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重庆市巫山县白坪初级中学 曾 鸣 【说教材】〖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 《新课标》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教材编排本着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组织、选编教材。本册从“关爱生命”“体味人生”“感悟自然”“探索科学”“诠释亲情”“想象世界”等方面,来落实于阅读教学和综合学习两大版块中,力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来熏陶学生爱国、爱社会、爱自然等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表达力等。 〖教材位置〗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九义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下跟现代诗《秋天》和《古代诗歌五首》共同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图景。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学了这两篇课文后有了一定的感悟,赏析能力,因此,教材在第三课安排了《山中访友》这篇自渎课文,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来感悟,来表达。同时,此课又是为后面学习《秋天》《古代诗歌五首》提升了感悟能力、赏析能力,故该课在本单元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知识目标:掌握“手势、清脆”等词语; ⑵ 能力目标: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揣摩中提升学生的感悟力,表达力。 2、情感和价值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⑵ 品味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 ⑶ 重点揣摩,学会作者写作技巧。 ⑷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2、揣摩语言,训练学生想象力、领悟力、观察力。 难点:能够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去表现大自然的美,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 本文学用移步换形的的方法,层次清楚,学生易于把握。最难忘的就是优美的教学语段所带给人的那种震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基础: 经过小学六年及初一一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文章肢体、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 2、学习能力: 通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如主动预习,认真看书,积极思考,专心听讲等,但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学习动力: 由于学生已经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语文这一科的独特作用,加之本册的一次语文综合活动课,更加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图片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进入情景,体味情感。 2、自读点拨法:本文属于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 〖说学法〗 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感知──交流──引导──领悟”的学习模式。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说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两首诗中的美丽景色。(同时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两首诗中的美景,从而导出:这两幅画都是诗人笔下的美景,“庐山”以磅礴的气势给人以壮美,“江雪”以苍凉的画面给人以凄凉。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做一次心灵的放飞,在诗人李汉荣的带领下,迎着微微的细雨,拾级而上,走近大自然,走近山中的朋友,去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童话般的世界”,去感受其中的美。 背景音乐和图片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出示课件) 边听边看画面边想象,说出画面中你最“钟情”的一幅,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2、用一个完整的句式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例如: 我认为______段最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______句最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显示) 3、刚才大家在听课文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作者要访的是谁了,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信息,再告诉老师(抽学生回答,学生在答的时候,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4、刚才同学们把握了本文的脉络,现在请说说作者在本文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出示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过学生观看画面,同时说出美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深入感知作品内涵作好准备,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三、重点研讨 1、齐读第四段。 2、师质疑:课文中作者说“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我真的变成了树吗?为什么? 3、课件出示: 结合上下文理解:“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手势”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是“清翠”的“手势”呢?(学生讨论后明确:“手势”本意指树枝,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枝的动态美。“清翠”本指树的颜色,在这里突出了树枝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揣摩句子: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一种谈谈好处。(学生充分的谈论)比喻(暗喻)、拟人、排比) 你认为在这一段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学生畅言后明确: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情感交融) 4、出示一幅“秋实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本段的写法,进行片段训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了这段,你有收获吗?咱们也来做一回作家,写下来,让大家品味一下。(图画最好代表秋天的景色)要求50~100字左右。 5、抽学生品读自己的创作,2~3人(教师点评,发现美,鼓励写得好的学生) 学生对课文的重点研讨是通过“读”“议”“写”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四、课内赏析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2、赏析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通过第三节原文与改文对比赏析体会。 改文:我第一个去看古桥,它已经在涧水上存在了几百年,多少年来,他把无数人马渡过彼岸,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唯有它以应有的姿态,屹立在那里,永不改变。(课件展示改文) 生读,师读,师生互读,体会原文和改文之间的不同。 通过问题的思考,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合作探究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让学生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还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的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句话叫“凡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在作家的笔下,有着或喜或悲的情感。 如果说爱心是动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船驶向大自然吧。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丰富的想象力,用饱含爱心的笔墨,去勾勒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那么就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 七、布置作业(选做一题) 1、你躺在草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写一段话,写法自由。 (要求: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至少一种) 2、把自己幻化成景区内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和写作能力,选做一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学生能以景带情,从中可以学会学习写景的一些心得。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通过板书,展现本文结构,鲜明直观的表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山中访友,李汉荣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