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朱德 >> 正文

 

[图文]朱德同志在护国战争中


  1922年9月上旬,朱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这年11月,在德国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希泌


  护国战争(原称云南起义,又称护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辛亥革命的延伸,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为了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帝制而自发发动的一次正义战争。
  朱德同志在云南参加重九武装起义后,一直在滇军工作。云南反袁起义前,朱德同志任滇军第十团团长,驻军蒙自。起义号角一吹响,他立即率队伍来到昆明,被编入护国军第一军,任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待命出发入川。
  朱德同志在这次战争中虽然不是主将,但他披坚执锐,斩将搴旗,始终站在最前线,他先后率领的第六、第三支队在护国战争最关键的一仗——泸纳战役中,担负了重要战斗任务。敌军一看到头戴红边帽,高擎绣有“朱”字军旗的护国军,就望风披靡,他为纳溪战役的胜利,为推翻袁世凯的复辟称帝,立下了卓著的功勋。这正如吴玉章同志在1946年朱德同志60寿辰的祝辞中所指出的:“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泸州兰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锟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
  今年是护国战争80周年,明年将是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谨撰此文,以资纪念。
  民初,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妄图帝制自为,当共和国危难之际,唐继尧蔡锷等于1915年12月在云南宣布起义,树起了反袁护国的旗帜,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当时,护国军编为三个军;第一军出四川,为护国军的主力,担任主攻任务,总司令为蔡锷;第二军出广西,转战湘、粤,牵制袁军入川,总司令为李烈钧;第三军留守云南,总司令由唐继尧兼任。第一军分兵三路北出四川。左翼刘云峰率第一梯团于1916年1月21日进占叙府;右翼戴戡取道遵义,北出松坎,向綦江前进;中路由赵又新的第二梯团和顾品珍的第三梯团组成,归蔡锷亲自统率,是第一军的主力,目标直取泸州。此路由第二梯团董鸿勋所率的第三支队为先锋,朱德同志所率的第六支队殿后作预备队。当护国军由昆明出发时,绅商各界和青年学生两千余人集中在状元楼热烈欢送。许多女学生还送毛巾给出征官兵。在行军途中,群众纷纷向部队送茶水。群众的热烈支持,给部队很大鼓舞,士气高昂。
  中路董鸿勋支队于3月5日会同在纳溪起义的川军进攻泸州。与袁世凯的北洋军战于泸州东岸的兰田坝。北军战败,渡江而逃。董鸿勋乘胜渡江追击,迂回泸州之背,眼看快要攻下泸州,突然得到情报,敌军偷渡过江,兰田坝川军守将陈礼门战败自戕,兰田坝、月亮岩等阵地全部丢失,董支队腹背受敌,只好由原路渡江,向双合场方向撤退。
  敌军占领兰田坝后,继续向纳溪城进击,第二梯团的第四支队由后方赶到,第三、第四两支队在纳溪城东棉花坡一带高地阻击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战事吃紧,蔡锷命第三梯团赶来增援。于是,朱德同志便率领第六支队急行军在2月18日赶到纳溪前线,连饭都来不及吃便投入了战斗。
  由于第五、六两支队投入战斗,使战局稳定下来。2月25日蔡锷赶到纳溪前线,视察阵地,了解了战况,重新作了部署。调第一梯团的金汉鼎支队由叙府赶到棉花坡增援,撤去董鸿勋第三支队长职务,改由朱德同志担任。朱德同志第六支队长职务由第二梯团参谋长王秉钧担任。2月28日蔡锷又组织了一次反攻。朱德同志带领两个营参加了这次反攻。正如朱德同志在《辛亥革命回忆》一文中所说:“第一军人数不过6000人,与北洋军阀曹锟的十几万‘征滇军’相持于叙府、泸州之间,护国军凭着人民的拥护,巧妙地利用山地战,结果以少胜多,打了许多胜仗。”在这次战斗里,朱德率领的支队以善打夜战和白刃战出了名。曾见他作战的人说,他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就够了,似乎有无穷的精力。他的士兵知道他同大家一样,也是农民,拿他们当人看待,绝不许任何军官打骂他们。士兵热爱他,即使受了伤,也要继续作战。但因敌军占据险要地形,并筑有坚固工事,以逸待劳,而护国军后勤供应不足,补给困难,有被胶着拖垮的危险。到了3月2日叙府方面由于抽调主力到纳溪前线,兵力空虚,被北军攻占,纳溪前线的护国军处于腹背受敌局面,被迫作战略转移,在3月4日退至纳溪县属龙头铺、白节滩一带高地,占据有利地形,诱敌深入。朱德同志率领的第三支队经双合场、渠坝驿撒到上马场固守。
  护国军虽然暂时失利,但是由于前一阶段的英勇作战,震动了全国,各地进步势力起来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帝制自为。袁世凯的北洋军由于受到护国军的多次打击,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军心动摇,不敢主动向前进攻。护国军利用有利时机,进行休整,重新部署,准备反攻。
  先是右翼方面的护国军在綦江前线反攻得手,敌军被迫从纳溪前线抽调兵力支援。纳溪前线敌军兵力更显得分散单薄。3月15日蔡锷制定反攻计划,令朱德率所部第三支队在16日晨开赴白节滩,与第一梯团的金支队、新编义勇军第一张支队,第二廖支队组成右翼部队,准备在18日迂回纳溪,进击兰田坝方面之敌军。左翼则以何海青支队相机攻击敌之侧背。
