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雷电颂 >> 正文

 

历史剧《屈原》简析

历史剧《屈原》简析           5幕历史剧《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优秀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体现历史剧创作成就的剧作。

  郭沫若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不仅在新诗创作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剧创作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从20年代初开始,郭沫若即开始历史剧创作。在整个现代文学史阶段,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共创作了9部历史剧。

  20年代,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前期。这期间,郭沫若创作了3部以历史上三位著名女性的命运为题材的历史剧,即《聂嫈》、《王昭君》、《卓文君》。1926年,作者将这三个剧本合在一起,以《三个叛逆的女性》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聂嫈》歌颂了女主人公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品格;在《王昭君》中,作者突出了王昭君虽出身贫贱,但却不’惧怕帝王威力,不慕荣华富贵的品性,表现了女主人公大胆维护人格尊严的精神;《卓文君》通过讲述女主人公违背父愿,公开同司马相如出走的故事,突出表现了她敢于抗争的叛逆精神。三部历史剧所塑造的形象虽然不同,但都通过再现主人公的觉醒与反抗,从不同侧面抨击了封建旧制度、旧道德,具有鲜明浓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40年代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后期。1941年至1943年,他完成了6部历史剧创作。这6部历史剧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尽管这6部剧取材不同,反映现实的侧重点也各异,但它们是在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因此,这些作品表现的共同核心主题是:反对侵略,反对卖国投降,反对专制暴政,反对屈从变节,颂扬爱国爱民,主张团结御侮,高呼坚守气节。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基本特色是:古为今用,借古喻今,大胆地改写人物的命运,使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现实精神息息相通。在艺术上,注重塑造理想化人物,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等,是郭沫若历史剧的独有风格。

  《屈原》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悲剧生涯,集中描写了以屈原为代表的爱国者和以南后为首的卖国者之间的尖锐冲突。作品满怀激情地歌颂和赞美了热爱祖国、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屈原,愤怒揭露和鞭挞了卖国和残害进步力量的反动行径。

  作品主人公屈原是一个胸襟坦诚、目光敏锐、见解深刻、立场坚定、刚直不阿、时刻关注着祖国和人民利益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形象。

  作品第一幕以屈原朗诵《桔颂》开场。《桔颂》歌颂了桔树“独立不移”、“洁白”、“芬芳”、“不怕冰雪芬霏”等禀性,它实际上是屈原品格的写照。在楚国上层统治集团极端腐败的情况下,屈原卓立独行,光明磊落,决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屈原从来不顾个人安危,他勇敢地和黑暗势力抗争。当屈原受人诬陷,楚怀王表示今后再也不信任他了的时候,他当即劝诫楚怀王:“你以前听信了我的话一点也没有错……你假若要受别人的欺骗,那你便要成为楚国的罪人!”面对以南后为代表的一伙卖国贼对他陷害的加重,他毫不惧怕,当着楚怀王的面,厉声怒斥南后:“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你自己,是我们的国王,是我们的楚国,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显然,这是一个把国家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顾个人荣辱安危的斗士的形象。在第五幕第二场中,当屈原身陷囹圄,生命危在旦夕时,他依旧矢志不移,坚持正义,在著名的独白《雷电颂》中,他的思想有了新的升华。他蔑视一切神明,由否定具体的丑恶形象,发展到向整个黑暗的世界发出全面的挑战。他把自己化作风、雷、电、火,高叫着:风、雷、电“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我知道你就是宇宙中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

  屈原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战斗性。作者对屈原性格的赞美,实际上是唱出了整个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争取自由解放的心声,同时又是对国民党当局卖国投降罪行的无情揭露和鞭挞。

  婵娟是作品中另一个反映作者理想的人物。她天真纯洁、谦恭好学、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有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在作品中,婵娟的形象是在剧情的推进中完整起来的。在第一幕里,她最初给人的印象是心地善良、纯洁天真。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发现她还是一个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有着牺牲精神的女性。当屈原遭到无端的陷害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被谣传迷惑了,惟独婵娟坚信屈原是清白的,因为她的心是和屈原相通的,屈原在她心中,“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当南后骗她,说屈原跳水淹死了的时候,原本还有些畏惧南后的婢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对以南后为首的投降者的愤恨。毫不惧怕地怒斥南后:“我现在一点也不怕你了。”“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你把这个太阳射落了……你这比天狗还要无情的人呀,你总有一天要在黑暗里痛哭的吧!”在第五幕中,当发现自己替屈原喝了有毒的酒后,她不但没有丝毫怨悔,反而欣喜地告诉屈原:“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啊!”婵娟的形象在作品中是作为屈原形象的补充出现的,她是道义美的化身。

  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富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剧作。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依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塑造了一批理想化的人物,虚拟了一些情节。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时从不机械被动地描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能动地挖掘和创造历史,并以一种整体的眼光来进行创造。在《屈原》中,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大胆地舍弃了史料中屈原愚忠、自沉汨罗江等内容,突出了人物反抗精神的一面,使人物更加完美、高大。另外,作者还根据剧情需要,虚构了婵娟这一理想化的形象。在情节处理上,作者虚构了南后设计诬陷屈原等情节,进一步突出了暴露、鞭挞黑暗的主题。

