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理解,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积极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对新知识能联系旧知进行意义建构;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我们身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我班的学生没有人参观过秦兵马俑,只是在电视介绍中了解一些知识,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但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和平时经常性的查阅资料,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上网操作能力,能较好地在教师组织下自主、协作地参与学习。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
3、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按照“课前预读(初步了解秦兵马俑的位置、历史、规模)——整体悟读(了解主要内容,批注感受)——交流研读(讨论难点疑点,联系读出感情)——拓展补读(深入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整合回读(交流感受,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环节组织学生学习。
三、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图文的对照学习,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利用教材中选配的三幅兵马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