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的心愿》教学杂谈
|
《月亮的心愿》教学杂谈 【福建省厦门市梧村小学 吴玉琼】 〖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这种感情朗读不应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应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及机械似地反复读书,而是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往往效果好的让人出乎意料。 在《月亮的心愿》一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妈妈和珍珍的对话前,先引导学生理解“照顾”的意思,教师先问学生:“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生的答案很多,分别是:妈妈带我去看医生;喂吃药;带去打针;晚上陪我睡,帮我盖好被子;会煮好吃的喂我,帮我洗脸、洗澡;用毛巾包着冰块敷在孩子头上帮助退烧……这时,再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一想:妈妈生病了,珍珍怎么照顾她?学生纷纷发言:妈妈头痛躺在床上,珍珍学着自己做饭给妈妈吃;妈妈流汗了,珍珍端来一盆水,还拿了毛巾帮妈妈洗脸;妈妈在发烧,珍珍端来一盆水,把毛巾浸湿拧干了再敷在妈妈额头上;珍珍会乖乖的,自己安静地做作业,不吵妈妈;很晚了,珍珍照顾妈妈还不肯睡觉;妈妈的病还没好,珍珍不想去郊游,要留在家里照顾妈妈……这样,教师从文中抓重点词,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及课文插图进行合理想象,学生由此体会到了珍珍对妈妈的爱,再朗读母女俩的对话时,互相关心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光明小学 王予捷】 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可以引发学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教学《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从“愿”字入手,让学生组词。说到“心愿”一词时,结合学生实际,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愿。再出示课题“月亮的心愿”,指导学生说出读了这个课题之后最想知道什么。这个引导,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说:“我最想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有的问:“月亮又不是人,为什么会有心愿呢?”此时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格外高。 【江苏省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裔 琳】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当学到月亮看到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后说要和太阳公公去商量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吧。马上有学生提出说,月亮的心愿对于前面的女孩来说实在太坏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这一意外,教者马上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唇枪舌战的辩论中,学生们倾听对手的观点,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终于明白了月亮的真正心愿──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开开心心地去春游。 【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 谢林芳】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儿童精神的熏陶感染不是强行进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舞,尊重孩子的多元解读和独特感受,用生命和生命之间平等的姿态和他们交流。 在上《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说:“月亮的心愿是明天不要下雨,小朋友们可以去郊游。” 第二个学生说:“月亮的心愿是明天下雨,这样珍珍可以在家里照顾生病的妈妈。” 第三个学生说:“月亮的心愿是让珍珍的妈妈赶快好起来。” 第四个学生说:“月亮的心愿是明天下雨,珍珍可以在家里照顾妈妈,等到天不下雨了,珍珍妈妈的病也好了,珍珍就可以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地去郊游了。” 对这四个不同的“心愿”,我都加以了肯定。虽然看上去,前三个答案没有第四个答案这么完美,但是这心愿与其说是月亮的心愿还不如说是学生自己美好的心愿。如果对前三个答案简单的予以否定,而对后一个答案大加表扬,这又何尝不是对学生自由精神的一种禁锢,对独特个性的压抑呢?对同一文本,儿童自有儿童自己的的诠释,自己的感悟,只要是积极的善良的合理的情怀,都应该被接受和珍视。 【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小学 李学浓】 〖让新课标在课堂上“蔓延”·实施个性化教学〗 有人说,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新课标》也提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为学生营造有创新的氛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每个学生的生活以验和个性气质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内容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同时,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这样的任务是学生就处于一种不适的困境,但不是令人绝望的深渊,它只是挑战一个人的智慧,只是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过后就是豁然开朗,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和想的、说的、做的东西都能够是丰富多彩的。 有一次在上《月亮的心愿》一课,有个女孩给全班同学读文中月亮第一次说的话,她读得非常流利、投入,但声音很小,同学们评价时都认为声音小,读得不好。可有一位女孩子却说:“我认为她读得很好,因为月亮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姑娘,所以读的时候要轻些!”当他们再次配乐读课文时,都不由自主地把声音放低了,显得格外美妙。学生进入情境的朗读,不但把握了朗读的快慢、轻重,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处处为人着想的美德。 所以,当某些学生经过思考,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高度的评价,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不断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使学生知道,在评价别人时,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象山外国语学校 方利民 特级教师】 〖朗读的有效性〗 新教材的低段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和摹写人物以及景物,常常能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的感受,以至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并唤起情感的体验。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认识语言文学,更是获得人文关爱的过程,而朗读则能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语言,还原情感。 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只是一味让学生多读,或一味地变法子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不错的,但对于低年段学生及有限的宝贵课堂时间,我们有必要讲究朗读的有效性问题。 如:笔者听了《月亮的心愿》一课,教师在指导阅读“妈妈与珍珍对话”时,是这样处理的:月亮为什么要跟雷公公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好呢?学生说出原因后,教师就让学生多种形式读,集体读、分角色读,同桌读等,学生读好后也缺乏必要的评价。笔者认为,这样的朗读有效性不高,层次性不明,学生仍在“原地踏步”。正确的应该是,第一层读让学生感悟到妈妈对女儿的爱,女儿对生病妈妈的关心;第二层读让学生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你认为从哪里词句甚至标点可以看出,你认为怎么读能读出这种情、这种爱,让学生品味、试读,教师可趁热打铁,问“你为什么把‘您’,读得这么强调”,“你为什么把‘还没有好呢’读出很担心的样子”,“你为什么把‘可是’读得慢一点呢?”等等,让学生的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朗读,通过落实到具体的字词中表现出来。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拔、激情或示范读,使学生朗读更到位、更进一步;第三层读让学生在第二层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美法、分角色法、比赛法等,“激昂处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样从初读、研读、美读、趣读,拾级而上,一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水平提高。 