  其次,整部作品洋溢着诗意美。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常常善于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自然地穿插一些抒情诗,使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在《屈原》中,作者让主人公的一首《桔颂》贯串全剧,不仅突出了主人公高洁的品格,还使作品增强了抒情色彩。另外,郭沫若还十分善于在历史剧中大量地运用富有韵味的长篇独白,著名的《雷电颂》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它气势磅礴,雄浑悲壮,感人肺腑。作者将这篇独白安排在戏剧高潮处,并让它出自屈原之口,一方面强烈地抒发了主人公内心仇恨黑暗、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激烈的情感,对刻人物起了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全剧抒情色彩浓厚,诗意异常浓郁,形成了全剧诗、剧合一的特有风格。

  再次,《屈原》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从全剧内容看,作者要表现的是屈原一生不幸的遭际,但作者在构思上却很巧妙地将屈原多年的悲剧经历集中到了一天之内表现,使作品情节生动感人,结构非常紧凑。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雷电颂,郭沫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历史剧《屈原》简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赏析《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静夜》说课稿
    语文课件《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
    教案——《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备课笔记
    现代诗歌赏析: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语文课件《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
    诗歌静夜解读
    课文郭沫若诗两首研讨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2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3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郭沫若《静夜》原文阅读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2
    《天上的街市》教案2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7
    天上的街市原文
    《天上的街市》课例分析
    《天上的街市》教案3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与点评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3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两篇2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2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两篇
    《天上的街市》赏析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6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5
    《天上的街市》教案4
    《天上的街市》的学习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4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2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2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简介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3
    析《天上的街市》的写作特色
    《雷电颂》有关资料
    郭沫若的诗
    郭沫若检讨与今日之批评
    郭沫若简介
    《雷电颂》教学建议
    郭沫若生平资料
    公正评价郭沫若
    《雷电颂》参考图片
    诗人与学人郭沫若
    郭沫若的诗与小说
    郭沫若母亲的“诗教”
    郭沫若写《女神》
    以《雷电颂》课文为例,作修辞方法复…
    郭沫若一次得意的演讲
    屈原简介
    《雷电颂》教学反思
    关于郭沫若“抄袭”说与“焚书”说
    秭归──诗人之乡
    《雷电颂》教学设计
    九章·涉江
    “文革”初期走访郭沫若
    在灵魂深处与人间关系中透析屈原悲剧
    郭沫若纪念馆概况
    屈原生平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行吟湖畔话屈原
    日出
    郭沫若的讨蒋檄文让他亡命日本
    梦与现实
    毛泽东致郭沫若函
    天问
    《雷电颂》电子教材
    《雷电颂》整体把握
    屈原美学品格的精神解读
    《屈原》赏析
    教师引领,不能丢弃的“拐杖”──中…
    《雷电颂》教学提示
    渔父
    离骚
    九歌·湘君
    九歌·湘夫人
    九歌·国殇
    郭沫若的诗与小说
    《雷电颂》课文背景知识
    《雷电颂》研讨与练习说明
    《雷电颂》素质教育新学案
    雷雨之夜想起郭沫若的《雷电颂》
    《雷电颂》在全剧的地位和作用
    生之颤动,灵之喊叫──郭沫若的《雷…
    铿锵的语言 澎湃的激情──《雷电颂…
    《雷电颂》艺术三美
    戏剧常识
    楚文化释要
    橘颂
    《雷电颂》学法指导
    《雷电颂》主题思想
    《雷电颂》生字注音
    《雷电颂》形似字辨析
    《雷电颂》多音字辨析
    《雷电颂》词语解释
    《雷电颂》词义辨析
    《雷电颂》难句解析
    《雷电颂》中心思想
    郭沫若与《屈原》
    《雷电颂》重难点讲解
    《雷电颂》疑难解析
    《雷电颂》问题探究
    《雷电颂》写作特点
    《雷电颂》写作特色
    《雷电颂》写作借鉴
    《雷电颂》知识延伸
    《雷电颂》研读赏析
    《雷电颂》课文评点
    《雷电颂》教学设计
    哈姆莱特独白
    《雷电颂》教学设计
    奥瑟罗独白
    《雷电颂》习题精选
    《雷电颂》习题精选
    《雷电颂》同步练习
    《雷电颂》同步练习
    《雷电颂》同步轻松练习
    《雷电颂》同步达纲练习
    《雷电颂》同步练习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意外之问,意外效果──关于“《雷电…
    《雷电颂》问题研究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结构分析
    《雷电颂》优化测控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中外爱国名言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话剧《屈原》简介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雷电颂》教学杂谈
    《雷电颂》导入语设计
    《雷电颂》教学新点子
    既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雷电颂…
    《雷电颂》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