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札记 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叶绍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新选入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在叙述方式上独具匠心,作者把山中景物(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把到山中观景说成是去“山中访友”,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心童趣和浪漫色彩,让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不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不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文章生动有趣而又浅显易懂,实属一篇不可多得的适合初一学生阅读学习的好课文。 我在教学本文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一课时学完),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即从谈话了解学生双休回家干了些什么,是否拜访朋友导入课题,其目的是为后面新课学习作些铺垫,同时也借此训练一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拟出四个小问题(仅供学生讨论参考,学生完全可以不受此限制),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然后进行课堂交流,二是在熟读课文,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从某一景物角度,写一段文字与游人互诉心声,然后也在班内交流。整个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基本不讲,只充当一个组织者,适时作些提示与指导,掌握课堂进程。 通过本课教学,联系两个月来的课改实验,我感受颇多,这里只谈两点体会: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会释放出不可限量的学习潜力。本节课上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预习,但仅限于查查生字、读读课文,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些思考,安排给学生的时间并不长,我也没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更没有组织学生演习,在设计教案后,课究竟会上成什么样子我心里根本就没底,可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确实具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课堂上表现很不错,开动了脑筋,对课文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小练笔,我只给了8分钟,居然有不少同学都按要求完成了一段话,几个当堂交流的同学所写文段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这是始料未及的。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不断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2、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毕竟年龄较小,知识阅历有限,不可能将教材内容全部自己悟透,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引导,就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需要有人导航一样,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是师生间的一种合作探究,就本节课而言,我就很遗憾地感到学生对课文的讨论还有些肤浅,许多精彩的地方学生在讨论中并未涉及,学生所提问题也缺乏必要的深度。因此,我们在课改中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山中访友,李汉荣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山中访友》教学札记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