺庆府中学堂时,写下《顺庆府中学堂留别》一诗赠戴与龄,抒发自己的雄心和豪情:“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朱德于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后,在学校秘密传阅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继续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这时,他不仅感到清政府专制腐败,还明确地认识到要“推翻清皇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2]他多方秘密请求加入同盟会未果。1908年春,朱德应聘回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兼庶务。他在这里任教一年多,与新应聘来的教师积极提倡新学新办,大胆地向学生灌输新文化、新思想。同时,他因在学校管理经济、庶务和教育学生,“学得好多办事的本领”,“世故人情更懂得多了。对社会上新旧势力的斗争、政治上各种阴谋压迫都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教书不是一条生路”,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3]是年冬,他辞去在仪陇县高等小学堂的职务。这时的朱德,对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已到了“恨无穷”的地步,并进一步认为不能甘做“一介书生”,应该投笔从戎以更直接地拯救国家。次年初春,他决定到正在办新军的云南去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行前,他撰写《赠诸友》一诗,表明自己已立下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的宏伟志愿:“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二、朱德1916年的诗词表明他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义义者,在取得护国战争胜利后,一度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敢于砥柱中流 朱德写于1916年的诗词有《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和《登五峰岭》。前一首诗,最能代表朱德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过程中不断得到锤炼提高的思想水平,还充分表明朱德在取得护国战争胜利后,一度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敢于砥柱中流。 朱德于1909年11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讲武堂监督李根源和一些教官,或是同盟会会员,或是同情和支持同盟会。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使得朱德进一步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年冬,朱德秘密加入同盟会。朱德在同盟会小组秘密传阅同盟会宣传革命的书刊《民报》、《天讨》、《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还经常讨论和考虑怎样发动革命起义。这时的朱德,认为自己“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4]1910年7月,朱德因学习优秀与范石生、杨蓁、董鸿勋等被选送到特别班学习。次年春,结识自桂入滇、准备任滇军军职的蔡锷,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蔡锷求教,并借阅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名《论法的精神》)和介绍有关华盛顿、彼得大帝、日本明治维新的书籍,以及国内资产阶级共和派抨击保皇派、主张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秘密报刊。通过不断与蔡锷的交往,朱德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更加成熟。 朱德随陆军讲武堂特别班学员于1911年8月提前毕业,被分配到蔡锷任协统的第74标第2营左队,以见习生资格当副目(相当于副班长),开始了直接追随蔡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戎马生涯。以后的4年间,朱德全付身心地投入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誓拼热血铸中华”,“倾心为国志无违”,屡立战功,成为滇军名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袁本人也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死去后,朱德“报国归来天欲暮,笑看北地废朝班”,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从心底里看不起那些“幸胜家国任”而听任国家动乱不已的官员,表示自己一定要成为拯救国家的主人:“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这时的朱德,踌躇满志、满怀激情地写下《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朱德还与泸州一些知名文人成立东华诗社,“戎事余欢,逢场作戏,苦中寻乐,忙里偷闲”,来“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朱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朱德早期诗词及其思想历程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