【四川省攀枝花日报 单秋冰】 〖范读,领读,为学生做榜样〗 老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景之中,力求读得声情并茂,让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领读的次数要多一些,但要有重点。对那些较长又能表达情感的句子,老师要多次范读、领读,给学生树立一个朗读的榜样,这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月亮的心愿》中“明天有个好天气”。“只见一个小女孩已在照顾生病的妈妈”,“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吧!”“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我跟雷公公商量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吧。”等等,这些句子,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只有范读、领读,才能使学生感知语句间的逻辑停顿,感悟语句间的思想意蕴。在范读、领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多形式的朗读。如齐读、自读、伴读、点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或是进行朗读比赛等。 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来。老师在范读、领读时,要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击,老师的朗读技巧要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老师要通过范读、领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入景入情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就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好。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五一路小学 李峰林】 朗读、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讨论交流中动口、动脑、动手,会培养语感,增进理解力,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朗读时,我注重运用导语激发兴趣和教师示范感染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同一内容,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在理解能力培养上,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并运用。 如教《月亮的心愿》一文,对“心愿”的理解,我结合班里有学生郭凯近日完成作业情况不好这个现象,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对他要说的话,有的说:“我希望郭凯以后每天完成作业。”有的说:“我希望郭凯同学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接着我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赵子峰因病好多日未上学的想法,有的说:“我祝愿赵子峰早点儿养好病回到学校。”有的说:“我希望赵子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少生病。” 简单纯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天真可爱的愿望,借此,他们切实理解了“心愿”的意思。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二小 张红瑜】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要求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我找一个同学读课文,读完了又找同学进行评价。一个学生说:他读错了一个字,于是,其他孩子就纷纷跟着提意见。当时,我注意到读书同学的情绪有些低落,于是,我就及时的加以调整,对同学说:大家的评价不要一味的停留在挑毛病上,首先要看到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出不足。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先找出了他的优点,比如“我喜欢听他读得课文,像听故事一样。”“我要向他学习。”“虽然你读错了几个字,可是,你的声音很响亮,你可以再试着读一遍。”听到这些评价刚才读书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增强了自信心。这样,学生慢慢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以赞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将来立足社会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能力。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 谌曙珍】 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此外,一切都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想,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必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如:《月亮的心愿》一课就显示出了学生阅读的多元性。本课主要写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然而,学生竟站在妈妈的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对月亮要天下雨,提出了反对意见:“下雨了,妈妈的病更好不快。因为阳光可以杀死病菌。”“下雨会给许多人带来麻烦……”显然,学生已进入了文中的角色,但对童话故事的幻想、夸张、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认识不足,以至于旁枝逸出,跟月亮较起真来。 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怎么去跟他们解释童话故事的特点呢?怎么去引导他们理解作者写月亮要天下雨只是对珍珍优秀品质的一种肯定、一种赞赏,是被珍珍感动后的一种心意呢?情急之余,我顺水推舟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如果你是月亮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议论后,纷纷举手:“我就去跟校长商量把郊游的时间改一改。”“我得去打电话给珍珍的爸爸,让他来照顾妈妈。”“我得去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让妈妈的病天亮前就好!”……学生的回答虽很幼稚,但很美好。他们以真挚的童心把珍珍与妈妈和他人的快乐理想化地统一了起来,使课堂闪耀着思想、精神、生命的光辉。 由此可见,要使课堂充满活力,要提升课堂教学价值,教师必须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理念,重新认识基础教育,投入基础教育。要变“预设”为“生成”;变强调“目标”为强调“过程”;变“考教”学生为“发展”学生……教师要在无数个“变”中接受挑战,不断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小学教师 汤恒宝】 〖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我国古代,韩愈就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论。现在,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例如:人教课标致版小语第二册《月亮的心愿》,我在教学中设计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先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同桌互读、互查生字认知情况,师再范读课文。小组讨论: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心愿?再全班讨论交流,弄清原因,接着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表演妈妈、珍珍弄清月亮的心愿是否实现,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对月亮和珍珍说什么和如果你是月亮或珍珍应该怎么做?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广东省深圳市南油小学 童 玲】 〖强化“三动”(主动、活动、互动),以确立主体地位〗 要使每个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就得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教材“空白”处的精彩,让他们在自己主动学习状态下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三动” 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办法。 