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至诚学校 刘芳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即运用第二人称、拟人的写作手法。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5、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通过丰富的想象,让自然与人说话,人与自然对话,最终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以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不要肆意破坏、掠夺。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媒体设计】
1、音乐。
2、大自然景物的有关图片。
3、部分教学过程。
【创意说明】
《山中访友》是一篇与大自然交流的课文,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是要让学生学会作者与大自然交流时的亲切语气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再次要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也都是有感情的,要让他们站在大自然朋友的立场对人类说几句心里话,呼吁人类的环保意识。出于这些想法,我如下设计了我的这堂课。
【思路设计】
1、教学切入(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你没读课文,请你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访问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问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怎么说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2、感悟内容:
请同学朗读课文(伴乐),请其他同学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A、读到第三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放映自然界的画面,放音乐)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B、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请同学们精细地阅读课文,细细品位,然后请你读出你最欣赏的朋友, 并请你说出为什么欣赏这个(些)朋友?(分五组讨论,讨论回答)。可以模仿这样的句式:
我最欣赏的朋友是 因为他(她) 。
4、教学探究:
⑴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学生分五组讨论,讨论作答。
明确: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热爱大自然。
⑵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几声犬吠”、“一群归鸟”、“一路月色”这些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学生分五组讨论,作答。
明确:景物描写。
① 写时间已晚。
② 表明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5、体验:
带着感情,分五组循环朗读,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6、实践要点:
⑴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与大自然交流,写一、二句话。(写在小纸上,伴低轻快的音乐)
⑵ 交流写作内容。(读出来,简单评一评)
7、拓展训练:
介绍诗歌《一棵开花的树》(师配乐朗诵)诗歌放映在屏幕上。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陈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A、诗中一棵开花的树诉说了什么?
B、展开丰富的想象,假想自己是自然界中的一景物,把想对人类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C、交流,点评。
8、总结:
人类要保护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
9、板书:
与
山中访 “友” 感悟 人类要保护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
交
流
10、资料整合平台: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11、教学反省:通过上这堂课,我明白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以后要多进行朗读训练;在这堂课的过程中,前半堂课气氛比较活跃,后半堂课学生沉默了一些,从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缺乏激发学生的语言,以后也要多学点这方面的常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比较紧张,学生的错误不能恰到好处的指出来。比较让自己欣慰的地方是这堂课的设计结合了课文新标准,注入了新理念,如有拓展训练、有能力迁移、搜集了大自然优美图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