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M >> mao >> 毛泽东 >> 正文

 

毛泽东评《三国》:自比赵子龙,为曹操平反

 毛主席爱读书,可以说是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譬如他对《三国》的热爱,就可见一斑。在毛主席读过的众多史书里,他最爱读的要数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在他看过的历史小说里,他最喜爱的应是《三国演义》了。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

  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喜爱。他说:读《三国》,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后要看组织。早在井冈山那样斗争环境严酷的日子里,在打土豪时,他还想在土豪家里能找到《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来读。

  在毛泽东的著作、报告、讲话、演说当中,引用《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赋予新意,可以说不胜枚举,多有所见

  一九五三年,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毛泽东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重视选拔青年干部,不能论资排辈,要看能力,靠德才兼备。

  为曹操平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尊刘抑曹,对黄巾农民起义也有诋毁。毛主席评价这部书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司马迁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的传统。”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在对待重大历史问题上,能够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可以说是秉笔直书。南宋理学家朱熹,被明、清两代人尊为儒学正宗,他提倡正统思想。朱熹以蜀为正统,所以罗贯中在书中也以蜀为正统,故毛泽东说他是继承了朱熹的传统。

  随着《三国演义》的普遍流行和戏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的脸谱化,曹操被视为“乱世之奸雄”,可以说已在我国成为妇孺皆知的事。千百年来,偏见掩盖了历史的真实,毛泽东主席却不然。

  他主张对曹操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他在一部裴松之注、卢弼集解的《三国志》中,对《魏书.武帝纪》、《魏书.文帝纪》《魏书.刘表传》有关曹操部分,作了不少圈和批注。

  毛泽东曾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议论曹操时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曹操是真男子”

  还有一次在北戴河时他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在五十年代读此文时,用红笔对这段论述着重线,表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的看法,是非常赞同的。

  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在和他的子女们谈话时,他也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自比赵子龙

  毛泽东喜欢读《三国》,在他的写作、谈话及日常言行中,还时不时引用起有关《三国》方面的典故及事例。

  一九四四年十月一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的社论。其中谈到:“华中的伪满军士兵,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的枪说:‘枪呀,我是替四老爷保存的’。”其中“比之为赵子龙”这一句是毛泽东修改时亲自加上的。赵子龙是赵云的字,是三国时蜀国位列刘备、关羽、张飞之后,名排第四的有名战将,被誉为“一身是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人民解放军逐鹿中原,解放了河南省南阳。毛泽东亲笔替新华社写了一则消息报道,题为《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开头就写道:“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在南阳一带。……”

  毛泽东读熟《三国》,文章中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毛泽东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毛泽东评《三国》:自比赵子龙,为曹操平反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毛泽东林彪交恶的根由
    毛泽东个人资料
    各国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晚年政治侧面:曾经须臾不离的
    共和国十大元帅:毛泽东点评独到,赞
    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矛盾”的真相
    扑朔迷离:毛泽东和他的“8341”
    1964年后毛泽东为何对刘少奇越来越不
    毛泽东之前的五位总书记有烈士有叛徒
    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毛泽东一生中几个重要的“9月9日”
    手下强将如云 毛泽东为何决战东北只重
    毛泽东评说历代帝王
    张宗逊上将与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的24个经典预言
    周恩来眼里的林彪与毛泽东
    两个大骂毛泽东的人:兼听则明
    1949年毛泽东为何没有下令进攻台湾?
    前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毛泽东外孙女出书披露毛泽东晚年外交
    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子“毛毛”1949年后
    毛泽东的10个儿女们
    国共抗战名将后代齐聚成都缅怀先辈
    林彪一封信 毛彭误解数十年
    红墙内毛泽东的普通生活
    邓小平、华国锋等在唐山地震时的反应
    毛泽东是怎样挑选秘书?
    抗战期间林彪和蒋介石曾有三次激烈的
    曾经轰动海外:红宝书《刘主席语录》
    毛泽东对百团大战不满:过早暴露了我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打算:刘少奇第一邓
    毛泽东的军事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蒋先云: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喜欢的弟子
    从亲密到决裂:毛泽东与林彪九次冲突
    德前总理施密特谈毛泽东:外交立场克
    毛泽东为何尊重程潜
    毛泽东的孙辈亲人们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与杨开慧
    毛泽东延安遇刺客
    毛泽东和他的九弟毛泽连一家
    毛泽东后人生活状况:平民生活的酸甜
    天生不爱摸枪:毛泽东人生中唯一一次
    两人一见钟情 毛泽东与杨开慧试婚
    渐行渐远 七千人大会之后的毛泽东与刘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临终前给李敏留手势遗嘱成谜
    毛岸青邵华撰文纪念毛泽东:彩云长在
    毛泽东再婚后:得知杨开慧还在世深感
    发展党员的特殊政策:经过长征的人可
    1969苏联大兵压境 在京高干率先疏散
    毛泽东简介
    晚年毛泽东听曲秘闻 工作人员谈秘密录
    杨开慧第一次随毛泽东回婆家
    毛泽东在延安两次“挨骂”的史实
    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周恩来与邓小平战友情深
    1966年十万人大会 陈毅为文革泼冷水始
    毛主席日常开支
    两见晚年毛泽东
    莫忘小平同志复出时的感言
    “毛泽东万岁”与妻女离散 是辉煌还是
    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毛泽东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
    第五次反围剿
    毛泽东礼遇程潜
    毛泽东与叶飞上将
    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毛泽东眼中的方志敏
    邓小平伸出一个手指:裁军100万
    八路军
    毛泽东评价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是不可多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
    从邓小平受迫害时进行的思考说起
    二顾牢房得良将:许世友为何一生都忠于
    开国将帅们的“战创”知多少
    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差点被拉出去
    婚姻大事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有感于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
    毛泽东题“好好学习”的内幕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五七整风运动中的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
    毛泽东的亲情世界:家世·家书·家风
    毛泽东之女李敏撰文回忆:长征路上的
    邓小平20年前画下房改“圈子” 中国房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邓小平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父亲黄炎培与毛泽东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沁园春·雪
    只有几个月国民党员历史的上将张宗逊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方鼎英密谋带着部队去投降
    邓小平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及其
    浪淘沙 北戴河/水调歌头
    秋收起义
    毛泽东介绍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