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写法和风格。
三.理解并感受联想、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一.体会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并感受联想、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
一.《天上的街市》可以用传统的民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然后和诗中的情节加以比较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静夜》中,对鲛人为什么“对月流珠”只需引发学生大胆想象即可,没有统一的倾向。
三.两首诗在写法上基本一致,可稍作对比。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1.齐声朗读。
2.师:诗歌中的牛郎织女使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谁来向我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3.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及老师补充。
4.你觉得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最后是怎样的遭遇?
学生回答。
板书:
牛郎织女
民间传说
哀伤
幽怨
令人同情
二.研读诗歌:
1.师:《天上的街市》里,牛郎织女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板书:
牛郎织女
民间传说 天上的街市
哀伤 幸福
幽怨 ? 自由
令人同情 令人神往
2.那诗人为什么要把民间传说如此加以改编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明确:这样写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你觉得诗人的这种感情是否强烈?你哪儿感受到的?
(连续用了“定然”“定能”“不信”这样的词语,坚信这样的理想境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简介背景:
为什么诗人要如此强调呢?这跟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紧密相连。本诗写于20世纪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所以,本诗除了“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还包含什么思想感情呢?
(还包括“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的思想感情。)
板书:
牛郎织女
民间传说 天上的街市
哀伤 摆脱封建束缚 幸福
幽怨 追求理想 自由
令人同情 向往美好生活 令人神往
四.联想想象:
作者怎么会从街灯一直想到牛郎织女的呢?我们来理一下诗人的思路。
1.本诗共四小节,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2.请概括诗人想象部分的内容及联想想象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第一节是实写,后三节是想象。)
(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板书:
街灯
空中有街市→街市陈列珍奇物品→浅天河不甚宽广→牛郎织女天街闲游
明星
3.从街灯到天上有街市还属于联想,而天河与牛郎织女的情节则完全是诗人的浪漫想象了。
五.小结:
诗人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用优美而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他们自由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六.朗读指导: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指导朗读。
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轻柔,带有神往之意。
出示投影: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七.体会揣摩:
你最喜欢诗中哪些句子?为什么?
(自由发挥。)
八.背诵:
九.作业:
生活中有时两个词语意思差距甚远,只要经过几次联想都可以联系起来。如“石头”与“发动机”,石头——路——汽车——汽油——发动机。请将“大地”与“书”,“天空”与“茶”自然地联系起来。
静夜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在《静夜》,仰望天空,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想。
二.自读:
三.体会诗意:
小组研讨诗歌,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与意境,有疑问全班讨论。
四.研读诗歌:
1.这首诗写法上与《天上的街市》有什么异同之处?
(都是先写实景,然后展开联想想象。)
(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面描绘“天上的街市”做铺垫。而《静夜》用“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象。)
2.前四句写景你觉得怎么样?
(扣住写景细腻清新为主。)
整首诗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静”。)
3.两小节有什么联系?
(“天河”何处结束写景思路,把读者引向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收拢读者放飞的心,诗人脱缰的心神又冲破茫茫的海雾,想象可能会有“鲛人在岸”,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
多么神奇瑰丽的想象,但作者也在问,鲛人为什么在对月流泪呢?
你们认为呢?
4.在回答此问题之前,先根据文下注释想象一下“鲛人”应该是个什么形象呢?
老师讲解注释。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可能会以“美人鱼”为主要出发点。
小组讨论“鲛人为什么在对月流泪呢?”
学生自由回答。
5.小结。“鲛人”为什么流泪?是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思念什么?……作者没有言明,而我们尽可以凭自己的经历、意愿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才是真正的诗歌,诗尽而意无穷。
五.朗读:
出示投影: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六.背诵: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诗中诗人是想象一位“鲛人”在海边,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的海边都有一些有关石头的传说,比如“猴子观海”,“望夫石”等,请以此或根据家乡的某一历史遗迹或了解到的民间故事进行想象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