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黄炎培
|

黄炎培 |
封号: |
民建领导人 |
生卒年: |
未知 |
简介: |
黄炎培是我国现代有名的民主主义战士,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教育家。 政务院副总理 副委员长 |
教育家,字任之。浦东川沙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教育司司长,曾首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工业部部长,政协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二十年代,黄炎培先生曾莅校考察、讲学。
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辛亥年在上海赵凤昌惜阴堂讨论国事会议记录签署。后见1915《学生会会报》、1917杭州《教育周报》),一作讱之,,又改任之(署见《学生会会报》),别号观我生,笔名抱一(见《小说月报》)、同父(见解放前《展望》)影射名王培芝(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人称珐琅博士(早年欲以抵制舶来品的搪瓷器皿,曾在中华职业学校设置珐琅科,附设珐琅工场,提出“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口号,以致遭到少数人的讥刺为“珐琅博士”)。1902年考中举人,次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1905年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教育司长,兼任江苏省议会议员、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17年发起成立中华职业学校。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九一八”后,积极投入抗日活动。“八一三”又组织协会在战区救济、救护……1945年7月和褚辅成等人访问延安。1949年2月,化装离沪去香港,三月转赴北平……
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中国商战失败史》(合作)、《中国教育史要》、《黄海环游记》、《断肠集》、《蜀道》、《抗战以来》、《延安归来》等。家乡故居建有纪念馆。 黄炎培是我国现代有名的民主主义战士,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教育家。
他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黄炎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黄炎培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黃炎培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