  反击的战斗在3月17日打响了,朱德率所部两个营自白节滩出发,经过激烈战斗,当进击女儿井,背猪坳之敌时,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朱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朱德同志在护国战争中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共和国十大元帅:毛泽东点评独到,赞
    人数最后一刻才敲定 共和国十大元帅授
    十大元帅成名之前都叫啥
    十大元帅的夫妻合影
    早年林彪的军事才能:三战成名令朱德
    第四次反围剿
    论抗日游击战争
    朱德与“赣南三整”
    八路军
    开国将帅们的“战创”知多少
    彭德怀的临终遗愿让朱德老泪纵横
    一次胜仗都没打过的元帅?关于朱德同志
    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德的扁担是我
    民族的骄傲 人民的光荣
    缠绵悱恻 朱德与四位女性的情感经历
    1959年 朱德缘何拒绝担任国家主席
    湘南起义中朱良才与朱德、陈毅的一段
    总司令在解放战争中
    朱德在共和国诞生前后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
    激流归大海
    前委员长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前
    开国少将袁也烈 曾误抓朱德当“俘虏”
    朱德同志与湘南起义
    朱德与成仿吾的夕阳情
    朱德总司令的几件事
    试论朱德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
    命令冈村宁次投降
    我知道的朱老总
    悼左权同志
    祝刘师长五十寿辰
    论解放区战场
    开国元勋朱德
    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渡江战役
    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电报
    胡耀邦在朱德同志百周年诞辰纪念会上
    朱德同志创办南昌军官教育团
    怎样创造铁的红军
    朱德亲孙子被处死刑之后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
    一个让朱德一见钟情的女子
    朱德早期诗词及其思想历程
    永记父亲的教诲
    朱德与人民军队的初创
    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
    辛亥革命回忆
    大度自然是英雄
    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背景资料
    朱德同志的清廉作风
    朱德五六十年代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
    朱德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预见
    朱德大事年表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回忆我的母亲
    出任数载 功绩显赫
    朱德和红军长征胜利
    三年来华北宣传战中的艺术工作
    朱德
    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外出视察的报告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
    对冀中经济工作的意见
    关于干部问题
    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过与教
    伟大的精神 崇高的品德
    朱德曾三次视察 南泥湾垦荒决策前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朱德生平介绍
    朱总司令的平民女儿:14岁前父亲是一
    1957年毛泽东请辞国家主席 朱德力荐刘
    朱德元帅的成绩单公布 器械课成绩最好
    从讲武堂学员到红军总司令的朱德
    解放石家庄:朱德亲临前线 毛泽东劝说
    朱德孙子揭秘文革时林彪批斗朱德内幕
    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后作出的贡献
    朱德同志和国际友人在一起
    朱德在大决战的日子里
    我给朱总当秘书
    试论朱德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朱总风范永存我心
    “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我陪朱委员长视察海南
    朱老总与四川的经济建设
    朱总指导我们打胜仗
    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朱德总司令与石家庄解放
    朱德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
    朱总司令在延安文艺界座谈会上
    朱德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重要
    朱德高呼——要革命的跟我走
    朱总与我谈诗
    朱德(1886—1976)
    红四军高层风波:朱德反对毛泽东搞家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