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山中访友 >> 正文

 

永生不能抵达的彼岸

永生不能抵达的彼岸   李汉荣       对母亲的想象只能止于眼睛,余下的是父亲的领地。即使最美丽的母亲,即使她曾经唤醒你对母性的最初膜拜和冲动,母亲,她是你的母亲──这庄严的律令来自上界,比法律更权威,更具有神性的庄严。于是你远距离眺望和赞美母亲。母亲渐渐被你想象和塑造成神。女神就这样诞生了。

  女神,男人想象中完美的母亲。

  女神,男人世界的公共情人。

  具体的母亲会死去,绝对的、象征的母亲,不会死去,如男人的饥渴和想象一样恒久,并抚慰着男人的饥渴和想象。

  歌德一生崇拜女性,渴望常新常在的爱情,他的智慧和理性是那般成熟和深邃,而他的感性生命则一直处于饥饿和期待之中。他渴望不停地进入初恋,进入哺乳期,不停地被女性热爱,也热爱那热爱着他的女性,直到七十八岁高龄,他仍向一位十七岁少女求爱,当他被礼貌地断然拒绝后,歌德老人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是感到了不再被母性怀抱接纳的悲哀?他是感到了不再拥有女性──从今,世世代代的女性都与他无关了──这是怎样的大悲哀啊。

  所以,歌德说出了这样至爱至真的话语: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女性维系并滋润了男性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浇灌了男性对万物的诗意想象,女性也软化了男性身上的暴力、攻击性倾向,使男人之间达成一定的妥协,从而也使男人与自然万物达成一定的妥协。是女性使这个世界趋于和谐。

  男人是文化和制度的产物,男人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女性是超越制度和文化的,女性既属于这个世界又不属于这个世界,女性属于多重世界,是多重世界的化身,是多重暗示的组合,女性葆有着更多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女性是以人的形象到来的大自然。

  女性身上的诗性、神性,净化着被文化污染了的人性,软化了以男性文化为支撑的制度盔甲和理性老茧,不断激活这个世界被遮蔽被封冻的鲜活感性和诗意。

  男人一直在毁坏这个世界,女性一直在拯救这个世界。

  盘古开天,后羿射天,女娲补天。

  当这个世界不宜居住的时候,嫦娥就逃到月亮上,月光就是这位女神洒向大地的神性之水、母性之水。

  倘若月亮上居住着一位被放逐的男神或景力之神,就没有那么多眼睛仰望月亮了,月光就不那么美好皎洁了。

  即使女神离开了这个世界,她仍在关怀和照料着这个世界。

  男人可能占有女性,但永远不能到达女性。

  女性的本质扎根于万物之中,发端于宇宙的永恒秘密里,女性的眼神凝聚着银河系亿万个恒星的目光,女性的泪水分泌着大海深处的盐,女性的忧伤是生命找不到目的的忧伤。

  男人永远不可能到达女性,即使他与女性紧紧相拥的时候。

  女性,是我们永生不能抵达的彼岸。
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爱情体验得如此深邃坚贞,表达得如此经典、如此美,真令我无话可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我而言则是:曾读此诗难为诗。它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么在记忆之海里继续沉浸,在往事里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

  要么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里波光重叠着波光,倒影重叠着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里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象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又觉得,曾经到过沧海深处,记忆里灌满海水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会不会看见那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许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让他领略到另一种仁慈,另一种福祉?使他陷于绝境的人生获得拯救?

  何况,“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纯洁美丽的,而且有着神话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么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话的云,美丽的云,她们缭绕着孤独的山峰,填补并装饰了天空的巨大空虚,而且,借助风和气流的酝酿,她们会降下雨,降下雪──雨和雪会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曾经沧海仍有水,除却巫山也是云。
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   我经常到城郊的沙滩散步,每一次都免不了要经过这个垃圾堆。我不回避垃圾堆,我住在与它并不遥远的地方,很难说我与这垃圾堆就没有关系。也许我的一部分生活,甚至很重要的生活,最后都归宿到这堆垃圾里。有一次我望着花花绿绿乱七八糟的垃圾堆竟走了神,一阵风吹着吹着就在垃圾堆里吹成了旋风。风旋转着,翻阅着,像在浏览人类业已流逝的生活。风把一些轻飘的东西卷起来,像在随手抛撒岁月的传单。一些旧报纸、旧文件、旧表格竟落到我的面前,我弯下腰低下头浏览它们,我的这种姿势好像是对已变成垃圾的这些纸片表示谦恭,其实仅仅为了浏览的方便,我不想再次把它们捧回手中。目光匆匆扫过那些过时的新闻、风干的语词、可疑的数字。它们曾经多多少少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如今它们的命运掌握在风和拾垃圾者的手中。我在垃圾堆里试图辨认生活的一部分面目。我看见污迹斑斑的广告纸仍在耐心地向周围的垃圾推销产品;我看见一页任命官职的名单赫然站立着一排趾高气扬的名字,不知趣的苍蝇竟胆敢围着这些名字起哄跳舞;我看见了蓝带啤酒瓶,美国的配方曾经吹奏了怎样迷人的泡沫;我看见了几枚干瘪蜷缩的避孕套,已被无知的甲虫派上了用场,下雨下雪的时候就躲进这避难所,这一次性的玩艺儿总算在远离人的地方为别的生灵带来了并非一次性的安全和福祉,这虚妄的塑料与一只受难的甲虫发生联系的时候,终于显现出了一点神性和仁慈。