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变单纯的 “传授性”为“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扩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面向全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促使所有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提高。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明确每节课我该学什么,我能学到什么,我还想学什么,学有所得。 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课堂上提倡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变直线型学习为多向型学习,进行多向的立体交流。 如教学第二册《月亮的心愿》,围绕“心愿”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读了课题,请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心愿,运用中就掌握了这个重点词义;再在读书讨论中领悟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前后有什么变化?感受这是一个什么的月亮,从而对“月亮”的认识得到升华。最后与课本互动,你对月亮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告诉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有爱心的月亮姐姐,祝她永远快乐;有的说:我的心愿是请月亮姐姐到我家一起过生日;还有的说:我多想和月亮姐姐一起看电视节目……以乐学为基础的主体参与的学习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教材的全部意义。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 姚彩霞】 在语文教学中,从形成新知识到深化应用新知识的全部过程都离不开想象活动的支持。想象的内容越丰富越具体,理解知识就越清晰越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泛越明朗。 例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是,让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交游的路上”。想一想:到底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呢?“月亮”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跟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最相似呢?学生的思路越展越宽,联想到善良的圣诞老人,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爸爸、妈妈、老师……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得地成长,他们都会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徐小泓】 “老师,我有一个心愿。”那天,小漫茜悄悄地对我说。我知道,在学了《月亮的心愿》后,我就鼓励孩子们要有自己的心愿,有梦才有甜蜜。那么,小漫茜的心愿是什么呢?她害羞地告诉我:“我长大了,想去天安门广场看看。”我好意外,为什么不是一条小花裙或者一个布娃娃呢?“老师”,漫茜抬起美丽的大眼睛说:“您记得我们学的《我多想去看看》吗?您读课文读得真好听。您还告诉我们,北京是首都,天安门很美,我想去,去看看升旗仪式,看看邓小平爷爷。”哦,孩子,老师明白了,也不只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啊,好多同学也都和老师说过。正是这些课文的美丽,所以让你们懂得了祖国的美丽,是不是?可是,孩子,邓小平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可以去看《邓小平爷爷植树》里写的那棵高大的柏树,好吗?它就像你们一样的可爱!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师范附小 汪丽英 焦殷勤】 〖排除朗读障碍〗 低年级儿童,知识、经验、能力非常有限,要达到低段朗读要求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而且有的还不能依靠个人和群体的力量予以解决。要提高朗读效益,帮助他们排除障碍是很有必要的。低年级学生朗读的主要障碍一是不会读长句子,一是不熟悉解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排除障碍的主要方法 :一是适时点拨,一是相机范读。 《月亮的心愿》第三段是一个承接关系的复句。第二分句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其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都比较长,学生不知道句中需要停顿或想停顿而不知道在哪里停顿。给予适当点拨,学生的朗读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朗读要讲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等,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掌握这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很有作用。 【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 应苏芬】 〖在课文中设疑〗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当学到月亮看到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后说要和太阳公公去商量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吧。马上有学生提出来说:“月亮的心愿对前面的小女孩来说实在太坏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这一“意外”,我马上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唇枪舌战的辩论中,孩子们倾听对手的观点,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终于“拨开云雾见晴天”,大家都从辩论中明白了月亮的真正心愿——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高高兴兴去春游。 【福建省厦门市嘉滨小学 黄玲玲】 〖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从而爱上你所教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新教材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是一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但篇幅较长,生字也多,学生不容易读好。我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范读,让孩子评一评我读得怎样。学生屏住呼吸,听得很认真,教室里静悄悄的。我故意读错了几个音,学生迫不及待“唰”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为抓住了老师的错处高兴不已。而后我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自由读,等会进行朗读大赛,你们可以向同学挑战,也可以向老师挑战,输了就坐下,看看谁能让老师也坐下。”孩子们高兴地叫起来:“好!”孩子们抓紧时间大声读起来,还不时看看我,充满信心要让我坐下去。此时此刻,我仿佛就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在把课文读通、读透之后,我又让他们发表演说,可以说说读懂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有什么疑问。由于前面朗读大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时孩子更是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如: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为什么一会儿希望晴天,一会希望下雨?总之,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不是迸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热烈。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二小 孙林玉】 〖运用插图,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而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还要靠巧妙恰当地运用这些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插图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理解能力也较差,对一些抽象的语音、字、词很难牢记。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睡着了,露出甜甜的微笑,包里装满了吃的,明天她要去干什么?从月亮的表情变化可以看出她的心情怎么样?……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出现“女”,“亮”“去”等生字时,学生就好接受了。因此课文中直观形象的彩色画面,可使学生把音、形、义和实物联系起来,从而加深理解。