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元帅的授予标准很高,元帅头衔自古至今都非常显赫
1955年,解放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高。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对元帅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也很高: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最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
元帅这个头衔,自古至今都非常显赫。在历史上,元帅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军队中资历、威望和战功最高者――“将帅之长”的一种尊重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公元578年的北周宣政元年,宣帝宇文赟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置有元帅职务,而且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到了金朝,战时设置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则都设置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在枢密院之下设置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
元帅一词用于军衔称号,以表示最高军衔,则始于16世纪中叶的法国军队。至19世纪的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44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耳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苏联、中国、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印度、泰国、朝鲜、蒙古、埃及、苏丹、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主帅、元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朝鲜的元帅,区分为元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两级,只是大元帅设而未授。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十大开国元帅都有辉煌的资历与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他们何以被评为元帅军衔?尽管《军官服役条例》对此作了说明,但一些具体情况还需要作进一步阐释。
第一,这十位元帅都是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192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80年辉煌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非同寻常的年份。中国共产党为了对抗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