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 四川省江油市大堰乡初中 王南波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新年的一些图片) 问: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是什么样的情景?(生答:过新年),相信,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不少过新年的乐事,趣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过新年的乐事,趣事,或者说一说我们当地的过新年的民风民俗。 例如:我过新年的乐事就是放烟花和有好吃的东西。 我们这里过新年时要吃饺子,贴对联。 还有玩灯,唱戏。 …… 师:过新年的气氛永远是那么的温馨,每当我们谈起来,都会有说不完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琦君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知春酒) 1、生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作者这段美好的回忆中,叙述了哪几个富有情趣的片段? 生读后答。 明确:有三个片段,喝春酒,过新年,喝会酒。 2、提问::从这三个片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读出了什么? 明确:从“过新年”这个片段中,我知道了作者故乡的过新年的一些民俗活动,而且这也跟我们这里挺相似的,我也跟作者小时候一样,过新年就想吃。 从“喝春酒”这个片段中,我读出作者很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还可以知道作者的故乡过年时有每家轮流邀请唱春酒的风俗。 可以读出那里有“桃花源”般的民风,左邻右舍相处很融洽。 从“唱会酒”这个片段可以看出,那里的人们互相帮助。 还可以看出母亲的乐于助人,愿意借出花厅供人使用。 3、小结: 从这三个片段中,作者写出了故乡的民俗民风之美,人情之美,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儿时童年快乐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细读人物,品春酒味 1、师:让我们睁大我们的双眼,仔细找一找,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这群人吧。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用以下三个话题说: 这是一个________的“我”,你看________。 这是一位________的母亲,你看________。 这是一群________的乡亲,你看________。 生讨论、交流: 例如:这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我”你看“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道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室酒了。” 这是一个得意、兴奋的“我”,你看“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 …… 2、小结: 作者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形神俱备,“我”的天真,活泼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好客,乡亲的淳朴厚道,在这场“春酒,会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俗之美,而这一切都只是蕴涵在文中极不起眼但非常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可见,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妙处吧。 3、结合作者的简介,了解“春酒”背后隐含的深沉含义。(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琦君的情况及有关她的心语) 明确: “春酒”是作者“思乡”的一种代表。 4、在这春酒里就不仅仅是春酒味了,你认为它还应含有什么味道?用下句式“春酒有 味道,它是 。”说说。 例如:春酒有民俗的味道,它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5、小结: 这一壶春酒啊,乡情,亲情,民俗,童趣融入这一壶春酒中,道尽作者诗意的心情啊,故乡的酒,母亲的酒,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 四、品读诗化语言 1、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最能抒情的,语言最好的,描写最细腻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请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例如:⑴ “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这儿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写出了作者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⑵ “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让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最能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那一声叹息足以让所有的游子动心动容啊。 五、拓展迁移,露一手 1、其实像琦君这样的游子还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吗? 余光中,他写了一首诗《乡愁》 席幕荣,舒兰写了一首《乡色酒》 2、品析余光中的《乡愁》,再次去体会海外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3、总结: 《春酒》是作者记忆中的乐园,是作者心灵的理想国,故乡的真切与儿时的印象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朦,这一壶春酒,这一场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啊。 六、作业设计 1、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2、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春酒,琦君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春酒》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