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组活动,我上的是《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完课,我就自己定的这两条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目标未能完成。主要原因总结为下:
一、 忽略了对文本的咀嚼
学目标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他。教学环节留于表面,未能引导学生细致读通、读透文本,因此,学生体会不深。比如,在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兵马俑,体会其形象鲜明部分(4-9段)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三个问题:课文写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个性?把你喜欢的一个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问题太多,没能突出重点,学生也是一头雾水,站起来的都直接舍去了第二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而回答第三个问题。虽然我也试图将学生拉回到体会兵马俑的形象鲜明上来,但是却乱了阵脚,体会只是停留在了文字表面,学生读读,教师出示相对应的图片,这样本部分教学显得单调且有些凌乱。听了各位老师们的评课,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这部分教学的不足,有老师建议我教学这部分时可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他的鲜明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从服饰、神态、职位等方面来介绍的。)然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其他俑,然后介绍给同学。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会更有效。
二、多媒体的牵制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教学目标中说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肯定是不够的。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许多资料,图片、视频,企图通过这些给学生更多的认识。可恰恰是这个想法,反而牵制了课堂教学。过多的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却也让大家忘却了语文课的根本——语言文字的学习。从课堂教学效果证明来看,多媒体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却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这节课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教训: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当、适时。
教学中还有一些小环节的处理不当,不再细说,不管怎样,这次上课给了我
失败的教训,也让我积累了读多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