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铁路中学 曲明城 时间:2006、10、13
地点:吉林市铁路中学班级教室
班级:高二 十一班
教师:曲明城
师:流泪,在生活中,常常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但翻开文学史,打开人生画卷,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流泪代表着一种善良,一种高尚。同学们,请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写泪水的诗文,说出其中代表性的句子。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你在诗句中读到了什么?
生:教师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诗句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不语)
师:好,我替你补充,两句诗写尽了千载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生:老师,您说两个。
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里面,有什么?
生:有悲哀。
生:有无奈。
师:我读到的还有超越物质的人间真情。《琵琶行》中有一句写泪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生:那里没有泪水。
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师:白居易的泪水里有天涯沦落遇知音的百千情结。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总会见到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的泪水。每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总能听到那首《让世界充满爱》,总能看到温暖的泪水充刷着现实的冷酷;从《感动中国》那里走入我们视野的英雄,又有哪一个不曾让我们为之倾倒,并献上我们激动而崇敬的泪水啊!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也有的人说,读懂了泪水,才能读懂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台湾作家琦君为我们讲述的关于泪水的经典:《泪珠与珍珠》。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师:大家对课文阅读之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不能说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话语?
生:(多人)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师:给你留下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出现了三次。
生:文句优美,读着舒服。
师:和作者当年一样。这句话,在文章中是一个什么地位?
生:最好的句子。
生:主旨句。
师:既然是主旨句,我们就更该好好的品一品了。
生: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生:也是引用。
师:从修辞入手,分析句子,大家的进步值得表扬。继续。
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透过泪水可以看到人物的心灵。
生:老师,温厚是什么意思?
师:温和宽厚。人变得温和宽厚,就少了一份锐气,多了一份平和;少了一些计较,多了一些宽容。
生:心灵因为饱经忧患而变得更加温和宽厚,是不是可以说,温厚是人成熟的标志,是人生的一种高尚追求。
师:很好。温厚同样也是我国古代贤人高士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生:上面一句,说的是文章的内容;下面一句,体现的是文章的思想。文章是通过写泪水,让我们思考人生。
师:精彩!
生:眼对心,泪水对忧患,清明对温厚。前面的同学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再补上两句:泪水中,透出忧患;清澈明亮的眸子中品出温和宽厚。
师:具体解释一下。
生:我在预习时,感到这里的泪水缺少兴奋的、喜悦的、激动的,都透着一份沉重。
师:善于思考的学生永远是让人敬重的。思考就会有收获。我们品味泪水的同时,也应品出一种忧患。是这个意思不?
生:是。每一个泪水的故事后面,都能品到忧患。
师:那好,我们就一起去品味文中带着忧患气息的泪水吧。
生:泪水太多了。简直有点受不了。
生:可以分类看。
师:依据什么分类?
生:主旨句。它在文中出现三次,文章可以分为三段。
师:这个建议,值得参考。大家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分四部分。把第10段独立出来。
师:理由?
生:题目是《泪珠与珍珠》,而文中只有这一段提到珍珠,所以,我想应该把它独立出来。
师:值得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一段一段地分析。
师: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择一种。
(同意分四部分的人占多数)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1至4段)中,写到了那些泪水?有共同点吗?
生:《小妇人》中,马区夫人话语中有泪。
生:冰心散文中的句子里有泪。
生:白居易和杜甫诗中有泪。
生:都是来自于文学作品的。
师:正确。非常正确。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我们看下一部分。
生:作者的老师说,杜甫的诗比白居易的诗深刻沉痛,境界高。为什么?
师:作者当年是否理解了老师的话?
生:没有。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
生:还有。在前面: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师:不要着急。既然作者学生时代没有理解,我们也可以暂时把它放一放。当作者在生活中明白的时候,我们在文中也就可以体会出来了。下面我们看第二部分。
生:这里写了返乡探亲的人,骨肉团聚,老泪横流。
生:丈夫的人造泪
生:母子泪
生:母女泪
生:母子泪、母女泪,其实都是母亲的泪。
师:前文,作者说,少女情怀,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这里,她品出忧患了吗?
生:品出了。第5段第一句就是: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师:眼枯见骨的哀痛,在这里是怎样一种情感?
生:亲人骨肉团聚,激动、兴奋之情。
师: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呢?
生:悲伤。悲喜交加。
师:其他同学?好,我提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个资料给大家。作者的丈夫李唐基是早期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的四川丰都古城的青年学子,1946年因工作需要来到台湾,由于战乱,不能回大陆与亲人团聚,孤居台湾。1949年,青年琦君从大陆漂泊到举目无亲的台湾岛。共同的乡愁使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我的问题是:写丈夫使用“人造泪”有什么用意吗?
生:文中说,她的丈夫“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可以看出,她体恤丈夫,注重亲情。
生:我认为是,借丈夫的思乡之情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生:写两个人共同的思乡之情。
师:前面一段(指第5段)已经写了思乡之人的泪水了,这里不是重复了吗?
生:那是一些有幸回到家乡的人,作者和她的丈夫没有回来。望眼欲穿,思乡之情,更切,更烈。
师:好一个更切,更烈!作者夫妇的情感,我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大家看看,可以不?那就是:泪已干,情难断,梦难圆。
生:够悲,够惨!
师:在分析上一部分时,有同学问,为什么认为杜甫诗比白居易诗深刻沉痛,境界高。答案大家找到没有?
生:白居易诗中还有泪水可流,杜甫诗中已经无泪可流了。杜诗更悲。
师:哀尚可流泪,哀以无泪可流,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生:母亲的泪,是由母子之情过度到了母女之情,在这里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
师:原因?
生:您刚刚说过,她是一个人漂泊到举目无亲的台湾岛的。
师:掌声!
师:第三部分,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珍珠是牡蛎的泪珠,艰辛的泪珠
生:珍珠是经过艰苦的奋斗历程后得到的收获。
师:给这颗珍珠命名,你会选择牡蛎、艰辛还是奋斗?
生:(大多数)奋斗之泪。
生:人生奋斗过程中,流的泪同样也是珍珠,就像磨难挫折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否可以说,这里记录着的每一颗泪珠都是珍珠,每一颗泪珠都具有珍贵的价值啊。从今天起,学会珍惜你生活中的每一颗泪珠吧,那可都是无价之宝啊。
(有的学生笑)
师:观音出自佛教,耶稣出自基督教。来自宗教的泪水,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我体会到了佛的慈悲情怀。
生:“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人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感恩亲人,感恩社会。
师:十颗泪珠就是十颗珍珠。感受少女情怀,拒绝深刻而追求文句的美好,这里是一个至纯的世界;体味生活的悲欢离合,体验奋斗的艰辛与苦楚,这里是一个至真的世界;而拥有超越自我的慈悲情怀,常怀纯洁真挚的感恩之心,这里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面对这样一个至纯、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波动呢?你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吗?
(学生活动,两人。)
师: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倾听台湾作家琦君给我们讲述的有关泪水的故事,讲述她从读书时的少女,到具有慈悲情怀和感恩之心的长者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品味泪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从“小我”升华到了“大我”。她用七十年的时间解读一句话,也用七十年的人生经历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释。这句话就是
师生:(齐读)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浓缩人生精华的格言,在以后的日子里,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眼泪、品味微笑、品味我们的生活。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