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课堂实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长寿乡中学 窦文雁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的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连续剧吧,周迅主演的《橘子红了》不知 道大家看过没有?它原作者是谁?(琦君)哪位同学读过或者知道她的作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生: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她无论写人、记事、状物,每篇每字都是从心中流出,而不是由脑子勉强运用文字技巧编织而成。台湾文艺界对她的散文评论说:“她的作品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发的村里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她的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整篇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风采。”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琦君的作品和她的创作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可能还有一些同学对琦君不太熟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散文《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干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自读全文,整体把握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想:作者写了些什么? (生读课文,读完后) 师:那位同学说说,作者写了些什么? 生:写了过新年的情景,还写吃春酒的喜悦, 生:还写了母亲的八宝酒的制作,和吃会酒的情景。 师:作者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下面请同学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哪一组先说。 生:我从作者写了自己家乡过新年的习俗,新年迎神拜佛,有许多规矩,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的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乡的紧张和繁忙。 生:还写了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们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 生:作者还写母亲做的八宝酒的做法,母亲的善良和大方,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母亲总是乐意把花厅供客人请客” 师:作者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研读赏析 体会细节 师:本文的语言清新素雅,如行云流水,但不乏生动活泼,特别是有许多细节很有情趣,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吗?请你们从文中找出几处,把最喜欢的读一读,品一品。 (生自主探究,后交流) 师:谁先来读一读,品一品? 生:我最喜欢的是“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的把手指头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作者在品尝八宝酒的时候那迫不及待的模样,小孩的活泼天真和顽皮,写的栩栩如生,从母亲那浓郁可口的八宝酒中,我们也似乎嗅到亲情的芬芳与乡情的馥郁。 生:我喜欢这“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舔,才过瘾”“靠一下,舔一舔酒”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与神态,在作者笔下,只有这么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还微微歪着脑袋冲着我们笑呢真是惟妙惟肖,语言虽然质朴简练,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读来也像是尝到了春酒一般怀了妙不可言的温暖。 生:我喜欢写母亲的细节,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母亲得意的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红,一位宽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的慈爱温柔的母亲真是历历在目。 四、调动积累 师生同说 师:大家赏析的真好,确实,有些看似十分随意的细节,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琦君就是这样用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向我们娓娓地述说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关于思乡的话题历来就是文人笔下永恒不变的主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描写思乡的名句,下面让我们调动积累,说说知道那些? 生: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生: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师:如果要用一句来概括本文的内容的话,你们认为哪一句最恰当?(生齐生说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就是这句,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汪曾琪对家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回味无穷,而琦君魂牵梦饶的是母亲酿造的春酒,这些让作者终身难忘的美食,沉淀了悠长的情思,触发的是无尽的思乡之情,同学们,请你们回想一下,曾有什么食物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现在想起某个细节,还会勾起你无限的情趣呢?下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四人小组互说) 师:说起食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题,那位同学先和大家说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喜欢拽着妈妈给的零花钱,一跑几里路,去那熟悉的小摊买萝卜饺子,看着那被捏成半月型的面团在沸腾的油锅中翻滚,新鲜的萝卜味再加上那水灵灵的香菜,混合在一起,麻麻的胡椒味,辣辣的辣椒味,香喷喷的油炸味,吃完一块,舔舔嘴巴,又眼巴巴的望着另一块。 生:我觉得最难以忘记的是故乡的顶顶糕,它不起眼,个小,常见于一处小滩,摆放着各种原料,铁皮长盒里盛着细嫩的糯米粉,木制的圆筒,把它插在吐着蒸汽的滚水瓶口上,用小铲舀一点糯米粉添入,再把红糖覆上,等几分钟,揭开便腾起一阵白雾,见可以吃到那红红白白的煞是好看的顶顶糕,轻轻咬一口,绵韧爽心,,甜香入腑,回味无穷。 生:小时候,生活在小镇上,小孩子们最喜欢和那些和蔼的老人,因为老人们总会拿出一盘大蜜枣来招待我们,那蜜枣去了核,棕红色,晶莹剔透,咬下一口,先是腻人的甜味,使食者似乎整个浸在蜜中一样,而后是芬芳的枣的原味,但除了甜味,还可以品味到乡间枣树那种淡淡的乡野的自然清香,离开老家已经多少年了,却怎么也忘不了幼时吃的甜腻的大蜜枣。 师:听同学们说这些丰富的食物,也勾起了老师难以忘怀的回忆了。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吃的食物,就是“炸糯米麻儿”那是在过年时候做的一道小吃。我们院子里只有我的妈妈会做,每年都要做上一大米缸。每回我家炸糯米麻儿时,总会引来小伙伴的围观,他们眼巴巴盯着油锅,手指含在嘴里,妈妈把炸好的麻叶儿捞出来放在盆里晾晾,总会有心急的小伙伴,等不及伸手去抓,往往会被烫得跳起来,嘴里还“嘶哈嘶哈”的,小伙伴们都会哄笑起来,妈妈就会笑咪咪的说:别急,小心烫着,人人都有的吃。当然吃的最多的是我,记得炸麻叶儿的那会,我的脸蛋和嘴唇总是油光光的,亮晶晶的,有时忘了洗脸就去睡觉,早上起来的时候,被子上就会有黑糊糊的油渍,现在想起来,我的齿颊之间还留有糯米麻叶儿的酥酥的、脆脆的、甜甜的味道。 五、配乐朗诵 体会情感 师:其实,凡是记忆中珍贵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好好的把它珍藏起来,摄影家用摄相机,画家用画笔,我们就向琦君学习,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刚才说的,课后整理记录下来,把它们珍藏在心灵深处。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课文配上音乐,来合作一次配乐朗诵,体会一下琦君的语言,沉醉在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中。男生读1、2、3段,老师读4段,女生读5、6段,全班同学读最后几段。 (全班合作配乐朗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春酒,琦君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春酒》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