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范桂馥小学 张 娴】 〖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这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加以关注的。又如在教《月亮的心愿》一课时,启发学生: 1、课文主要写“月亮”还是写“心愿”? 2、心愿怎么改变的? 3、心愿为什么总是跟着月亮改变? 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两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由“想参加春游”到“不想参加春游”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实验小学 冯玲敏】 〖抓住阅读空白,激励学生想象说话〗 这里所说的阅读空白,是指课文中没有交代的人或事等。抓住阅读空白,不是什么空白都可以拿来抓的,而是抓一些有价值的空白,既能够激励学生想象说话,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 一年级下册第8课《月亮的心愿》,我就抓住阅读中的空白,设计了一个对话练习:月亮是怎么和雷公公商量明天要下雨的。学生通过准备,很多同桌都表演了月亮和雷公公之间的对话,不仅发挥了想象,将月亮和雷公公演得有声有色,还通过对话表达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次对话练习设计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这个有价值的阅读空白。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通过抓住阅读空白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想象说话。这样的想象说话有的放矢,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石哲菁】 〖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让体验性学习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比如我在教学《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复习生字时,我设计了用“方砖”来砌“房子”,让学生争当“小建筑师”,盖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种生动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生字,提高识字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用实物投影展示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去郊游的一些美丽照片。蓝蓝的天空,金黄的沙滩,鲜艳的队旗和红领巾,让学生体验、感知郊游的乐趣,了解更多关于郊游的信息。一开始就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看照片后说话,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达欲,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以及观看课文插图,加上教师有情有趣的简笔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形象具体的材料中感受、体验,从而同课文的作者产生共鸣,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学生在“认认、看看、读读、说说、想想”的学习过程中,既提高了语文能力,又提高了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等在内的人文素养。整个过程力求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 〖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注意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 强化语言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重视语言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语文教学中以读导情,让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能够让学生如情入境地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多读书少提问,积极构建以读为轴心,以读代讲,以读代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要创造机会,创造情境,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书,充分的读,读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 在《月亮的心愿》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我坚决抛弃对课文的繁琐分析和抽象说教,而是把课堂有限的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自读自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在教学时,我以月亮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注意用优美动听的导语,声情并茂的范读,生动感人的画面,激励性评语来激发学生读书欲望,使学生爱读书。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来感受体验,合作探究,轻松愉快地感受自能读书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引导差生重在激励,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得声情并茂,都能通过读书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周 静】 〖以课堂回答问题练习说话〗 课堂回答问题,是最经常的说话训练方式,因为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而提问又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课堂提问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一定不能把问题搞的零零碎碎,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当,便于学生回答 。 例:学习《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有没有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月亮有什么心愿?月亮有几个心愿?他的心愿是什么?从图上来看,月亮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没有?为什么?除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余几个自然段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学习。学习提问时,我先让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再指导他们把几个问题连起来回答。学生凭借插图和问题加上自己的想象都能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的说出来。这样,训练的时间长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梁 艳】 〖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说出“我想读”〗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设计了“每日一问”。即每天让学生做课前预习读,但是在读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月亮的心愿》之前,我问他们:“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呢?”在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说:“月亮也有个美好的心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每每自已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第三小学 杨自敏】 〖教师参与,相机调适〗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蹲下来,年龄、个子与学生一样,同时也要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参与学习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情况,及时拨动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抓住“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些心愿?”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月亮的心愿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月亮的心愿》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月亮的心愿》快乐练习:试题 |
下一篇文章: 《月亮的心愿》备课要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