  我看见了一根领带,紫红色的,它曾经招展在谁的胸前?我看见好几帖膏药,它曾贴在谁的患风湿病、关节炎的身体,它是否找到了那隐隐疼痛或剧烈疼痛的岁月的穴位?我看见一个破旧手表,时针分针和秒针仍指着过去的时间,它们要把那个秘密的时刻一直守下去?我看见一双、又一双鞋,有大人的、小孩的、有男式的、有女式的,这么多的鞋曾庇护过多少脚,曾踩踏过多少路?我对那双大号的男式破皮鞋竟生出几分悲悯和尊敬来,与它相依为命的脚如今行走在怎样的路上?鞋里灌满泥沙,鞋底有几处已经断裂,穿这鞋的那双脚一定走过太多的泥泞和坎坷,我想象那双脚受过多少委屈和道路对它的伤害。疲惫的鞋终于退出了道路,那双疲惫的脚也许仍在泥泞里,在深夜的陡坡上孤独跋涉。我在心里向那双我也许永远见不到的辛苦的脚祝福

  易拉罐、塑料袋、香烟盒、空酒瓶、废纸、废书、旧日历、烂菜叶……垃圾重叠着垃圾──如同这之前:生活重叠着生活。一些永不会见面的人们,通过他们生活的残迹,在这里见面了;一些永远陌生的生活在这里找到了相同的归宿;过程在远方缤纷地展开着,结局沉默地汇聚在这里;一些隐藏得很深的秘密在这里袒露无遗;许多貌似庄严的东西在这里自己嘲弄着自己;许多曾经卑微和被遗忘的命运在这里忽然照亮了我的眼睛,令我难过,令我牵挂。

  在生活中,人们认识并经历着生活;在生活之后的垃圾堆里,是否也能认识并经历生活?我们生活着,创造着永恒的价值,也制造着无穷的垃圾。在垃圾堆里,我想象着一个活着的人和垃圾堆的关系,我想象着,生活中有多少内容将变成价值,又有多少内容将变成垃圾?

  我看见垃圾堆里的煤渣,掩埋在废纸和塑料袋之间,燃烧过的煤仍然保持着固执的黑色,这是时间的颜色。我知道它在若干亿年前曾是绿色的树木,造山运动将它陷落地底,它变成了煤,它走出地面,它进入人的生活,它最终来到这里,成为垃圾的一部分──我忽然对它产生了敬畏,它有着如此伟大的身世,它让我看见了一个令我惊讶的事实:一点不起眼的垃圾后面,都站着一位地老天荒的神灵──时间。

  我觉得文字里的光亮和书写者用的灯光的光亮是成正比的,在充足的亮光里写下的文字,也是透亮的、流畅的,甚至是过于透亮过于流畅了,没有那种在幽暗中摸索亮光的敬畏、羞怯、颤栗,也就没有了那种在夜的深处、在宇宙和生存的长夜里寻找光明之境的孤寂、朝圣的意味,也就少了那种含蓄、忧伤的魅力。在太过明亮的状态下写出了一览无余的空洞的文字,在文字的白昼里,已失去了意义的深夜。有的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暗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头顶的银河,看见了无穷的星辰,白昼将我们锁定在狭窄有限的空间里,黑夜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事物,看见了无限。那些千古流传的文字大都是人类最高贵的灵魂在黑夜里的叹息,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都是在如豆的灯光里写着他们内心的话语,寂静的长夜包围着他们,他们用灯光和心光为灵魂探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缓缓探问无边的宇宙和同样无边的内心,他们那带着浓浓夜色的文字有着夜一样深沉的意境。人造的光永远不能改变生存的黑夜属性,在白昼的假象里,我们自以为明白了一切,我们变得轻薄张狂,我们过着一览无余的生活,写着一览无余的文字,语言丧失了隐喻和象征功能,丧失了黑夜的深度,填满了文字的纸张,是一片意义空白。

  这时候,我真想返回那些古老的年代,古老的夜晚,与先人们在一起,凝神于夜的深处,虔敬地面对那些星斗一样的文字。

  所以,有时候我就熄了电灯,点了蜡烛和油灯,看书、沉思或写作。幽暗中,微弱的灯光摇曳着、低语着,这正是人在宇宙中的根本处境:无边的幽暗里,微弱的灯光摇曳着,低语着。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山中访友,李汉荣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永生不能抵达的彼岸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评课记录
    《山中访友》说课稿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片段赏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山中访友》赏析
    课文山中访友研讨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说课稿3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2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评点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2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3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山中访友教学过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的资料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与秋天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3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课文精讲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课文背景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电子教材
    《山中访友》整体把握
    《山中访友》研讨与练习说明
    《山中访友》教学建议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一棵开花的树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
    愉悦的心境,奇特的想象──《山中访…
    生命的审视和哲思──《李汉荣诗文选…
    《山中访友》素质教育新学案
    《山中访友》学习目标
    《山中访友》基础知识训练
    《山中访友》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山中访友》同步达纲练习
    《山中访友》课时训练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课文简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重难点突破
    《山中访友》课文鉴赏
    《山中访友》典题例析
    《山中访友》赏析
    石榴
    看海去
    你在听吗
    听泉
    花落的声音
    溪水
    随笔三题
    南山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
    对身体的感受和理解
    《山中访友》课文导读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学法导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重点难点
    《山中访友》生字注音
    《山中访友》形近字辨析
    《山中访友》多音字辨析
    《山中访友》词语解释
    《山中访友》词义辨析
    《山中访友》中心思想
    《山中访友》结构分析
    《山中访友》写作特色
    《山中访友》参考图片
    《山中访友》研究课简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山中访友》说课
    《山中访友》说课
    《山中访友》说课稿
    《山中访友》教学杂谈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一堂美的旅行课──《山中访友》教学…
    《山中访友》案例分析
    《山中访友》教学札记
    《山中访友》教学记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