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方毅
黄炎培之子,美国杜克大学硕士,长年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经济研究,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父亲黄炎培辞世三十七年了。他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在旧社会,黄长期埋头办学而不肯做官,两度坚拒不就全国教育总长;他靠发行股票、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上海浦东第一条铁路;抗战后,他结识了周恩来等,开始了与共产党人的长年合作;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延安谈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被人不时提起;他与孙中山结识,同袁世凯周旋,被蒋介石先通缉后引为上宾最后杀掉儿子。
他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多年来,我一直着力父亲历史的追寻,虽然那段历史已然远离,但黄几十年中所经历的被捕、逃亡、通缉,历经艰险而曲折,而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改初衷、又与时俱进。凡此种种,对于后人,对于在改革开放中从事新的奋斗的中华儿女,或是有所启示、有所裨益。故写下以飨读者。
父亲从一个前清举人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副总理。当今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中,黄亲手创建民盟和民建并担任两党的第一任主席。由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几十年交往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早年神交,听黄讲演
黄炎培生于上海浦东一书香门弟,家道中落,13岁失母,17岁丧父。家境贫寒激发他刻苦攻读,上个世纪初年考入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1903年开始在家乡办学,1906年创办浦东中学,在当时与北方的南开中学齐名,获得“北南开、南浦东”的美誉,又陆续参与创办东吴大学(今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若干大学。1917年创办职业教育,当代我国的著名人士中有一些曾从师过黄炎培或黄所开办的学校,如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数学家华罗庚,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罗尔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核弹之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董纯才,乒乓球教练付其芳,影星秦怡、陈述等,蒋介石也慕名送来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在溪口蒋家至今保存着蒋经国在浦东中学的文字。
1920年,美国哲学大师杜威博士应邀来华,五月黄邀杜威在上海举行讲座。布告一发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听讲。杜威推崇实用主义,而黄则主张教育要务实,因此,俩人在教育理念上有吻合之处。黄在讲演中极力抨击传统教育的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数字,每百名中学毕业生中,升学的有多少、失业的有多少,数字详实、有理有据,说明了传统教育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台下听众中就有毛泽东。这场讲演给27岁的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25年后在延安机场,毛泽东迎接来访的黄炎培,握着黄的手说:“我们20多年不见了!”黄疑惑不解,毛讲述了1920年这段往事。 1937年抗战爆发后,黄奔走国事,往来于上海和南京之间,三个月中竟往返9次。那时车舟不便,路途很费时间,黄便途中阅读,他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向斯诺口述的《毛泽东自传》等等,对这位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共领袖,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心中很是向往。与黄自己一样,毛也是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俩人虽都学历不高,但资历颇深,都属于经验型的政治实行家,长于操作,又不乏著述,同时好文擅诗,兼有诗人气质,黄从这位未曾谋面的毛身上感受到了强劲的吸引力。
“空谷足音,能有几人”
二十年代,黄炎培并未见过毛泽东,但认识陈独秀、李大钊。中共成立前,陈独秀常来中华职教社访黄求谈。到了1921年,黄耳闻中共即将成立,友人沈肃文建议他去联系李大钊,于是黄专程北上,到北京拜访李大钊先生。俩人相谈甚洽,谈到形势、谈到各自的做法,相约今后密切合作。之后,黄编辑的《申报》特刊上发表了李的长文《1871年的巴黎康妙恩》(即巴黎公社)。
十年内战中,黄埋头于教育,对共产党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