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7月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合影。前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中排左起:黄炎培、马寅初、陈叔通、郭沫若、蔡廷锴、乌兰夫。后排左起:周恩来、林伯渠、蔡畅、张奚若、马叙伦、李立三。
刘学民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这一震惊中外的革命壮举,早已载入史册。朱德同志是南昌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这是大们都知道的。但他在南昌起义前后做了哪些工作,有过哪些重大贡献,多少年来却鲜为人知。今天,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将朱德同志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功绩较详尽地介绍给大家,以寄托对朱德同志的深切怀念。起义前夕秘密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投靠国民政府不久的四川军阀杨森开始公开反共,朱德便秘密离开驻万县的杨森部队,来到武汉领受党交给的新任务。中央军委派他去江西做滇军的工作。当时,在江西任第五路军总指挥兼江西省省长的朱培德、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九军军长金汉鼎,都是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朱德一到南昌,充分借助他在滇军中的声望和同僚旧谊,利用朱培德急于扩充部队、需要大量军事骨干的机会,在南昌办起了军官教育团,名义上叫“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隶属于第三军;实际上是受中共中央军委、江西省委领导,为我党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朱德为团长,魏瑾均为党代表,刘介眉为副团长,陈奇涵为参谋长,并秘密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电台用密码与中央军委保持联系。军官教育团全团三个营,共一千多人。第一营和第二营共七百多人,学员大部分是滇军的排级军官,多数是行伍出身的工农子弟。他们当兵多年,转战数省,流落在外,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大都倾向革命。其中还有一些人是共产党员。第三营约四百多人,大部分是倾向革命的青年学生。在军官教育团里,除进行军事训练外,还加强了政治教育,朱德先后邀请曾天宇、邵式平、方志敏等来讲授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等;秘密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到快结业时,每个连队都有十多个党员,有的连队多达三分之一。他还派学员到万安、泰和、萍乡、九江等地,支持工农运动。当年在南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志,亲切地把教育团称为:“我们的大本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粉碎江西的反共高潮中,军官教育团是中流砥柱。正如郭沫若所说:“这次江西能够免受蒋介石的屠戮,江西能够成为革命的势力范围,玉阶(朱德)所领导的教育团,是有不小功劳的。” 为南昌起义提供准确的情报 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朱德秘密由武汉返回南昌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南昌的敌情,准备起义。他把敌人的兵力、指挥官的特点和部队的布防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并绘制了一幅详细的敌兵力部署图。七月二十七日,周恩来一到南昌,朱德就详细地向他介绍了情况,并把南昌市街道图和自己绘制的敌兵力分布图铺在桌上。周恩来同志看后,很满意。他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