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之夜想起郭沫若的《雷电颂》 孟庆德 白天里天空晴得一片深蓝,天气很是闷热,旗也不飘,云彩好像都躲到哪个树荫下睡觉去了。夜里,狂风骤起,这风起得没有来由,当听到一些人家门窗“噼噼啪啪”乱响的时候,风已经在了。咆啸的风将所有空间胀得满满,一路将一些东西用力摔打,丝毫不讲道理。风中有犬吠,是惊慌的吠,仿佛感到要有什么祸事。犬吠得有理,强力的风推出大堆的乌云,霹雳闪电炸响在窗外,铅弹样的雨点就砸下来。 据郭沫若说,两千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雷雨之夜,屈原在太乙庙里对着天地激动地诵出一篇《雷电颂》。郭沫若在话剧《屈原》中是这样写的,屈原诵过《雷电颂》以后,他的学生婵娟来到太乙庙,误饮了本是为屈原准备的毒酒,屈原展读《桔颂》,祭奠婵娟,随卫士大踏步走出庙去,要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郭沫若写剧似也中“大团圆”之套,他不写屈原抱石,他写屈原大踏步走出庙去要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香港老一代电影演员鲍方主演的故事片《屈原》,演到这一幕时,银幕上也出现了阳光,让人感到前途很有希望。屈原要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和谁做斗争呢?当然是要和外来侵略者,如果郭沫若这里还有别的意思,屈原若知道,一定会苦笑,并会责备郭沫若说,你老兄,你这是要陷我不忠。 屈原是要“忠”的,他在《离骚》中写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评屈原的诗:“然中亦多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屈原以“忠”被树为榜样。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见有屈原要发动或要借助人民战争的记载。《史记》所写是这样:“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有:“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傅国涌先生有一篇文章名叫《“不得帮忙的不平”──浅谈鲁迅的屈原观》,文中引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段:“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傅国涌先生在文章中说:“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做一个忠臣,是屈原塑造了中国文人(他们实在算不上什么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面貌。在古代到现代无数历史人物身上,我们都能够找到屈原的影子。甚至鲁迅先生从焦大──贾府奴才──身上也看见了屈原。他们的身份、地位虽然完全不同,但他们的人格特征却是惊人的一致,他们的悲剧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贯悲剧,那就是我们在精神上一直是跪着的,屈原如此,焦大如此。我们今天又好到哪里去了呢?” 郭沫若不愧是一个诗人,他把《雷电颂》写得铿锵有力,大气磅礴,在雷鸣电闪的烘托中,舞台上演员的朗诵一浪高过一浪,颇能让人激动,使人感到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真有过这样一幕。许多演员都曾朗诵过《雷电颂》,就我所听,以著名话剧演员金乃迁朗诵得最好。“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屈原没有发动起人民战争,郭沫若却真把个毁灭一切的时代给召唤来了,既然是自己召唤来的,也就什么话也不能再说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雷电颂,郭沫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雷雨之夜想起郭沫若的《雷电颂》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