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兵马俑》这课能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雕塑作品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保护祖国珍贵文物。
《兵马俑》充分利用学生对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物的欣赏评述活动中来,尝试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教师也成为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初步了解进行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以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和传承祖国文化艺术瑰宝,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鼓励他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直观鲜明的教学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欣赏学习,使学生对兵马俑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玩、看、想、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
2、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想象和欣赏兵马俑,激发对祖国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一些考古常识,通过对兵马俑的欣赏和了解,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难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CAI课件。
学具: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造趣,交流导入
1、师生共同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
问:这首曲子叫《兵马俑幻想曲》,表现的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征战的情境,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秦始皇的资料,初步了解秦始皇。
师小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过渡: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
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兵马俑。(板题——秦 兵马俑)
(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1、讨论“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问: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师小结: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你知道是怎么被发现的吗?
学生回答。
师小结: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多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埃及_金字塔 希腊_宙斯神像 希腊_罗德港巨人雕像 土耳其_摩索拉斯陵墓 希腊_阿耳忒弥斯神庙 伊拉克_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_万里长城)
过渡: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2、整体欣赏感受兵马俑的宏大:(出示课件)
①学生谈整体感受。
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学生谈感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多,威武,宏大,气势磅礴……)
出示图片
小结:
这个山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在它的东侧,有三个俑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呢!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②学生具体感受大和多的特点。 再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图片:比高的照片]。
问: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出了什么?(秦俑非常高大。) 师小结: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之外,每一个个头也很高大,他们平均身高1.80米,还有的高达2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问:谁知道三个俑坑排列着的高大威猛的兵马俑大约有多少吗?
(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问:同学们,多么宏大的工程啊,这样众多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学生自由猜想。
教师小结或补充: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阴干放入950至1050摄氏度的窑中烧制,最后通体彩绘而成。这么多陶俑,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所以在8000件陶俑中每一件都不完全相同。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过渡: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受到了秦始皇陵的宏大,下面我们把镜头拉近点,
来看一看这些令世人惊叹的兵马俑。
3、讨论分析感受俑的细节。(出示课件)
问:这里有几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汇报:
①不同的表情(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问:猜一猜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想象。
②不同的发式(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③不同的服饰
问:谁来试着判断一下他们的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一说你的理由
④不同的姿势
师: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体验动作。)
问:通过观察刚才这一组图片,你还发现了兵马俑的哪些特点?
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你眼中的兵马俑?(细致、精美、写实、逼真……)
教师小结板书:精美
师小结:看,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数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板书:写实
过渡: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陵兵马俑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对它做一次整体的欣赏。
4、整体欣赏,谈感受。(课件展示)
问:通过再次的欣赏,你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和感想吗?
学生谈感受。
(三)体验归纳欣赏方法
问:我们刚才分三步欣赏兵马俑的?谁可以说一下是哪三步?提示一下,有点象文章的一种写法……
板书:整体——局部——整体
问:这是铜马车的整体和局部照片,你看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图片比较)
(整体看的是气势,局部看的是工艺。)
师小结:这是我们在欣赏艺术品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四)了解发现,重新认识
过渡:秦皇陵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宝库,有谁知道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兵马俑的过程中会做哪些工作?
学生自由发言。
问:你认为兵马俑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学生讨论归纳:
艺术方面——宏大的气势、高超的技巧,将古代写实主义艺术手法推向极致。
历史方面——体现了秦朝的国势和军威,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兵马俑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让我们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五)拓展
问: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人类文明成果,你准备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宏大 精美 写实
整体——局部——整体
教学反思
老师们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都不愿考虑欣赏课。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欣赏课对老师的知识储备要求高,另一方面是欣赏课不容易出效果,容易偏离美术课的本位。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研员郑老师可能正是想试试我们的“水平”,选择《兵马俑》这课作为同课异构的内容。
因为我知道四年级语文书中也有一篇课文同样是讲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以我问学校的语文阙老师:“你的语文课要求学生学到的是什么?”她回答:“生字词,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体会宏大壮观的感受!”那美术课教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和审美有点关系的,美术课上就是要传递给学生古人的这些审美观念,以获得他们的共鸣。
通过这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体会:
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导入,将学生迅速带到了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中,使学生在时而轻松、时而凝重的音乐中产生联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氛围,并产生共鸣。
本课的教学以审美为主线,抓住宏大、壮观、表情、发式、服装、动作这些亮点,将其串联起来,利用收集的大量图片资料辅助教学,产生了很强的艺术冲击力,同时注重把握艺术品的细节的欣赏,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人的精美的手工艺,增强学生作为中华后人的自豪感。
在教学中适时地借助语文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达到相辅相成、互想促进的效果,自然、顺理成章,同时让学生模仿兵马俑的动作进行表演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只是这次课只是片段展示,所以在开课时时间把握得不太好,同时在分析俑的分类时细化得也不够,稍显毛糙。
通过《兵马俑》这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是需要教师去引导,而教师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的,只有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容来才能引导学生,吸引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