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
授课人 梁喜勤
【设计理念】
针对本文表现形式上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结合本科组教研专题,设计上保留语文课以读为本的特色,通过创设探究性的学习平台,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最终目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的幻灯片、多媒体电教平台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读题设疑
1.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故农历八月在民间被称为“桂月”,著名诗人陆游曾用“桂子飘香”形容中秋节前后的佳景。(出示有关课件:桂花图片配解说。桂花树,又称木犀,常绿乔木,花小,黄或白色,极香,可用作香料,原产我国,久经栽培,变种极多,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花可提取芳香油或做糕饼等食物,肉桂树的皮,即桂皮,可入药,又可作调料。)
2.(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也可就课题进行质疑。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叙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
1.文章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你愿意说说你的见解吗?
2.学生自愿谈自己的见解。
3.试让学生解决课前提出的质疑。
4.根据刚才同学的回答,请大家共同合作,在文中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的语句,画出描写摇桂花和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
5.汇报交流学习效果。
(1)学生汇报学习效果。
(2)出示句子,师生合作探究、解决。
A.“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描写了桂花树的样子很一般。“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描写了桂花树的叶子和花朵,表明桂花并不鲜艳,也不够抢眼。
B.描写摇桂花的句子在第五自然段:“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表达心情的句子在第五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诱发想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最感兴趣处、最动情处、有疑点处……)
2.交流读后感。(学生可从述说桂花树的样子,描述桂花的香味儿,复述摇桂花的情形等方面谈感受。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出示相关课件:桂花树的样子和摇桂花的情景的短片以及桂花制品的图片或实物,以此帮助理解课文。)
3.作者最不能忘怀的童年往事是什么?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比赛朗读,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五、美读课文,体会感情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和母亲对故乡的一种独特感情?读一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的。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母亲将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较,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这话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作者对桂花的依恋、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热爱和对桂花的依恋之情,注意读出感情。大家品评,品评的时候注意表达自己的见解。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合作读全文,如果有遗漏,师生共同订正。
六、总结延伸,拓展实践
1.让学生来总结课文内容。教师质疑:哪位同学能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来重新编一个课题。(通过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着重介绍它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启示。(提示:联系生活实际,习作不拘文体、形式,也可以配画,给画配诗歌等等。选材如,丁香、榆树、杨树、柳树。)
七、布置作业
1.写家乡的一种植物。
2.写一件自己童年不能忘怀的事。
板书设计: 依恋
、
热爱
桂 样子:笨笨的、不开花、开花——“香”
花 用途:糕饼、泡茶……——“多”
雨 摇桂花——“乐”
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