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剑1 《牡丹亭•游园》教案
汤显祖 作者:浙江省瑞安市职业中专 薛剑 原创于2005年10月 教学思路: 高二职高教材戏剧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剧本的阅读与欣赏,以开阔视野,培养初步欣赏剧本的能力。戏剧教学要根据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人物台词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特征,领会戏剧冲突的社会本质,欣赏剧情编排的艺术性,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游园》是一篇普高新教材读本中的课外自读课文,选择《游园》作为拓展教学原因有四。一戏曲可以说是现代学生文学欣赏的盲点,有必要让学生接触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游园》是明清传奇,可与学生已学过的元杂剧《窦娥冤》作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的对比阅读,欣赏《牡丹亭》独特的“诗化的戏剧语言”。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戏曲的了解,培养阅读古代戏曲的兴趣;二明清传奇是从南戏发展而来的,温州又是南戏的发源地,《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的故里就在瑞安阁巷柏树村,乡土文学中的戏曲这一块对于这一代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印象和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学;三作为与杜丽娘年纪相仿的女生可与主人公比较青春思绪之差异,女生读来会有亲切感,较好理解“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的特点;四《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进行方法的指导: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此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剧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导入。 1、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到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幻灯展示123]
2.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 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 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3.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4.从乡土教育引入,介绍南戏--明清传奇的演变。 我们瑞安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北宋末年有部剧本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戏之祖”,有哪位同学知道剧本名称是什么,它是谁的作品?(高明,字则诚,《琵琶记》)顺便介绍高明的故居在阁巷的柏树村,那里有纪念堂、集善院遗址(高则诚少年时读书学习处)、高郎桥遗址等。正是高则诚的《琵琶记》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也更应此去接触并学好中国古典戏曲。明清传奇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是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明清传奇中的精品《牡丹亭》, 三.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1] [2] [3] 下一页
|