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山中访友 >> 正文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   ──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浙江省上虞市实验中学 张玉兰       这样的命题,似乎有悖于当今教育语境。可是听罢王小利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后,笔者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课堂因老师而精彩!

  真的不错!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老师教得亲切,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奋,学得愉悦;言者动情,听者动容。教师没有因学生反应迟缓而苦苦的“点拨”“恳求”;学生没有因回答问题不得要领而愁眉不展;听课的老师没有因短暂的冷场而深感疲惫。45分钟,在每个人全身心的融入和享受中悄然逝去。

  已经步入新课程了,谁都明白,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哪能因“教师”而精彩?可大家想想,课堂离开教师的精彩,学生之精彩从何而来?毕竟,教学是一项充盈着师生生命互动和精神对话的活动,话题的引入、对话的组织、课堂的调控、学习的激励……哪一项能缺乏教师的精彩?

一、教学预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王老师设计了五个环节:导入课文──欣赏课文──品味课文──朗读课文──仿写课文。以回忆小学时学过的《寻隐者不遇》导入。这首诗大部分初一学生都能回想起来,能背出来,成功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上来。而且这首诗的内容与本文有相似之处,都是到山中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迁移学习。一个并不华丽甚至是比较平实的导入却体现了教师的“生本观”──教学从学生的心灵处扬帆起航。

  欣赏课文,不是听老师范读,也不是请学生朗读,而是让学生欣赏FLASH课件配乐朗诵。学生都被陶醉在“如诗如的童话般的世界”里,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一股股真切的感受从学生心中流淌出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亲近,他的确把自然界的这些景物看作真正的朋友。”“题目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对话,用“心”感受着作者的心。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具象化、情境化的作用,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为产生并交流独特的阅读体验作了铺垫。

  仿写课文,就地取材,选取熟悉的校园景物。学生在老师的导游下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森林之旅,在大自然中获得了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后,一种倾诉、创作的渴望被唤醒,当老师出示“食堂边小池”、“报廊前行道树”、“休憩的小鹿”、“石间丛”等这些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校园景物时,学生细腻的情感、灵动的思维在笔尖源源流泻。“生活即教育。”王老师有意识地把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因心动而精彩。”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二、发展自主──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

  在课堂45分钟里,王老师尽量给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让学生比较课文拟题的妙处,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找到有关段落、语句,朗读感悟,欣赏品味。课堂上,学生或自告奋勇地朗读,或热情洋溢地探讨,或激情流畅地表达。虽然有时思考得不够深刻,有的难免偏颇,但点点滴滴,都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和独到发现。总之,由于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鉴赏、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评价,自己只是扮演了一个“守望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讲堂”变成了真正的“学堂”。

  “给些阳光,他就灿烂;给点雨露,他就滋润。”这一切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给予”,取决于教师精彩的“主导”。虽然教师在课前作了缜密的、充分的预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怎样面对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呢?“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王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教师的真情投入,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天性;师生间的互动启发,又使彼此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三、激发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更深层的本质来看,语文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有了听说读写的思想交流过程。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语言训练发展思维,通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语言水平。课堂上,王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我喜欢文中写树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地扎进泥土和岩层’,作者运用了比喻。”学生说。

  “这是比喻吗?”老师稍一提醒,全班同学便异口同声:“这是联想。”

  “是的,这是联想,作者想象自己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当学生答问有失偏颇时,王老师不盲目地表扬,也不听之任之,而是耐心地纠正,智慧地启发。

  又如当另一学生品析“德高望重的老桥……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说它们写出了古桥的品质时,王老师便紧跟着追问:“古有什么品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再如交流仿写的片段时,王老师让写同一景物的几位同学一起朗读,教师不妄加评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在相互比较中思考与借鉴。

  及时点评,科学评价,把误读的“导”正确,把肤浅的“导”深刻,把片面的“导”全面,把笼统的……   “导”精致,才是“教”的本质,才是教师的精彩。并非多余的话。

  课听完了,笔者想说的是:一个真正精彩的教师,他必然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镌刻着这样几个字──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课堂固然是一个展现教师专业、人格魅力的地方,但展示不是目的,唯有将这种专业和人格的魅力转化为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转化为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转化为学生对生命的注目、对多样性的尊重等等,教师的精彩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彩,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堂、言语实践的阵地、磨练综合能力的舞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山中访友,李汉荣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评课记录
    《山中访友》说课稿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片段赏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山中访友》赏析
    课文山中访友研讨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说课稿3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2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评点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2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3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山中访友教学过程
    《山中访友》课时训练
    山中访友的资料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与秋天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3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课文精讲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学法导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电子教材
    《山中访友》整体把握
    《山中访友》研讨与练习说明
    《山中访友》教学建议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看海去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
    愉悦的心境,奇特的想象──《山中访…
    生命的审视和哲思──《李汉荣诗文选…
    《山中访友》素质教育新学案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永生不能抵达的彼岸
    《山中访友》基础知识训练
    《山中访友》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山中访友》同步达纲练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课文导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重难点突破
    《山中访友》课文鉴赏
    《山中访友》赏析
    一棵开花的树
    《山中访友》典题例析
    石榴
    你在听吗
    听泉
    花落的声音
    溪水
    随笔三题
    南山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
    对身体的感受和理解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课文简析
    《山中访友》写作特色
    《山中访友》课文背景知识
    《山中访友》重点难点
    《山中访友》生字注音
    《山中访友》形近字辨析
    《山中访友》多音字辨析
    《山中访友》词语解释
    《山中访友》词义辨析
    《山中访友》中心思想
    《山中访友》结构分析
    《山中访友》参考图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研究课简案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山中访友》说课
    《山中访友》说课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教学杂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一堂美的旅行课──《山中访友》教学…
    《山中访友》案例分析
    《山中访友》教学札记
    《山中访友》教学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