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在全剧的地位和作用 剧本是写屈原从清早到夜半过后一天中的遭遇,以这一天来表现屈原的一生。全剧的情节发展过程是:第一幕:“橘颂”;第二幕:“受诬”;第三幕:“招魂”;第四幕:“被囚”;第五幕:“雷电颂”。《雷电颂》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郭沫若说:“第三第四两幕的作用,都为的要结穴成这一景。”屈原“在骂了张仪之后,终竟遭到了缧绁,我是存心使他所受的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的自尊的灵魂,这样逐渐迭进到雷电独白。”作者对这场戏的设法出现的安排,是独具匠心的。在那东皇太一庙正殿,各种怪神,奇形怪状,阴森可怖,室外雷电交加,狂风咆哮,无边黑暗的宇宙在剧烈地颤动、撕裂、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既意味着现实世界给予屈原的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和黑暗在作最后的搏斗。剧情在屈原出场之前,特意设计了靳尚前来布置和敦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焚尸灭迹的密令。郑詹尹犹豫、靳尚胁迫,既揭示了楚国统治者加速陷害屈原的政治实质,又把正义与邪恶势难两立,屈原生命危在旦夕的矛盾冲突推向顶端。这些环境的布置和气氛的渲染,都为屈原出场尽情倾吐内心的不平和愤怒,积聚了控诉力量,为表达他渴望摧毁黑暗世界,追求光明自由的理想,作好了必要的铺垫。《雷电颂》通过屈原对风暴、雷霆、闪电的祈求和怒吼,对洞庭、长江、东海的思念和担忧,对乱神、鬼怪、偶像的蔑视和诅咒,在充满坚定、乐观、自信的呼号中宣告了正义对邪恶、光明对黑暗的永不屈服,预示着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将在这巨大的咆哮中诞生。从而使屈原的光辉形象和剧本的主题思想得到了最充分、最完满的表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雷电颂,郭沫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雷电颂》在全剧的地位和作用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